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期貨市場在平穩發展的政策指導下,從宏觀角度看進入了綜合平穩、健康發展的新時期。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漸擴大,市場規范化水平和風險防范解決能力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在市場化的環境下成熟期貨的品種的價格已經成為行業內定價的固定參考依據,而期貨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可以用來規避一些生產經營中的風險,因此在人才培養上迫切轉變培養和引進模式,組建一支新型的專業化高素質人才來實現現代化金融企業的轉型目標。
放眼未來,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必然會加大對新型、專業化、高素質的人才的需求,隨著期貨成熟品種的不斷增加,新的期貨品種必然需要越來越多的在相關產業和領域同時懂得期貨和現貨的專業型人才,因此在期貨資產管理項目和境內外期貨代理等新型的業務推出后也必然要求期貨公司能夠擁有一支與之匹配的高水平的管理團隊[1]。市場化進程的推進需要一批有相關領域的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和熟悉海內外市場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在當前期貨行業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抓好期貨行業人才的建設工作可以為期貨市場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人力支撐。
1.新形勢下期貨行業人才需求的特點
從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形勢和期貨市場的招聘情況看,新形勢下期貨行業人才需求呈現了以下特點:
多科背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只有幾十年,但是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需要從業人員具備多科背景,從證券和期貨市場來看,不論是投資標的的股票還是債券、期貨等產品都與其他金融工具一樣,涉及到了各個行業和專業領域,僅僅具有金融和期貨方面的知識或者各行各業的專門知識是不足夠的。單一方面的專業知識無法對投資對象進行合理準確的判斷以及進行估值工作,必須至少同時具備兩個方面的知識才能夠將一個期貨產品較為合理地估評出來。所以期貨行業人才首先必須具備多科背景,特別是在一些特定的技術崗位和研究崗位,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時有理工科類專業背景的應聘者會得到優先聘用的破格機會[2]。
創新型人才。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需要創新型人才,資本與市場的結合在我國發展的歷史還不長,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新產品的開發和推廣需要創新型人才的推動。誰在市場優先搶占了創新性,誰就能夠在市場中占據最大的主動性[3]。不論是創業板還是股指期貨,各種不同期貨產品的推出都在刺激著期貨市場的增值以及期貨行業規模的擴大。雖然目前我國在證券期貨行業采取職業資格考試認證制度,因而從業者要在期貨行業必須同時持有從業證和執業證兩個證書才能加入期貨行業,這樣的人才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創新性的培養,但是從應用型人才的視角來看,高等院校教育與市場和社會中的在職培訓以及從業資格的獲取三者之間不存在沖突,真正的創新型人才能夠很好地將三者統一起來。
國際化素養。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進程日益加快,國際交流也日漸頻繁,證券和期貨行業與國際市場的聯系也日漸增多,因此對新形勢下期貨行業人才在國際化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擁有國際化教育背景和視野開闊的人更容易受到企業的垂青[4]。另一方面,期貨行業屬于資本市場的高級市場經濟形式,對于期貨的研究和投資需要深厚的理論素養以及實際操作經歷,所以對應聘者的教育背景的要求相應較高。并且證券與期貨都屬于行業專業性和理論性很強的領域,因此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又是不足夠的,需要從業人員不僅具有國際化的教育背景和開闊的投資視野,同時應該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
2.關于新形勢下期貨行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高校方面。為了滿足期貨市場對人才的需要,高校紛紛設立證券投資學院,期貨證券學院等,以及設立了金融投資學、期貨投資學等專業,從教育和培養規格上保證了期貨人才的培養力度,但是加強證券和期貨投資方面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在沒有成立相關學院以及設立相關專業的情況下,也可以在市場和社會層面增加培訓的崗位,設置管培生等等,或者在經濟相關專業增添新的證券和期貨知識方面的課程,為期貨行業人才的輸入提供一個很好的高校人才輸送平臺的支持。同時,可以在校內設置跨專業選修的課程,畢業時以雙學位證書畢業,在大三開始修習金融期貨方面的課程來提供不同的學科背景的學生了解期貨市場的動力。
市場方面。本科教育所教授的知識是從理論層面上解釋了一些期貨和證券投資方面的基本問題,而新手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往往容易受到新環境和新的突發情況的沖擊,導致從業人員對新問題無從下手。在市場方面,可以結合聘用者的不同專業背景以及個人情況可以適當地添加一個時間較長的實習環節,立足于未來期貨市場的良好、穩步的發展,有必要對新入行的從業者進行一個培訓工作來加強從業者對于期貨行業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5]。另外,可以采用課堂教育與市場調研相結合的上課模式來加強校內學生的實訓能力,在考慮證券期貨人才的交叉培養時,結合各大院校自身特點有序添加一些有趣的選修課來幫助在校生理解期貨行業的全貌。
社會方面。證券期貨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不論是投資標的的股票還是債券、期貨等產品都與其他金融工具一樣,涉及到了各個行業和專業領域,僅僅具有金融和期貨方面的知識或者各行各業的專門知識是不足夠的,所以在社會層面,注重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是提高期貨行業從業人員素質的良好途徑。資本與市場的結合在我國發展的歷史還不長,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新產品的開發和推廣需要創新型人才的推動,比如可以讓由國外引進的創新型人才組織一些教育培訓組織來幫助一些期貨行業內企業做員工在職培訓。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員工對期貨新產品的了解和運作,而企業內部的中高層管理者可以繼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可以幫助期貨行業解決“用人難”的問題,并且可以將合作辦學的領域拓展到邀請一些國外的高校和機構來中國進行合作,或者定期安排一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出國接受教育培訓,培訓期滿則返國到定崗的期貨企業工作。
近幾年在期貨行業職業教育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新形勢下對期貨行業人才的培養仍舊需要進一步的創新。在高校方面整合社會和市場的資源,三者共同構建社會化市場化的期貨教育培訓體系,并且加強與外部的合作,建立有效的期貨行業后備人才培養有效機制。從市場方面,立足于未來期貨市場的良好、穩步的發展,有必要對新入行的從業者進行職前培訓來加強從業者對于期貨行業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在社會層面,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和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的培養是提高期貨行業從業人員素質的良好途徑。
(作者陳躍明系錦泰期貨有限公司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