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緯
【摘要】由于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屬于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因此在教育教學方面還存在著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學校重視力度不足以及師資隊伍素質偏低等因素。這些因素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文章通過分析當前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性教學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新教學方法的論點提出了幾條提高課堂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廣西少數民族 小學英語教育 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英語課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的基礎,雖談不上是決定性的一個階段,但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是少數民族地區現行的英語課程教學離基本要求還相差甚遠,現狀可謂不容樂觀,例如廣西。因此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并著力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值得好好研究。
一、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1.政府支持力度不足以及師資隊伍素質偏低。縱使我國新一輪的教育改革要求全面施行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目標,但是在廣西區內的許多少數民族地區內的小學英語課堂還是存在著師生比嚴重失調,許多教師面臨跨年級授課,頭緒多,課時重的窘境;更甚的是在一些縣級或者村部小學為了滿足小學升初的骨干課教學而隨意調停英語課的現象;許多英語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和經驗無法勝任課堂有效性要求等一系列突出的矛盾性問題。
2.課堂有效性教學效果不明顯。在政策的指導下,現階段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英語教育已逐步將課堂有效性教學而設定為教學目標。遺憾的是這些地區大部分教師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缺乏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經驗的瓶頸,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課堂的有效性教學不突出,最直接體現在: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教學組織不均衡。具體表現為:首先,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追求字詞教學,而缺少語法和全文教學;其次,課堂上只進行全班一起朗讀,從而導致學生在說、讀英語時往往語音不準,沒有節奏感,老師也不能更有針對性的逐一指出其問題;最后,該地區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多為讀的狀況,而缺乏靈活運用的教學。
3.學生受母語影響較大及學習條件有待提高。廣西是個少數名族聚集的地區,語種雜,方言多,這對外語學習有極大的負面作用。許多孩子是上了小學后才開始學說普通話的,普通話對他們來說就是一門外語,但通過平時和老師、同學的交流,媒體的輸入,學習普通話對他們來說不算太難。可是之后的英語學習,由于課時少,平時基本不會用英語交流,再加上有些家長也不是太重視,導致了孩子覺得學習英語是件痛苦的事情,從而影響了英語學習效率。
二、 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幾點策略
1.借助游戲,調動興趣。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本身就具有抽象乏味性。再加上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受經濟落后的制約,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如果教師再用陳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死記硬背,那么英語學習可謂是苦不堪言。而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也決定了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去接受概念化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愛動愛玩的特征,借助游戲,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可以嘗試在黑板上畫出各種水果的簡筆畫,并讓學生分組猜“What's this?”,學生被簡筆畫吸引,便會主動仔細辨認并饒有興致的爭著搶答出如:apple, orange,pear…”。然后老師再繼續引導學生 “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吸引學生主動回答,回答的越多得分越多,其教學效果便更加。
2.以主題活動引領認知。忽略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現今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教學模式,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英語課堂也不例外。這種“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讀,學生念”的被動灌輸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從心底厭惡英語學習,英語學習也就很難達到效果。因此在平時上課的導入環節中可以營造緊貼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如談論天氣、見面問候等大家熟悉而又簡單的日常生活用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相應的課堂專題活動,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聯系起來,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3.想象模擬,增強思維創新。就是將客觀場景同主觀意向結合起來,在獲得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充分發揮想象力將表象內容組合、引申擴展的情境。由于沒有實體,因此它相對來說比較開放,更容易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師在教學village,house等單詞時,可找出這兩個單詞的聯系點,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例如教師可通過展示 village的圖片,讓學生根據整體的情景,運用There is/are ..in the village句型大膽地說出他們所看到的物品,例如當學生說出There is a pig in the village時,教師可以用right或者good等詞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認可和鼓勵,然后適當提出 anything else?進一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說出更多句子,這樣學生就會在不斷的語言操練中回答出:here is a house in the village.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提供的情景對單詞house進行教學,以此類推。教師通過圖片或語言創設想象,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同時發揮想象力,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4.規范教師課堂用語:研究顯示,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對于母語往往有比較強的依賴感,這一點在英語課堂學習中是不可避免的,當然也充分符合語言的認知規律以及學習規律。為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要對教師的課堂用語進行適當的改善與優化。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相對較低或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授課中用語仍然應當以母語(漢語)為主,穿插使用英語。例如,小學生初次接觸英語學科,大多處于零起點,因此有求助、依賴母語的習慣。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適當的使用母語,將母語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輔助工具,使用母語與學生建立更加密切的關系,著重解釋英語難詞難句或語法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英語語法,掌握英語表達的基本要領,另一方面能夠構建高效英語課堂,打好學習的基礎。
由于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英語教育容易受到地理環境、教學軟硬件、教師素質結構等因素的影響,很難發揮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采取增加扶持力度,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水平,采用有效教學方法等措施進行解決,不僅能提高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同時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洪國鳳.小學英語游戲教學反思[J].小學教學設計.2006(Z3).
[2]劉媛媛.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探索[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2(05)96-100.
【項目來源】2010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學齡兒童英語學習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課題立項編號2010C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