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抗戰勝利之魂

抗日戰爭不僅是物質的較量,更是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拼搏。毛澤東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澤東進一步指出,我們的方針就是“以一當十,是我精神,以十當一,是我實力。”抗日戰爭格外艱險,犧牲和流血時時威脅著人們。日本侵略者為了懾服中國人民,僅在南京一地,就殺害了中國30萬人民,在抗日根據地實施野蠻的“三光政策”,在全國多處地方發現埋葬中國軍民的“萬人坑”。但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并沒有俯首甘當亡國奴,而是竭力奮戰,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試問,有誰敢妄言能最后征服這樣無畏的戰士?有誰能最終侵占這片孕育了如此英勇無畏戰士的土地?!
在正面戰場,廣大國民黨愛國官兵以血肉之軀英勇抗敵,血灑疆場,總共進行大規模會戰22場,重要戰斗1000余次,傷亡320余萬人,旅以上將領犧牲189人,可謂悲壯慘烈。
抗日戰爭在我們的民族史冊上留下了無數光輝的名字,正是他們——祖國的優秀兒女、民族的鋼鐵脊梁,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的尊嚴。他們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不怕犧牲、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偉大精神的代表和永恒的符號。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侵略斗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范例。貧窮、落后的中國戰勝了貌似強大的日本法西斯,取得近代以來第一次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的徹底勝利。抗戰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更是偉大抗戰精神的勝利!
70年后硝煙已盡,70年前的精神卻世代相傳。正是這種精神守衛著我們可愛的家園,正是這種精神守望著世代中國人孜孜以求的中國夢,正是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