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英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方小英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集中并融合數字化、網絡化和多媒體等多項技術的新媒體也有了迅速的發展,新媒體的發展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甚至思維產生深刻的影響,與此同時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分析在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提出了相應對策。
新媒體 思想政治教育 對策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的媒體書信、報刊、廣播、電視而言,它以現代網絡通信為基礎,依托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向受眾提供信息服務的一種數字化復合媒體形態。新媒體的出現為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道德品質、行為模式等帶來了負面影響。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客觀評價新媒體給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做好教育工作,進而提高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1.1 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1.1 打破了傳統教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說教的方式實現的。教師依靠教材、黑板和自身的知識經驗將枯燥的課本理論授予大學生,單一的教學方式是大學生感到思想政治課的死板與枯燥,進而失去對該課的興趣。而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課堂上教師利用新媒體以視頻、圖片、文字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通過聽一首革命紅歌、看一段時代影片、參與一個熱點話題討論,激起學生的興趣與情感,在課外教師還可通過博客、QQ、微信、MSN等與學生互動交流,可以實現對大學生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打破了傳統的說教方式,巧妙的將枯燥、單調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當前大學生喜愛的方式呈現出來,實現了教育方式多樣化。
1.1.2 開拓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
新媒體的信息面廣而量大、傳播快而影響廣泛、即時性而互動化的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拓了新的平臺。一方面,教育者可利用新媒體的開放性、共享性、傳播快、影響廣泛等優勢,通過微信、微博、QQ等發布一些弘揚時代精神正能量的信息對大學生進行影響、引導、教育和激勵,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達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另一方面,新媒體具有一定的虛擬性和匿名性,這種特性使得人們在交往中可以打破真實世界的局限,更容易實現互動。教育者通過新媒體平臺與大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可真實而迅速的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走向,進而更有效的實施思想教育。
1.2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1.2.1 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加大
新媒體的傳播超越著時空和地域的限制,不受到任何阻礙。在這種背景下,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尤其是手機新媒體的介入,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瀏覽網頁、查找資料。這些信息中不乏一些低俗、虛假的內容,甚至一些西方極端思想和價值觀念毫無障礙的傳播進來,這無疑會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在當前國際形勢多元化形勢下,新媒體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思想意識的重要陣地。作為思想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培養他們良好的媒介素質,正確辨認信息,已成為當前思想教育中的突顯難題。
1.2.2 大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受到影響
一方面,新媒體因其信息量大、獲取便捷,使得大學生“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很多大學生利用新媒體來進行人際交往、休閑娛樂,而忽視了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使得他們走向社會后難以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新媒體的“虛擬化”使得部分學生處于一種虛擬世界,一旦他們在實現中遇到現實與虛擬的沖突、差異時,很容易因不適應而形成多重人格,甚至會有一些心理障礙,導致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此外,新媒體的隱匿性使得大學生的法律道德觀念變得淡漠。一些大學生利用新媒體散布虛假信息、傳播不健康內容、盜竊他人錢財或做一些惡作劇,這些不文明行為和不道德現象如得不到很好治理和防范,會使得大學生仿效,引起嚴重的社會問題。新媒體對大學生的這些不利影響如果得不到高度的重視和解決,會沖擊大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并產生一些心理障礙。
2.1 整合資源優勢,豐富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新媒體的優勢,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首先,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結合起來,豐富“兩課”課堂內容,優化教育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次,發揮新媒體優勢,利用手機短信平臺,通過論壇、微信、微博等加強與大學生的交流,構建一個互動性、服務性的平臺,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加大對新媒體宣傳陣地的投入,積極探索如何整合資源,使新媒體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在輿論陣地、學習陣地、生活娛樂陣地的新陣地。
2.2 加強思政隊伍建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在新媒體背景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思政教育者要更新觀念,能夠迅速適應新媒體所引起的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變化,提高使用新媒體的能力和水平,為大學生提供詳實、積極的信息,做好引導者的角色,還要培養自身媒介素養,為大學生樹立榜樣,成為知識淵博、經驗豐富、創新能力強的新型思政教育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2.3 加強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提高自我認知能力
在新媒體背景下,西方的極端思想和扭曲的價值觀正侵蝕著大學校園,大學生正處在思想和價值觀不穩定的階段,面對外來不良思想和信息的侵襲,大學生需要增加辨別是非和選擇正確思想的能力,提高個人的媒介素養,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首先,要加強大學生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培養其良好的媒介素養,避免網絡犯罪,不觀看、散播低俗信息,不散博有損國家形象和利益的言論。學校也可以結合自身情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相關的網絡安全和信息管理。其次,大學生要提高自律能力,不能沉迷于網絡中,要合理利用新媒體來武裝自己,提高個人修養,而非自身發展的絆腳石。
總之,新媒體的發展極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也給我們提出一些難題。我們應該客觀的對待新事物,取長補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校園環境,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1]孫國強,劉濤.試析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改革與開放,2011(8).
[2]郁海波.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1(11).
方小英(1981—),女,河南護理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