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竹
【摘要】教后反思,就是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進行重新認識,是一種高層次和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思得 思失 思效 思改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外輔導、考試、講評是教學過程的幾個環節。可是,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教后反思這一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后反思,就是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進行重新認識,是一種高層次和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就是這個道理。教后反思些什么呢?那就是:思得,思失,思效,思改。
一、思得
這是針對課堂教學效果而進行的思考。一節課結束后,學生學到了什么?教師受到了什么啟發?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根據教案施教,另一方面還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隨時調整教學內容。例如:為講解重點和突破難點而臨時選用更具典型性的句子;為培養學生的某種能力而臨時改變教法。例如,有一次在講解look for與find, listen to與hear兩組詞的區別時,正巧有一個學生在前一天晚上丟了自行車,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我馬上把事先準備好的資料做了臨時調整。我對學生說了這樣幾句話:I am sorry to hear a piece of bad news.Xiao Gu lost his bike last night.He has looked for it everywhere but he could not find it.And now he is listening to me but he may not hear me clearly,because he is very upset.接著,我又重復了一遍上述幾句話,學生一下子就心領神會了。再如,有一次,我請一位學生歸納分數的表達方法時,他念了一段順口溜:“分子基數詞,分母序數詞,分子大于一,分母加s。”這段順口溜成了我日后教分數表達方法的借鑒,我后來教的學生都能背這段順口溜,而且對分數的讀法和寫法都掌握得很好。
二、思失
這是針對課堂教學效果及作業完成情況而進行的思考。一節課后教師的教學工作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夠理想?從一次作業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哪些方面有缺漏?
記得我在教授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學生們在課堂上表現得相當活躍,看上去似乎掌握的不錯,但在課后作業里卻出現了不少錯誤,尤其是人稱的變化。針對這個錯誤,我思考原因,原來是自己認為這是個很容易的問題,只是說了句人稱要做相應變化,找出了自己教學上的問題,第二節課立即作了補救,幫助學生做了如下歸納: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人稱變化應遵循“一隨主,二隨賓,第三人稱不改變”的規律
例(1) I said to him,” I want to be a player some day.” I told him that I wanted to be a player some day.
例(2) He said to us,” You should always work hard .”
He told us that we should always work hard.
例(3)Kate asked me,” Where does he come from?”
Kate asked me where he came from.
這樣講解后,使學生很容易的避免了人稱變化的混亂現象。
三、思效
這是針對課后作業、個別輔導或檢測考試而進行的思考。了解某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分析在這一階段里學生對哪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得好,哪些掌握得差;對于同一類知識,哪些學生學會了,哪些學生還弄不明白等。對于從學生方面反饋回來的信息,我們都要進行全面的的分析,認真思考自己教學的實際效果,即哪些工作做好了,哪些工作還有待改進。
記得我第一次講解如何選擇定語從句的引導詞時,其中有這樣兩個例句:
1.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he took us to the physics lab for the first time.
A.when B.that C.which D.X (答案為A)
2.We visited the house( )Lu Xun once lived.
A.that B.which C.where D.X (答案為C)
當有學生問我例1中的when能否用on which,例2中的where是否等于in which時,我點頭稱“是”,結果在后來的一次定語從句專題測試中,下面幾個句子把學生弄糊涂了:
3.He has lost the key to the drawer( )the papers are kept.
A.under which B.where C.in which D.which ,(答案為C)
4.The train ( )she was travelling was late.
A.on which B.where C.when D.which (答案為A)
認真思考和分析從學生方面反饋回來的信息,我找到了自己教學工作的不足。因為當時我沒有進一步強調“定語從句引導詞的確定必須通過讀從句才能得出來”,導致學生誤以為 where=in which和 when=on which。
四、思改
“思”的目的是“改”。思改是針對前面“三思”而進行的思考。教師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的得失和效果進行客觀的分析,認真思考而受到啟發,并找出問題的癥結,探索出改進教學的辦法。例如,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欠缺時,教師應及時補救,并采用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法,選用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和例證;學生運用知識能力不足,可加強訓練,逐步提高。屬于少數學生問題,可個別輔導;屬于大多數學生的問題,需要在課上統一解決,必要時調整教案或教學進度。因此,完整的教學流程應是:備課→上課→反思→ [作業輔導]→反思→考試、講評→反思“教后反思”這一環節使教學工作不再簡單的循環或重復,而是在不斷提高和升華。教師在“思”中學習,在“改”中探索,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在“教后反思”中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