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如其人,袁一凡,平平常常就一凡夫俗子,38歲的他死守著一個沒姿沒容的黃臉婆,帶著一娃過著簡單的日子。也不知道他老爸當初是咋想的,人家都是望子成龍,給娃起的名不是“強”就是“超”的,他老人家倒是高風亮節,不想孩子出人頭地,很謙虛地給自己的娃起了個平平凡凡的名字,弄得一凡想不凡都難了。
袁一凡,“二本”生源底子,學的是美術專業,畢業后做了三年“大學生村官”,第四年上帝垂青,考取個事業單位職缺,在一鄉鎮文化站做了個文化職員。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按時上下班,按時拿薪水,按時與老婆孩子吃飯、睡覺、養精神,小日子過得不富也不貧,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日子,倒也心滿意足了。
本來心安理得地在平凡的世界里享受著平凡的人生,偏偏攤上個不想平凡做人的婆姨。老婆一看他一副知足常樂的平庸樣兒就來氣,就嘮叨,不厭其煩地數落:“看看你這熊樣,天天醉生夢死的,就不知道求上進,你看看人家渠通,跟你一起進的校,一起畢的業,人家都做了鄉長,跟你還一個單位,你就沒一點失落感?跟著你這沒出息的,老婆孩子都丟人。”
渠通是一凡高中時的同窗,巧的是兩家住同小區同單元,不同的是一凡住202,渠通住302,正好樓上樓下,兩人關系本就不錯,上班時上下級,回家后老同學,習慣了也沒甚生疏別扭,人分三六九,貴賤各不同嘛。這輩子命缺紫微星照,就這么混了。
要說一凡一點失落感沒有倒真的是冤枉了他,每每看到渠通飯局后深夜歸巢時或美女陪送,或大包小件往家拎東西,特別是逢年過節,人家前來問安的更是門庭若市,相比之下,自家門可羅雀,更是惹得媳婦抱怨連連,自己也覺得少了男人該有的那份榮耀與自信。閉門思過,問題還是出在名字上,“渠通”,水到渠成也,怨不得人家一帆風順,事業早成,俺只能做一輩子凡人了。老爹呀,當初你咋就一沖動給俺起了這不思進取的名,取個“非凡”沒準俺也飛黃騰達了吔,看來老人家壓根就沒記住孔圣人的話:凡事須“三思而后行”啊。
渠通這上級老同學,真的待一凡不賴,時常賞些名煙名酒之類的高檔物品,還不止一次地暗示一凡:“老同學啊,你這些年工作任勞任怨,群眾影響也不錯,該進步了,也是怪我平時太忙把這大事給疏忽了。”
一凡聽了,心頭一陣熱乎乎的感覺,鼻子還有點酸酸的。
一凡做夢都想一鳴驚人:只要給個支點,俺也能把地球撬動。
一凡在充滿希望的日子里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忽一日,一凡看到縣紀委兩個人進了鄉長的辦公室,不一會兒,渠通就跟著兩位紀委上車出去了。
領導來來往往,調研觀摩平常事,一凡也沒怎么細想。可一連兩天沒看見渠通來上班,一凡奇怪了:莫非鄉長大人又外出招商了?
第三天,早上開會點名前,一凡看到同事湊在一堆議論著什么,很神秘的樣子。一凡感覺今天氣氛有點異常。平日里相處甚密的一哥們對他耳語了幾句。一凡立刻傻了眼:渠鄉長因為行賄受賄被紀委雙規了。
一凡想起了老同學跟他說的話,心里一時五味雜陳。不知是為渠通惋惜,還是為他自己難過?
……
一日,一凡去見已在“里面”的渠通,老同學的一句話讓他百感交集:“做一個凡人多好!”
(推薦人 陳宇)(責任編輯 劉月嬌)
作家簡介:蔡玉和,男,江蘇省泗陽縣人,泗陽縣作家協會會員。現任泗陽縣新袁鎮文化站站長,愛好文學與繪畫,擅長散文與短篇小說創作。文學作品先后發表于省、市報刊上,繪畫作品曾獲江蘇省文化系統技能大賽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