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國林 劉怡然 編輯/丁小珊
防控巴西匯率與勞工風險
文/劉國林 劉怡然 編輯/丁小珊

巴西希冀在此次衰退中謀求經濟結構的調整,此時正需要資本支持,因而可能會成為中國企業進入巴西市場的絕佳機會。
中國企業開拓巴西市場需重視其幣值波動大、勞工糾紛頻繁等問題,并應通過前瞻性的合同安排、專業的避險操作和對法律的積極利用來防控風險。
以巴西為代表的南美市場存在著較為突出的貨幣貶值和頻繁罷工問題。對此,企業一方面需根據自身的資金情況、基于對多國貨幣匯率長期走向的分析,選擇用于支付或者避險的貨幣及產品;另一方面,需要在堅持核心管理策略的同時,深入理解巴西當地的企業文化,適當調整具體的管理措施,使自身在巴西市場長久生存。
巴西境內流通的貨幣是雷亞爾。近五年來,雷亞爾兌換人民幣的比率已從1元人民幣兌0.25雷亞爾跌至0.60雷亞爾,累計貶值約140%。其中近一年來的貶值幅度就高達53.8%,從1元人民幣兌0.39雷亞爾跌至0.60雷亞爾。在采用浮動匯率制的巴西,匯率會出現短期內劇烈波動的情況,境外投資者若不對匯率風險早作預防,往往在危機來臨時措手不及。
基于全球經濟衰退、國內經濟疲軟、政局動蕩等多方面因素,巴西雷亞爾在近期內可能還會持續下跌,這必定會給涉足巴西市場的中國企業帶來巨大的挑戰。但另一方面,巴西希冀借此次衰退謀求經濟結構的調整,此時正需要資本支持,因而可能會成為中國企業進入巴西市場的絕佳機會。那么,為了控制短期的匯率風險,中國企業該怎么做呢?
首先,企業應當重視合同安排。巧用合同安排規避匯率風險是企業開拓境外市場的入門課。由于合同條款一旦確定便不可隨意更改,所以此種方法特別適合出口商或者投資者的交易對方所在地區的通用貨幣疲軟的情況。該方法可應用于商品銷售、技術轉讓與許可、國際投資等多種業務。
合同條款在匯率風險管控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幾種:一是限制結算周期,從而盡量縮短匯率貶值的空間。例如采取短期小額的交易模式,頭款金額高、尾款金額低的分期結算方式等。二是規避匯率波動風險。例如約定合同價款以簽約當時的匯率計價,或選擇人民幣、美元等較為堅挺的貨幣作為結算貨幣,還可以采用組合貨幣計價結算。這些手段均能夠有效分散貨幣風險、減少匯兌成本。三是轉嫁匯率風險,即通過轉嫁條款 (Indemnification Clause) 將匯率風險轉嫁到合同相對方。例如約定在匯率波動超過一定比率時,受損方的損失由對方補償,或由雙方共同分擔。
其次,可以選擇替代性匯率避險渠道。企業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僅通過合同確定安全的結算模式并非萬全之策。其一,結算方式的確定受交易雙方商業地位、談判能力、交易本身特殊性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談判結果可能無法實現企業的風控目標。其二,合同安排缺乏靈活性,合同項下的結算模式往往完全基于訂約時交易雙方對貨幣價值走向的預測,所以一旦預測有誤,企業很難即時調整策略。更重要的是,由于雷亞爾是巴西境內唯一的流通貨幣,巴西中央銀行一般不允許企業和個人開立外匯賬戶。因此對于在巴西直接投資的中國企業,日常銷售和運營需以雷亞爾為主要貨幣,這導致其不可避免地會暴露在匯率風險之下。因此,中國企業在開拓巴西市場時需要考慮多種匯率避險手段,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避險策略。常見的匯率避險手段如下:
軋差/債務凈額支付(settlement netting):對于長期合作的巴西境外供應商,中國企業可以通過軋差的方式進行結算,即在結算之前先軋凈、抵消同種類的相互債務/債權,以減少結算風險 。
提前或者推后進行收付:當雷亞爾匯率上浮時,可適當推遲以雷亞爾計價的應收賬款的收款或其他債權的實現,同時,盡量提前以其他貨幣計價的應付賬款的付款或其他債務的履行;反之則進行反向操作。
使用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工具:企業可與當地銀行簽訂外匯遠期合約,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以及交割期限,鎖定匯率及訂單利潤,從而規避相應業務下的匯率風險。該種方法無需保證金,涉及資金少,最為簡單。企業還可以購買雷亞爾外匯期貨、外匯掉期等對沖匯率風險的產品。
辦理匯率風險保險業務,將匯率風險移轉給保險公司。作為投保人的企業只需按期繳納少量的保險費,即可讓承保機構負擔全部或部分的匯率風險,但其中既包括損失也包括收益。
此外,還可以直接在巴西當地的金融市場融資,部分替代由中國母公司直接提供資金的融資方式,以減少兌匯風險。但企業采取這種方法時需要考慮到巴西當地不斷上升的利率,以及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情況。
近年來,知名跨國企業在巴西因違反勞工法規而面臨嚴重處罰的重磅級新聞層出不窮。2013年3月,巴西勞工法院做出判決,要求巴西麥當勞連鎖店支付職工750萬雷亞爾(約合400萬美元)的賠償金,以彌補職工因彈性上班時間而受到的經濟損失。中國企業在巴西雇傭員工也可謂是高風險、高成本。一方面,巴西的勞工法規相當嚴苛,雇主稍有不慎就會引火燒身;另一方面,在過去的五年里,巴西的工資水平保持逐漸上升的趨勢。除工資之外,企業還需要向員工支付交通補貼、餐費、雜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據估算,雇傭一名月工資為7000雷亞爾的員工,實際每月的雇傭成本為11292.22雷亞爾。
在巴西進行直接投資的中國企業要受到巴西勞動法規的約束。我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勞動合同,適用勞動者工作地法律;難以確定勞動者工作地的,適用用人單位主營業地法律。勞務派遣,可以適用勞務派出地法律。”而巴西勞工法在勞工本地化方面的要求是,巴西本國勞工的人數和工資收入分別不得低于企業全部勞工人數和工資總額的三分之二。 因此,中國企業在巴西設立公司之前,需要做好適應當地勞動法規的準備工作。
幾乎所有的勞工權益在巴西憲法中都有規定,并在《統一勞工法》及其他法規中得到細化。相關規定(截至2012年有效的規定,不排除與當前有效規定存在差異)可歸納如下:
在法定勞工權益方面,巴西的法律除對薪酬、獎金及工作時間進行了明確、細致的規定外,還突出了對職業健康安全的保護。例如要求企業的每個分支機構成立“事故預防委員會”,由雇主及員工代表組成,定期開會商討事故預防工作。2013年8月,韓國三星公司設立的工廠就因不嚴格執行相關法律被巴西勞工部提起訴訟,被指控損害了員工身體健康。勞工部要求其對員工損失支付2.5億雷亞爾(約合1.1億美元)的賠償。此外,員工的休假權利在巴西也是被重點保護的:員工在工作滿1年后,有權享受30個日歷日以上的假期(不包括公共假期),以及不低于1/3月薪的“休假獎金”。雇主應當在員工工資滿一年之日起的一年內保證該員工休滿30個日歷日的假期,否則應支付2個月的工資作為賠償。
巴西的勞工法律對于勞動合同的修改有較為細致的規定。勞動合同的修改只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才有效:其一,有該員工表示同意該項修改的書面材料;其二,該項修改不會給該雇員造成任何經濟或其他方面的損失。因此,企業在與員工重新協商勞動合同條款時,需特別注意保留協商過程及最終協商結果的書面記錄。
此外,巴西的法律還為本地勞工提供非常嚴密的保護。外籍勞工需要得到勞工部的批準、申領到第五類臨時簽證后,才可在巴西工作。受雇傭的外籍勞工必須具備特殊技術專長,高等學歷者必須有兩年以上的專業工作經驗,中等學歷者必須有三年以上的專業工作經驗。另外,外國企業在巴西設立公司時,必須有一名負責人為巴西當地人(指巴西公民或持有巴西永久居留證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是法人。如果巴西籍員工和外籍員工受聘于同一或類似工作,不得壓低巴西籍員工的工資。如果外資企業要解雇員工,在從事的工作相似或相同的情況下,應先解雇外籍員工。
可以說,巴西的勞工法律法規極其嚴格細致,對外資企業尤為嚴苛,企業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勞工糾紛或受到行政處罰。當前的巴西正處于反腐斗爭逐漸深入的敏感時期,勞工法規的執法力度勢必逐漸增強,企業的違法成本也會顯著上升。因此,除了對上述法律法規有基本了解之外,企業在投資、并購巴西企業時還需要聘請當地的勞動法律師,對目標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合規程度進行審查,包括但不限于:已簽訂的勞動合同;加班安排、相關記錄及費用支出;法定福利項目(如“第13個月工資”、休假獎金、社會保障金、工齡保障基金等法定基金等);工會或集體協議福利;歷史及當前的勞動爭議與訴訟;人才派遣、調動和裁減安排是否遵循法定要求等。如果企業計劃在巴西新設公司,則需聘請當地的勞動法律師、稅務律師、會計師等,共同組成顧問團隊。顧問團隊應根據商業需求以及當地律師的法律意見,確定最佳的雇傭方案。企業對日常的人力資源管理也須格外重視,可聘用當地有經驗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或者外聘常年法律顧問,協助管控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并在管理過程中做好文檔記錄的整理與留存,以應對潛在的罷工談判或者勞動爭議。
巴西的勞工法律法規極其嚴格細致,對外資企業尤為嚴苛,企業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勞工糾紛或受到行政處罰。
作者劉國林系國浩律師(南京)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作者劉怡然系國浩律師(南京)事務所律師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