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張仲實在文化抗戰中

2015-06-01 10:45:40
傳記文學 2015年12期

文 秦 榛

張仲實在文化抗戰中

文 秦 榛

1937年12月,鄒韜奮和金仲華、張仲實、沈茲九、錢俊瑞等途徑廣西,給當地青年作演講時留影

抗戰時期,毛澤東在延安說:“我們干革命有兩支隊伍,武的是八路軍,文的是鄒韜奮在上海辦刊物,開書店。”

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除了國共兩黨的抗日軍隊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軍事作戰任務以外,如火如荼的文化戰線的抗戰對于促進中國人民空前的民族覺醒、凝聚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世紀30年代,上海已是中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思想中心和文化啟蒙的發源地。鄒韜奮時為文化抗戰前列的旗手,一批愛國文化人士匯聚在他旗下,他們以筆當槍,團結一心,為抗日救亡發揮了各自的作用。曾在鄒韜奮創辦的生活書店任總編輯的張仲實就是文化抗戰大軍中的重要一員。

1935年8月,張仲實等人在上海碼頭迎接鄒韜奮從海外回到上海,從左至右:張仲實、艾寒松、陳其襄、沈粹縝、鄒韜奮、李公仆、黃寶殉、王承德、丁君陶

1931年日本侵占東三省的“九一八事變”后,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各地工人、學生紛紛舉行罷工、罷課,向國民黨政府請愿和示威游行,反對不抵抗政策。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上海工人、農民、學生積極支援十九路軍抵抗日本侵略軍,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積極要求國民黨政府改變政策。之后,鄒韜奮和胡愈之創辦的上海生活書店逐漸成為國統區文化戰線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陣地。

此時從蘇聯留學回來的張仲實來到上海,他密切關注國內外局勢,先是在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館辦的《時事類編》雜志上發表許多分析國際形勢和介紹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文章,1935年2月,胡愈之推薦張仲實擔任他創辦不久的生活書店出版的《世界知識》雜志主編。當時,國際時局紛繁動蕩,歐美資本主義世界出現嚴重經濟危機;德意法西斯上臺企圖重新分割世界;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后又向關內步步進逼;各帝國主義國家都以反對社會主義蘇聯為借口,又勾結又爭斗,醞釀著一場新的世界大戰。在這樣復雜的形勢下,張仲實在《世界知識》等刊物上,撰寫了多篇國內、國際時政評論文章,如:《轉向中的世界經濟危機》《東北四省的義勇軍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之前途》《略談世界資源重新分配問題》《威廉主義的復活》《日德意防共公約》《英美遠東政策的積極化》等等。他在這一時期的文章中,預測、分析了多年以后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必然性,強調中國應在二戰和抗日戰爭中建立獨立自由的新國家。此外,他還在《世界知識》發表了《蘇聯向何處去》《1936年蘇聯建設成績圖》《蘇聯的斯達哈諾夫運動》《談談蘇聯新憲法》等文章,向廣大中國讀者介紹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各方面的成就,宣傳蘇聯是抗擊德、日法西斯的強大力量,是中國抗日斗爭的可靠的同盟軍。

1935年8月,流亡海外的鄒韜奮因為他的好友杜重遠入獄而回國,三個月后他請張仲實出任生活書店總編輯;同月,他另去創辦《大眾生活》周刊,響應中共的號召,勇敢地擎起一面抗日救亡的旗幟,張仲實、金仲華為《大眾生活》編委及撰稿人。這個刊物鮮明地提出“團結抗日,民主自由”的主張,迎接了全國民眾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1935年12月底“一二·九運動”爆發和上海各界救國會成立后,《大眾生活》成為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最主要的宣傳陣地,實際上成了救國會的機關報。它反映了廣大群眾的愛國呼聲,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銷售很快增加到20多萬份,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報刊銷售的最高紀錄。由此,引起了國民黨統治者的惶恐和忌恨,到1936年2月《大眾生活》出滿16期,又被國民黨當局封閉。鄒韜奮在國民黨最高當局和特務機關威逼下,不得不出走香港,再度流亡。不久,在生活書店召開的第二次社員大會上,張仲實當選為由鄒韜奮、徐伯昕、杜重遠等11人組成的生活書店臨時委員會主席。

因“新生事件”入獄的杜重遠

張仲實在生活書店任總編輯期間,生活書店延續了辦雜志的傳統,除了出版《世界知識》《大眾生活》《永生》外,在鄒韜奮的支持下,繼續出版和創辦了一些頗有影響的進步刊物,如《文學》月刊、《文藝陣地》《譯文》《太白》《婦女生活》《國民公論》《讀書與出版》。張仲實還把出版范圍擴大,有計劃地出版了“青年自學叢書”、“黑白叢書”、“救亡叢書”、“百科小譯叢”等進步思想的社會科學系列圖書。這些圖文并茂的刊物和圖書在文藝、教育、婦女、青年、歷史學、經濟學和國際關系學方面為抗日救亡搖旗吶喊,全國矚目。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堅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是促進中國人民追求科學、追求真理的催化劑。為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圍剿”,張仲實還以“世界名著譯叢”的名義實際出版了一批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他本人就親自翻譯了恩格斯著《費爾巴哈論》《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的起源》,普列漢諾夫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等著作,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起了積極的作用。1937年6月,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以“生活書店出版和經營的書籍內容左傾”為借口,訓令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和上海市政府派員向生活書店提出警告。被查禁的書多達200多種,作者的名單上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李公樸、張仲實、章乃器、陳伯達、夏衍、洛甫、艾思奇、胡繩、冼星海等。身為書店總編輯的張仲實面無懼色,不為所動。今天我們能夠看到,30年代張仲實撰寫的一些進步圖書以及文章中政治敏感詞匯都被打上×××刪掉,由此可見當時文化“圍剿”的殘酷。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日本侵略軍在華中腹地向平津大舉進攻,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全民抗戰爆發,“七七事變”也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東方的爆發點。很快,1937年7月30日張仲實在《國民》周刊撰文《抗戰必勝論》,他指出:“現在有好多人,對于我國的抗戰前途還抱著莫大的懷疑,他們覺得我國物質條件不如人,國際形勢也不利,但有一個基本的原則要認識清楚,就是被壓迫者跟壓迫者的斗爭,不能單從物質的數量上來估計。就物質的數量講,自然,壓迫者優于被壓迫者,但從斗爭的質量與意志講,被壓迫者卻優于壓迫者。”“目前敵人大軍壓境,在平津不斷挑釁,形勢已經萬分嚴重,不許我們再有任何顧慮,更不許我們再有任何猶豫.我們只有下最后的決心,抗戰到底,犧牲到底,才是唯一的出路!”不久,他又在《國民》周刊撰文《抗戰勝利的必要條件》,針對那種對我國抗戰前途持懷疑、悲觀的看法,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日本侵略者軍事上的弊點和我國抗日軍民的利點,堅定抗戰勝利的信心。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張仲實在1937年7月30日《國民》雜志發表《抗戰必勝論》一文

一個月后,“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日軍20多萬精銳部隊大舉進攻上海,國民政府被迫發表抗戰自衛聲明,下達了總動員令。六天后的8月19日,出獄不久的鄒韜奮創辦的《抗戰》三日刊在淞滬抗戰的隆隆炮聲中誕生,張仲實、金仲華等為編委。《抗戰》三日刊的主要內容包括戰局分析、國際形勢、社論時評、各地通訊、戰時常識、讀者來信、詩歌漫畫等。由于國民黨政府實行消極抗戰路線沒有動員億萬民眾抗戰,戰爭突然爆發,通訊、交通中斷,導致群眾不僅對戰局的進展一無所知,就是戰爭常識也沒有多少。在此非常時期《抗戰》三日刊等新聞報刊的正常出版,其刊載的有關戰爭的消息、常識及時準確,一時洛陽紙貴,成為市民了解戰爭進程的重要渠道,甚至部分取代了政府的聲音,“誠為今日抗戰中之指針”,最高期達30萬份。抗戰《抗戰》三日刊的作者有社會知名人士宋慶齡、史良、沈鈞儒、章乃器、李公樸、茅盾、馮玉祥、杜重遠,也有中共人士葉劍英、潘漢年、郭沫若、錢俊瑞、錢亦石等,盛極一時。張仲實在《抗戰》三日刊“創刊號”上撰文《全面抗戰的展開》,文中寫道:“在敵人步步進逼忍無可忍之下,我全民的抗戰終于展開了,我四萬萬五千萬偉大的民族終于怒吼起來了。”

9月1日,由《世界知識》《中華公論》《國民周刊》《婦女生活》四刊物聯合辦的《戰時聯合旬刊》創刊,張仲實和金仲華、鄭振鐸、錢亦石等為編委。他又在該旬刊創刊號上發表《敵我軍隊作戰能力的對照》,述評中國軍隊在華北、上海抗擊日本侵略軍近一個月的戰況,對比分析敵我雙方士氣和戰斗力,以事實批駁“唯武器論者”、“恐日病患者”,張仲實頗有見地指出:“我們的對日抗戰,主要的是在持久戰中取得最后的勝利。”

在十天后出版的《戰時聯合旬刊》第2期上,張仲實又著文《敵人封鎖我國海岸》,把殘暴瘋狂的日軍稱為“紙老虎”,并提出:“我們應當毅然決然宣布對敵絕交,沒收敵人在我國的一切公私財產,廢止與敵國所訂立的一切條約,廢止敵國僑民所享特權,實行經濟絕交,停付敵國的外債利息等,一方面表示我國保衛國家的決心,一方面借以獲得全世界的同情才行!”

《抗戰》三日刊

張仲實在全面抗戰展開之初寫的這些文章,理論聯系實際地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戰略、前途、路線、政策等重要問題作了初步的探討研究,與黨中央在抗戰初期的方針、政策一致,提出了許多有益的見解。

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共中央代表潘漢年已在上海公開活動。鄒韜奮為《抗戰》三日刊每期撰寫一篇社論,他在撰稿前常約潘漢年和張仲實一同商談社論內容。

上海、南京淪陷后,1938年7月在武漢,為集中抗日救亡的輿論宣傳力量和充實內容,鄒韜奮創辦的《抗戰》三日刊與沈鈞儒、柳湜創辦的《全民》周刊合并,改為《全民抗戰》三日刊,鄒韜奮主編,張仲實和沈鈞儒、胡繩等任編委。

針對國民政府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的不抵抗政策,1937年“七七事變”后直至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本宣戰,國民政府在1941年12月9日才向日本正式宣戰的消極抗戰路線,除了早先發表的《抗戰必勝論》等文章外,1937年、1938年和1939年這三年,張仲實在《抗戰》和《全民抗戰》三日刊、《生活星期刊》《國民》《國民公論》和《反帝戰線》等刊物上連續發表100多篇抗日戰爭和國際時事評論方面的文章,如《不抵抗主義的末路》《困難重重的日寇》《英美遠東政策的積極化》《同情于中國民族解放戰爭的馬克思》《中國抗戰與蘇聯》《徹底消滅內部摩擦》《八年來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的展開》等文章。這些文章從政治、經濟、軍事、民族、國際關系等各個方面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罪行和困難,同時強調“全國團結一致,尤其國共兩黨密切合作,才是中華民族的唯一正確的生路”,“才可以完成戰勝日本帝國主義,達到民族解放的任務”。并且介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壯大,尤其對日本侵華和二戰必然發生、國共合作抗戰必然勝利的分析評論,振聾發聵,對于當時中國人民認清國內外形勢積極抗戰是極大的鼓舞。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宣傳部部長周佛海以下20多位中央委員,50多位旅長、參謀長以上將官投敵,一些部隊成建制嘩變。抗戰期間協助日軍作戰的偽軍人數高達200多萬,超過侵華日軍數量,使中國成為唯一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偽軍數量超過侵略軍的國家。針對國民政府集團性的精神沉淪和人格淪落,張仲實陸續寫了《平津漢奸粉墨登場》《肅政與肅清漢奸》《漢奸張慕陶落網》《蘇聯懲奸的又一經驗》等文章,他在文中怒斥漢奸“甘心認賊作父,背叛祖國,無異于禽獸”,強調指出“現在是你死我活我死敵活的斗爭。戰勝敵人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自己內部要有鐵似的堅強統一的抗戰意志。因此,為了保證抗戰的徹底勝利,我們認為有從速采無情的手段來實行肅政和肅清漢奸的絕對必要。第一,凡過去親日媚日的分子,一律撤職,監禁起來,限制其活動,以免通敵;第二,凡對抗戰怠工通敵的要員,一律槍斃,沒收其財產,作為抗戰軍費。肅政與肅清漢奸,與前線武裝跟敵人作戰,同樣重要,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更為重要”。

《抗戰一周年》書影

此外,為了進一步幫助抗戰中的中國民眾了解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后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在撰寫國內抗日戰爭和國際時事評論文章的同時,張仲實還陸續從蘇聯《真理報》《消息報》等報刊上翻譯了60多篇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預測、分析及與中國抗日戰爭關系的文章發表在《世界知識》《時事類編》等刊物上,如《被日本侵占后的滿洲經濟狀況》《論美國的革命——復興計劃》《凡爾賽體系的危機與重分世界的備戰》《積極備戰中的日本經濟》《太平洋上帝國主義矛盾的尖銳化》《英德關系論》《英美在中國的經濟利益》《蘇聯紅軍的特質》《美國能不能保守中立》《抗戰中的中國財政》,這些文章對于抗戰中的中國人民從國際視角觀察風云變幻的國內抗戰形勢和二戰形勢,觀察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壯大,鼓舞中國人民進行抗戰必勝的信心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文化戰線的抗戰活動中,張仲實還與新知書店、讀書出版社等文化界的戰友們一起編著抗日救亡的圖書。1935年張仲實與姜君辰等合著了《意阿問題與第二次世界大戰》;1936年張仲實與金仲華等合著了《現代十國論》;1938年7月,生活書店出版了張仲實和鄒韜奮,胡愈之、金仲華、錢俊瑞、胡繩等共同編著的《抗戰一周年》一書。《抗戰一周年》全面總結了抗戰一年來的國際、軍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情況,并對今后抗戰的趨勢與前途作了分析。同年,生活書店還出版了張仲實系統分析國際形勢的著作《國際現勢讀本》,作為柳湜主編的戰時社會科學叢書出版;還出版了張仲實與錢俊瑞、孫冶方等八人編著的《救亡手冊》。該書共分四編三十章129節。第一編為救亡理論;第二編為救亡之史實;第三編為救亡之實踐;最后為附錄,載錄有關中國問題的重要國際條約、重要救亡文件以及日本侵略中國年表。這個手冊是為適應全國民眾普遍要求而編寫,是抗戰期間進行民眾宣傳動員的重要參考書。

抗戰初期,全國各地廣大讀者急需抗戰讀物。適應形勢需要,張仲實和鄒韜奮等進步文化界的同人又策劃了一批“戰時叢書”,比較出名的有柳湜主編的“戰時社會科學叢書”,范長江主編的“抗戰中的中國叢刊”,周揚、艾思奇主編的“中國文化叢書”(稿件均來自延安,執筆者均為中共和八路軍中的高級干部),均由張仲實任總編輯的生活書店出版。1938年生活書店以中國出版社名義出版,毛澤東著的《論持久戰》《論新階段》二書,成為生活書店各地分店發行的極受國統區廣大讀者歡迎的讀物。

張仲實在撰寫許多抗日救亡的文章和圖書時是處在怎樣一種環境中呢?我們從他撰寫的某些抗戰圖書的“序言”中可以感受到當時如火如荼的抗戰氣氛。1938年1月在譯著《俄國怎么打敗了拿破侖》的“序言”中,張仲實寫道:“追述俄羅斯人民的祖先為保衛祖國而奮斗的英勇與光榮,藉作紀念。在今日我們正以血肉與日本帝國主義強盜作生與死的決斗中,紀念這次歷史上有名的戰爭,尤有重大的意義。當年俄國人民抵抗強暴的精神,可增加我們抗敵的勇氣,當年俄國人民戰勝強暴的教訓,可堅定我們抗敵必勝的信心。”“序言”的最后一句話是“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四日于寇機轟炸漢口警報。”1938年4月由漢口生活書店出版了張仲實系統分析國際形勢和中國抗戰關系的《國際現勢讀本》一書,他在該書“序言”中寫道:“不過在這大時代,要想閉起門來,靜靜地坐下寫一本書,那是很不容易的一回事。清早起來,心就放在報紙上;等到把幾家大報看后,剛一提起筆,不是朋友來,便是街頭雄壯的歌聲,打斷了思索。”

1939年初為了建設抗戰大后方新疆,張仲實和茅盾應新疆學院院長杜重遠的邀請赴新疆工作。在盛世才叛變革命前后的險惡環境中,張仲實在1939年“九一八”紀念日,德國入侵捷克波蘭英法向德國宣戰,以及俄國十月革命紀念日的重要時間節點,在《新疆日報》、新疆《反帝戰線》雜志、《新芒》雜志先后撰寫發表了《吞并捷克后的歐洲政治形象》《略論第一次和第二次帝國主義戰爭》和《二十二年的蘇聯》等多篇時政評論文章,推動新疆的抗戰輿論氣氛。

1940年5月,張仲實從新疆脫險來到延安,先后擔任延安馬列學院編譯部主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國際問題組組長,中央宣傳部出版科科長,他在延安《解放日報》《解放》周刊等刊物先后發表了《蘇聯底對外政策》《蘇聯人民偉大的保衛祖國的戰爭》《共產國際與中國》《學習季米特洛夫同志英勇斗爭的榜樣》等多篇時政評論文章,介紹分析了二戰形勢及與中國抗戰的關系,宣傳蘇聯衛國戰爭的偉大意義。

抗日戰爭期間,張仲實不僅在多家刊物上發表了大量抗日戰爭時政評論文章和二戰國際時政評論文章,在生活書店主持出版一系列抗日救亡圖書和馬克思主義著作,他本人還是全國救國會執行委員,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日救亡活動。

1935年底“一二·九運動”爆發后,馬相伯、沈鈞儒等300余名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立即發表《上海文化界救國運動宣言》,張仲實是其中簽名者。不久,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成立,張仲實是發起人之一并被推選為執行委員。1936年5月31日,馬相伯、宋慶齡、何香凝、沈鈞儒、鄒韜奮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發表宣言,通過《抗日救國初步政治綱領》,張仲實又被推選為執行委員。他積極參加全國救國會組織的各項活動,緊密配合鄒韜奮,使生活書店成為全國救國會的重要活動機關和主要宣傳陣地。全國救國會早期的籌備會議常常在生活書店召開,生活書店還支付了一部分全國救國會的活動經費。

1936年7月15日,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陶行知聯名發表《團結御侮的基本條件與最低要求》呼應中共停止內戰、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停止剿共。全國救國會多次呼應中共的舉動惹惱了當時急于“清共”的國民黨,也得罪了上海的日軍。當時日本駐滬總領事若杉即命令領事約見國民黨上海市政府秘書長俞鴻鈞,要求逮捕全國救國會成員。1936年11月23日,南京國民政府以“危害民國” 罪在上海逮捕了全國救國會的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樸、章乃器、王造時、史良、沙千里七位領袖,并被移解到蘇州吳縣高等法院看守所羈押,一時震驚全國。在這期間,同為全國救國會執行委員的胡愈之和張仲實等,繼續堅持組織救國會運動,用他們辦的報刊并動員全國輿論界,大造“愛國無罪”的輿論,宣傳宋慶齡、馬相伯和愛因斯坦、杜威等國內外知名人士營救“七君子”的言論,使“七君子”事件成為當時全國輿論的中心。1936年12月爆發的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楊虎城發表通電提出八項主張,其中第三條為“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這期間張仲實還多次去蘇州監獄看望“七君子”。

1937年初,張仲實(右一)與沈粹縝一同去蘇州監獄看望“七君子”

1937年6月10日,國民黨政府悍然開庭審理此案。關于聲援“七君子”出獄的愛國活動,生活書店的“老人”張錫榮對此有過一段生動的回憶:

公審之日,由張仲實、鄭森禹帶了幾個人,與沈粹縝一起,先到看守所探望,我也跟著前去。進入看守所,看到他們精神很好,顯然有一種正義的力量支持著他們。鄒韜奮的鋪位特別高,說可以當做寫字臺在上面寫作。下午開審,他們坐進小汽車,由法警武裝押送到法庭候審。我們坐在后面旁聽席上,中間黑壓壓地一群大律師,其中有張志讓、江庸等。執行審訊的法官原是沈鈞儒的學生,沈鈞儒第一個受審訊,法官請沈老“就坐”被拒絕。沈老理直氣壯,據理力辯,聲調壓倒法官。當問到“抗日是共產黨的主張,你為什么也主張抗日?”沈老反問“共產黨吃飯,我難道不吃飯嗎?”全場轟動,20多位大律師全體起立,指責法官不當。此后,律師頻頻起立,抗議法官審問錯誤。其次傳訊鄒韜奮,他仰首闊步而至。答復審問時,聲調慷慨激昂,如同在群眾大會上作愛國演說,理由充足,駁得法官啞口無言。全場律師頻頻起立,表示對鄒韜奮辯護的支持。對以后幾位的審問,法官改變態度,極為簡略,走過場罷了。我們當晚趕乘快車回上海,直赴生活書店,胡愈之已作好一切準備在等候我們。他已同各報館聯系妥當,要各報館留出一定版面,刊載當日審訊“七君子案”的特寫稿件。我們立即圍著胡先生的寫字臺坐下,張仲實等人急忙開始匯報聽審情況。胡先生手執紅墨水毛筆,邊聽邊寫,揮筆直書,無暇反顧,傾刻已寫完數張。

第二天早晨,上海各報以“愛國無罪案聽審記”通欄大標題刊出滿版,轟動全上海。(《憶韜奮》,學林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寇向天津、華北大肆侵犯。1937年8月6日《申報》發布消息:張仲實與茅盾、郭沫若、葉圣陶、胡愈之、鄭振鐸、夏衍、郁達夫、黎烈文、蕭乾、陳波兒、歐陽予倩、洪深、關露等,聯名發電慰問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對日寇奪我平津,摧殘文化機關,南開女師慘遭轟炸,繼之有計劃屠殺,同人等無比悲憤,謹電慰問,并望轉至全體同人,盼為努力,抗敵到底。”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為便于面向內地開展抗日文化宣傳工作,生活書店決定遷往當時的政治中心武漢。11月27日,張仲實和鄒韜奮、金仲華、錢俊瑞、楊東莼、沈茲九等化裝后,由法租界碼頭登上一艘法國輪船駛往香港,何香凝、郭沫若等著名人士也同乘這只船。到香港后,鄒韜奮、張仲實一行人決定由廣州繞道廣西、湖南到漢口。他們途經廣西省境內約半個月,在梧州、玉林、柳州和桂林都有停留。每到一個地方,都有無數男女青年來訪或邀請他們在群眾大會上講演,鄒韜奮講團結抗戰問題,張仲實講青年思想問題,錢俊瑞講農村經濟問題,金仲華講國際問題,沈茲九講婦女問題,楊東莼講教育問題。

現在可以看到,1937年12月,鄒韜奮、張仲實一行人在廣西桂林抗戰講演時拍的一張黑白老照片。鄒韜奮、張仲實、金仲華、錢俊瑞和沈茲九坐在一條長凳上,面對主席臺等著上臺講演,他們個個身著西裝,一看就是從大城市來的知識分子,他們背后則列隊站著數百位穿著兵服的青年學生在聽臺上的人演講,從照片上看就能感受到會場上的熱烈氣氛。

那時,張仲實和鄒韜奮一行白天四處演講,回到旅館又被青年學生包圍,他們一批批地接談,直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客廳里、臥房里、門口過道里又都擠滿了男女青年。有時起身后來不及吃早飯,又一直餓到深夜,鄒韜奮回憶道:“每想到這許多熱烈懇摯的青年朋友,精神上的安慰和愉快是無法形容的。”

鄒韜奮和張仲實一行1937年12月下旬到達漢口后,張仲實與中共長江局負責人秦邦憲、董必武、葉劍英取得了聯系,聽取黨對在國統區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意見,并采訪了周恩來、秦邦憲。之后,他在1937年12月29日的《抗戰》三日刊第32期以發表長篇文章《與周陳秦三位先生談話紀略》的形式,把周恩來在抗戰初期的思想宣傳出去:“我們的裝備不如敵人,在抗戰初期,在軍事上一時失利誰都可以預料得到。抗戰統一戰線很重要,要把抗戰支持下去。假使中國亡了,不僅國民黨不能存在,就是共產黨也不能存在。”

1937年12月中旬,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淪陷,日寇屠殺30萬中國人,舉國震驚,下一步日軍鋒芒直指武漢,形勢極為嚴峻。張仲實積極參加各種抗日救亡活動,如參加救國會的時事座談會,或向青年團體講演國內外抗戰形勢。1938年1月22日《申報》發布消息:“保衛大武漢二十五日起舉行擴大宣傳周。武漢文化界抗敵協會,定于二十五日起舉行“保衛大武漢”擴大宣傳周,每晚九點十分至九點半,并請名人播音演講。二十五日方治,二十六日彭德懷,二十七日張仲實,二十八日錢俊瑞,二十九日王造實,三十日張申府,三十一日張西曼。”

在武漢,張仲實還常到八路軍辦事處會見中共長江局的負責人,曾向周恩來匯報工作、懇談思想。鄒韜奮素對周恩來十分欽敬,向張仲實鄭重提出希望面見周恩來。張仲實寫信給周恩來反映了這一要求:“周恩來同志接信后,很快就指示凱豐同志復信告我,欣然同意面敘。”張仲實陪同鄒韜奮與周恩來會面后,使他本人及生活書店與中共長江局負責人建立了密切的關系,生活書店也直接自覺地置于中共的領導之下,成為抗戰中一個堅強的文化堡壘。這樣,生活書店由抗戰前的一個總店兩個分店,在一年多的時間,擴充為55處分支店,遍及國統區14省,規模一時超過商務印書館,以后陸續出版雜志八種,出版動員全民抗戰的刊物和圖書數百萬冊,對動員全民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9年2月,張仲實、茅盾應杜重遠之邀去新疆工作,這是張、茅兩人途徑蘭州在中國旅行社留影

30年代末,軍閥盛世才在新疆鼓吹“六大政策”,一時吸引許多人去新疆,去新疆是為了把新疆建設成抗戰大后方。1939年1月,在杜重遠極力動員和鄒韜奮大力支持下,張仲實離開重慶生活書店總部與茅盾同去新疆工作,一是為了協助時任新疆學院院長杜重遠的工作,二是為了實現鄒韜奮的設想——在抗戰大后方新疆另辟生活書店新的編輯出版中心。在新疆,茅盾和張仲實分別擔任新疆文化協會正、副委員長;兩人一起同杜重遠、趙丹配合毛澤民、陳潭秋等演話劇、辦刊物、出版圖書、巡回講演團、授課培訓干部的形式進行抗日愛國活動,對于推動新疆各民族的團結抗戰起了很大作用,也引起了盛世才的忌恨。在盛世才未全面叛變革命之前,1940年5月張仲實和茅盾從新疆想方設法脫險到了延安,1943年至1944年杜重遠和毛澤民、陳潭秋在新疆先后被軍閥盛世才殺害。

張仲實是翻譯家、理論家和出版家,也是文化抗戰中卓絕的戰士。1937年8月19日,在淞滬抗戰爆發六天后創刊的《抗戰》三日刊第一期,張仲實撰文《全面抗戰的展開》,他指出:“自‘九一八’以來,也可以說,自鴉片戰爭后一百年來,我全國上下一致抗敵御侮的情緒,從沒有目前的這樣高漲。這也就是我們這次全面抗戰勝利的一個主要保證。”

1938年9月,張仲實與抗戰同人在武漢陷落前夕創辦《國民公論》旬刊,該刊“創刊詞”《批判的精神,建設的精神》中指出:“抗日戰爭是一個大熔爐,只有通過這個熔爐,一個民族才能打成堅強的不可分的一片。也只有通過這熔爐,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才能從新的鑄型上面建造起來。”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70多年前張仲實在文化抗戰中發出的吶喊,至今仍在人們耳邊回蕩。

責任編輯/胡仰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黄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91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2020|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国产玖玖视频| 99久久99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色婷婷丁香| a级毛片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午夜丁香婷婷| 国产区网址| 欧美一级色视频|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嫩模喷白浆|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天天操天天噜|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欧美色亚洲|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天天摸夜夜操|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大香伊人久久| 88av在线播放| 久久福利网|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国内黄色精品| 国产99精品视频| 性视频一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亚洲看片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看国产毛片|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伊人色在线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干中文字幕|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综合亚洲网|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yxsp|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红杏AV在线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久久| 午夜综合网|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高清不卡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