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龍
在制造業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的今天,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職業院校這一培養技能人才的主力軍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然而現有的某些人才觀念卻制約著職業院校的快速發展。。
近十幾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各方面都取的了輝煌的成績,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當然在此過程中一些不足和缺陷也暴露無遺,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經濟進一步的快速發展,其中技能人才的供給不足就是明顯的缺陷之一。盡管近幾年我國出臺了不少關于職業教育的文件,啟動了一些技能人員培訓項目,建造了一些技能人員培訓平臺,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市場的需求比較大,且需求的層次不斷在變化,造成我國的技能人才供給離市場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在此大環境下,技能人才的培養基地——技工院校的招生應該會比較好,會比較火熱,事實情況卻是不容樂觀。本人是從事技工院校招生宣傳的人員之一,多年從事技工院校招生宣傳工作,本人認為,現有人才觀念是影響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主要障礙之一。
近代以來,人們往往把腦力勞動者設為尊貴有身份的人,而把技工人員看成是干活的、出苦力的,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正是由于這種思想,導致了我國近代技術的落后,當然,人們有這種思想也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一是我國經歷了2300多年非常漫長的封建社會,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三綱五常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原則和規范。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這種思想嚴重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二是中國的小農意識比較強,同時近代資本主義在中國的難產也是導致近代科學技術落后的關鍵原因。三是近代推行的科舉制度和人才規范是使我國科學技術更加難以前進。
在當代社會,人們的觀念也沒有完全轉變過來,什么是人才,在很多家長眼里,大學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人才,而技工人員和上述這些人員相比,技術工人只是干活的,是出苦力的,是社會勞動過程中的執行著,而不是創造者。
在當今的年輕人中,能上大學的絕不上職業院校,特別是技工院校,大學畢業后能上讀研究生的盡量讀研究生,能讀博士的盡量讀博士,并且這些人員畢業后能當公務的盡量當公務員,能進事業單位的盡量進事業單位,這也是家長的普遍思想,但也不排除少量個別現象,學生和家長都想著遠離企業,特別是遠離企業生產一線。
如果實在考不上大學的,在沒有辦法的情況,才考慮上職業院校,也是家長和學生的共思。再加上近幾年來,我國大規模發展高等教育,各大院校的在校生規模成倍增加,絕大多數年輕人去讀了大學、研究生等。剩下沒有考上大學的,寥寥無幾。接下來,技術學院、技師學院等技工院校之間的招生大戰開始了,這些沒有升入高校的學生也就成了這類香餑餑,最后,經過經過激烈的競爭,技工院校的招生終于結束了,有的完成了招生目標,有的沒有完成招生目標,也就是有喜有憂,喜憂參半。接下來是對學生的管理,同樣也面臨著很多問題,由于這些生源部分學習習慣不好,成績差,對他們進行技能培訓也成了一個頭痛的問題。一些學生不僅自己不學習,還會影響其他同學,一些學習稍微好點的同學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一旦讓不學習的同學拉下水就很難自救。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班能有多少學生能成能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答案一般是不容樂觀的。進而會出現另一種局面:“某某技工院校培養的學生很差,根本不能用”,進而影響了下一步的招生。
作為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創造者的技術工人,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源之一。從古代的能工巧匠到現代的高級技師,其知識結構、社會需求以及發展方向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無論怎樣變化,他們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是越來越大。但由于人們認識上的原因,從古到今,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經歷了有尊到卑、再有卑到尊的三個階段。當前我們還停留在第二個階段的末期,社會對技工人員的評價和大學生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社會目前對學歷認可度較高,而對技能證書的認可度較低,會形成一種不公的結果,比如:一些職業資格證書(建造師、造價師、自動化工程師等)報考需要學歷要求,一些干部提拔需要學歷要求,甚至連一些部門的服務人員也需要學歷要求,報考公務員前幾年前幾年更不用說了。針對現有人才觀念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或者是一年兩年來解決的事情,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政府需要出臺一些鼓勵、激勵政策,比如在教育經費的分配上,不僅教育系統的職業院校能享受到教育經費,勞動系統或者是私立的技工院校也應享受到相應的待遇;在學歷證書和技能證書的認證上,可以考慮不同級別的技能證書等同于相應的學歷證書,或者是技工院校也可以頒發學歷證書,而不是僅僅頒發技能證書。
當然作為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技工院校的自身建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進一步增加實踐操作環節等,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盡可能把現有在校學生培養好,培養成技能人才,這樣不僅為社會解決部分技能人才需求問題,緩解市場供需矛盾,也為下一步的招生宣傳做了很好的鋪墊,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社會會逐步恢復對技工院校的認可。
(作者單位:濟寧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