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有著近百年歷史傳承的德國“三駕馬車”來說,家族設計基因早已根深蒂固,但為了獲得更大的市場,近幾年他們的設計語言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家族汽車設計元素,通俗的講就是有著非常明確并不斷傳承的設計基因,它幾乎體現在該品牌的不同年代不同級別的產品上。對于消費者而言,成功的家族元素設計可以讓消費者即使抹去車標也能夠一眼認出其所屬車型品牌。
傳承與創新的界線
在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的今天,突破、創新、前衛、科技的設計語言已經走在了汽車設計的前言,而家族設計語言由于要照顧基因元素,沒法走出設計的“怪圈”,這也導致了近幾年一些具有明顯家族血統的汽車品牌為了突破設計絞盡腦汁。記者接下來要提到的奔馳、寶馬、奧迪就是三家正努力突破創新的企業。
去年廣州車展期間《汽車觀察》記者有幸與奧迪設計總監Marc Lichte不期而遇的有了一個短暫的交流。記者當時提到了如何看待傳承家族基因與突破創新之間的關系,他思考片刻對記者說:“除了傳承優秀的品牌設計基因外,突破創新設計是必走之路,單純的傳承已經不能滿足市場與消費者對于審美的理解”。記者依稀從Marc Lichte這段話里聽出了他對汽車品牌設計的理解和看法。
而事實上,奔馳、寶馬、奧迪在不斷堅持傳統的過程中,也在進行著創新和突破,以賦予家族設計新的內涵,讓自己始終能夠在保持傳統的同時也能打上新時代的印記。就連被認為最固守傳統的奔馳也在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設計總監戈登·瓦格納的帶領下有了全新的風 貌,奔馳車被賦予了更多年輕的元素和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寶馬則擺脫了前任設計師克里斯·班戈時代Flame surface設計語言所打下的深深烙印,在后克里斯·班戈時代由新的設計總監荷蘭人Adrian von Hooydonk帶來了完全不同于的設計語言;與此同時,奧迪的新任設計總監Marc Lichte在去年2月1日正式上任,也意味著它們新一代的設計語言將會誕生。
接下來,《汽車觀察》記者,將為大家解讀奔馳、寶馬和奧迪這“三駕馬車”的最新設計語言。
奔馳:設計“年輕化”
我們都知道,作為最老牌的豪華車制造商,奔馳給人的印象總是非常老練,而國內“坐奔馳,開奔馳”的說法也無不印證了奔馳擁有著更為沉穩、舒適的形象。不過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豪華車的消費群體也呈現出日漸年輕化的趨勢。
據《汽車觀察》記者從了解,在奔馳等中國熱銷豪華車品牌的車主中,30-45歲之間的人群占到了一半,這也說明了中國富豪的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奔馳希望通過在設計上增添年輕化的元素來迎合這些年輕新貴的口味。而奔馳中國設計中心顯然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的審美需求,顯示了深耕中國的決心。
對于那些奔馳歷史上的傳奇設計而言,39歲的戈登·瓦格納成為了奔馳100多年歷史上最年輕的設計總監,為奔馳品牌帶來新鮮血液。在2008年夏天,年輕的戈登·瓦格納從彼得·帕菲瑞(Peter Pfeiffer)那里接過了奔馳設計總監的職位,當年僅39歲的瓦格納成為了奔馳100多年歷史上最年輕的設計總監。他的上任給外界的信號無疑是明確的,人們開始期待這位年輕的設計師怎樣去改變有著最厚重歷史的奔馳設計,怎樣帶去年輕的元素。而在這隨后的幾年時間里,隨著幾款換代車型以及全新車型的發布,戈登·瓦格納掌托下的奔馳設計也差不多已經成型,《汽車觀察》記者已經能夠清晰的感受到奔馳模塊化的家族設計理念。
奔馳模塊化家族設計理念在《汽車觀察》記者看來,是奔馳近100年沉淀后的產物,它既有歷史傳承又有時尚年輕創新的影子。在2012年的巴黎車展上,奔馳發布了它們的Aesthetics S設計概念,而后來記者知道這正是奔馳新一代S級(W222)車身設計的靈感所在。Aesthetics S設計概念是從奔馳三叉星標識里延伸出的時尚、現代和動感3個主軸,再由這3個主軸各自衍生和相互平衡后的,而長長的Drop Line下滑腰線則是這個設計理念的最核心部分。而這個靈感正是來自奔馳在上世紀50年代推出的220系列車型,而這種追根溯源的理念也讓人感受到了奔馳設計底蘊的深厚。
我們再來看看奔馳的整個車型序列,這條貫穿車身的動感腰線幾乎是貫穿了整個車系的最大眾化車型,從兩廂車到四門轎車再到SUV,成為奔馳新一代的家族特征元素。從入門的A級整個家族車型(A級、CLA、GLA)、到B級、再到C級和CLS,直到最后的S級,還有CLA Shooting Brake獵裝車都是如此,并且未來將登場的GLE Coupe也會是如此。因此,奔馳如今的家族元素不僅僅光是體現在車頭,還進一步的體現在了車身的設計上,顯現出了模塊化的設計理念。
寶馬:多層板設計
對寶馬汽車熟悉的消費者應該知道,寶馬前設計總監班戈曾說過:“寶馬的設計要有17年的前瞻性,以保證最后一個生產年的產品10年內仍不落伍。”事實上,我們看到今天的寶馬設計延續著經典的家族血統,卻仍不落伍。
但事實上,在克里斯·班戈令人印象深刻,而又讓人愛恨交加的flame surface設計退出歷史舞臺之后,荷蘭人Adrian von Hooydonk接過了寶馬設計總監的位置,而他也帶來了所謂Layered Surface(多層板設計)的全新理念。
從寶馬新任設計總監Adrian von Hooydonk的作品來看,它非常講究空氣動力學效能,多層板的功能就是用來更好的引導氣流更加平順的通過 車身以降低風阻系數,比如3系保險杠兩側專門設計的進氣口、X5/X6前翼子板下方的長長的通風口都有這樣的作用。但是拋開專業視角的東西,Adrian von Hooydonk的設計給大眾的印象就沒有班戈那么讓人印象深刻了,看看剛剛完成換代的X5和X6,除了頭燈和隔柵連為一體形成的家族臉譜非常大氣、細節更精致以外,其他便沒有太多的看點。此外,相比外觀,內飾設計的家族化在寶馬這里更是發揮到了極致,各車型內飾的個性特點被削弱,這是讓很多人詬病的地方。
而班戈的flame surface設計手法主要通過不平整的曲面結合出凹凸銳利線條,光線在同一視角內能夠呈現出絢麗的光影變化,就像那熊熊烈火般壯觀。這樣的手法可能會讓各個細節部分看起來相當美妙解,但是當它們拼湊到一起后的整體感就會有點不協調。比如上一代7系(E65/E66)和上一代5系(E60)就是典型的例證,車壇上的反應呈現出來的是兩極化的狀態,但至少它們都有著各自獨特而鮮明的特征。但這是Adrian von Hooydonk的設計所缺少的,現款的5系看起來就像縮小的7系,沒有十分明顯的個性差異。但這種設計卻更能符合多數人的審美,平和、大氣的線條讓大多 數人很容易就能接受,特別是在中國取得了極大成功的5系很好的體現出了這種設計理念的優勢。
如果要從寶馬在去年北京車展上發布的Vision Future Luxury Concept概念車、新一代X5/X6、3系/4系這幾款車中找到一個共同點,看看它們的前臉你會非常容易找到,你會發現經典的雙腎型隔柵都是和頭燈連為一體的。沒錯,這正是寶馬新一代的家族臉譜,甚至我們還可以通過在去年廣州車展亮相的寶馬Vision Future Luxury概念車發現它也會擁有這個特征。
奧迪:未來感和硬朗
在《汽車觀察》記者看來,在德國的三駕馬車里面,奧迪的設計無疑是最保守,也是將進化式設計策略發揮到極致的廠家。從它們的主流車型可以看出,每代車型的換代都是以上一代車型為基礎而來的,你不會指望它會像寶馬那樣會一下子從Flame surface跳到Layered Surface,它們最擅長的就是在延續上一代車型一些基本特征的同時引入一些新穎的元素,不多也不少。
而事實上,但當兩代車型放到一起,新和舊又會一目了然,新一代車型會讓人感覺更加的漂亮和精致,但你又會很容易就能找到它們的相似之處,這就是奧迪設計的特點:承上而起下。現在,隨著新任設計總監Marc Lichte的以及全新Prologue概念車剛剛在洛杉磯車展上的亮相,奧迪新一代的設計語言也開始逐漸的明朗起來。
通過剛剛發布的Prologue概念車,奧迪可以說是集中展示了它們 新一代設計語言的特征,這主要是在前臉部分,尤其是全新的大嘴隔柵和頭燈的組合會是奧迪新一代品牌特征的核心。新一代的大嘴隔柵已經不像現款A6或者A8 那樣的略帶圓弧轉角的相對柔和的設計,轉角部分來的要更加的直接,而且還呈現出更扁、更寬的樣子。再配合同樣完全由直線條組成的頭燈,整個前臉顯得非常硬氣,更有視覺沖擊力。
據《汽車觀察》記者了解,奧迪方面已經明確表示新一代的A8以及全新的Q8運動型SUV都會借鑒這臺概念車的設計,很顯然引入隔柵和頭燈的設計元素將會是必然的。同時這也表明奧迪新任的設計總監Marc Lichte所主導新一代設計語言仍不會有革命性的變化,依舊主要是現有設計的進化和升華。
而事實上,第一臺擁有這種前臉風格的量產車已經早就發布了,它就是新一代的TT。近年來,奧迪推出的概念車全部采用了這種線條非常直接的隔柵設計,2015年1月12日北美車展上亮相的新一代Q7也將會驗證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