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晨
圖解捷克空軍米格-21戰斗機
羅 晨

米格-21戰斗機是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于19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種單座單發輕型超聲速第二代戰斗機。蘇聯飛行員給它的外號是“三角琴”,北約代號為“魚窩”,波蘭人則稱它為“鉛筆”。米格-21(包含仿制、改良型)可能是20世紀產量最多的噴氣式戰斗機,越南戰爭是它最廣為人知的戰場,在中東地區同以色列也是頻頻交手,其他如南北也門戰爭、印巴戰爭也看得到米格-21的蹤影。至今仍然有不少米格-21活躍在世界舞臺上。
米格-21F是米格-21系列的初期型,裝備NR-30航炮和短程導彈,于1959年首飛,次年生產99架。本文中的米格-21是捷克生產的米格-21F-13型,較米格-21F基本型換裝了R-11F-300發動機。

機頭特寫

機頭右上部的傳感器

空速管設置在機首下方

座艙內部

前起落架

座艙蓋特寫,座艙蓋與機背融合處高聳的刀片狀物體是UKA VHF天線

NR-30 30毫米航炮

前部減速板

機腹

腹鰭

右翼下掛載的AA-2“環礁”近程空空導彈

右側機翼特寫

右翼航行燈和翼刀

右后視角

機身上的傳感器

發動機尾噴口

垂尾
責任編輯:葛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