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摘要】ESP顧名思義就是特殊用途英語英語的意思,但是esp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以及它與雙語教學的差別,本文會進行一個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ESP教育 特殊用途英語 普通英語
一、ESP教學的現狀:中學和大學英語的銜接和脫節
目前中學英語教育大綱規定能順利閱讀語言難度中等的一般性題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說明中心大意的事實和細節,并能就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推理、判斷和綜合概括,領會作者的觀點和態度,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60詞。在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生詞不超過總詞數3%的材料時,能正確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實施和有關細節,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00詞。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在教學目標方面(尤其是閱讀方面)的差異已經很小。從大學四級英語教學大綱上體現出來的聽說讀寫的要求可以看出高中英語和大學英語在閱讀速度,閱讀題材,以及閱讀難度方面幾乎都沒有很大的變化。 因此大學英語教育除了進行普通英語的教學之外,應該開始關注esp的教育。
教育部提出把主要公共英語的教學挪到高中,到了大學,基本要把精力放在esp的學習上。在發布的(2007)1 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切實提高大學生的esp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但是教學從85版,99版,04版,07版的教學大綱對于大學英語到底是學術英語還是esp,一直處在眾說紛紜的狀態。
二、ESP在中國高校的發展
因為esp是基于學生已經有一定英語基礎之上的,所以它是個性化的,應該在其教學內容上下工夫,而不是受教學形式的限制。目前普遍開設的商務英語,法律英語,金融英語,海事英語,都是以專業基礎為基本條件。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類似的讀本。但是這些真的是esp么?這些教材的普遍特點是專業詞匯眾多,而且專業性強,比如金融英語和商務英語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學科特色。但是根據蔡基剛教授(2012),以上這些做法只是做到了雙語教育而言,因此學生在短時間內出現的應該是專業詞匯的增加,但是對于如何提高語篇的了解,對于專業領域的交際策略和交際方法的運用才應該是現在當前esp的教學方向。還有對于ESP的教學,并非是簡單的翻譯法就可以解決的。而且如果授課的語言是漢語或者絕大多數為漢語的話,就會對授課質量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因為esp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學生對專業英語的素養,讓他們在學習中形成對esp整體的認知度有很大的提高,為今后的國際間同仁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國家的專業英語教師與國外英語教師不同的是,我們的背景比較單一,即使有余力成為某一專業的博士,也不可能把該專業的幾十個分支搞透,例如像醫學英語那樣,有很多的專科和部門也不是個人能力所及。所以一個好的ESP的教師是引導專業領域的學生專業語言技能的學習以期達到專業領域內有效的學習。而且很多教授esp的方法也比較單一,因為對于esp學習的理念一直比較混亂,所以現在比較普及的教學方法是翻譯的方法。這種方法其實是簡單和機械的。一則容易讓人產生倦怠之感。二來也不利于學生長久的運用和學習。
三、對ESP和ESP教學的錯誤認識
Esp并非是普通的一門英語課程,而應該是貫徹在特殊英語教學也方法中的一個系統的學習方法。ESP與大學英語的區別在于它的詞匯以及語篇都是與特定職業和專業相關的。傳統英語已經不能滿足目前快速發展的社會對英語需要特定要求的。
目前筆者認為對于esp的教學,一直處于比較松散的階段。一般的高校內沒有統一的教研組來轉么進行esp的教學和科研。其實esp的教學應該是沒有定式的。應該是沒有事先設定好的教學方法。因此組織教學時,是非常靈活的。本文闡述過很多教師采取翻譯法教授esp的弊端。也是因為從頭至尾,對esp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esp就是對某一特殊技能的學習,因此可以用多種方法,對同一技能進行反復的刺激,達到教學的目的。學生的專業學習的需求和他們對專業目標的設定應該成為決定專業教學的。因此大學英語教師的當務之急不是去啃專業詞匯或者進行十分專業的業務知識學習,而是了解學生對esp英語學習當前的需求以及對未來的需求。所以教師只需要了解對于某些專業領域知識的一個概念性的了解,對于如何教授esp的整體學習能力和對語篇的了解才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ESP在大學英語中的地位,以及教材的選擇,教學方案的選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按照蔡基剛教授(2013)的希望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既有跨學科共核學術能力訓練的 EGAP,也有特殊領域的交流能力訓練的 ESAP,即使后者也和現在的專業英語完全不一樣。因此,任何教師,只要有熱情,敢于接受挑戰都可以成為很好的 ESP 教師。”
參考文獻:
[1]蔡基剛.誤解與偏見:阻礙我國大學”教學發展的關鍵[J].外語教學.2013.
[2]蔡基剛.專業英語極其教材對我國高校ESP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