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玲青 編輯/丁小珊
涉外收付款申報制度再優化
文/李玲青 編輯/丁小珊
新出臺的27號文,通過明確申報原則和簡化申報流程,減輕了申報主體和銀行的負擔;同時,也對銀行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15年7月1日起,《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匯發〔2015〕27號,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正式施行。《實施細則》出臺的主要目的是規范涉外收付款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明確申報原則和簡化申報流程,切實減輕申報主體和銀行的負擔;同時,實現對原有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梳理整合。
此次《實施細則》的修訂主要以原《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操作規程》(匯發〔2010〕22號)為基礎,并整合了相關規范性文件的相關內容。修訂后的《實施細則》包括總則、申報原則、申報流程、申報內容要求、外匯局職責和附則共六章56條。主要修訂內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全面規范涉外收付款申報流程。《實施細則》從單位基本情況表、涉外收入申報、涉外支出申報、數據修改以及逾期未申報處理等五方面對申報流程進行了梳理和規范。如,單位基本情況表的流程涉及新建、修改以及停用三方面;涉外收入和支出申報流程對基礎信息和申報信息的申報時點、不同申報方式下的程序進行了說明;數據修改流程明確了銀行和申報主體的職責;逾期未申報處理強調了“不申報、不解付”措施的具體流程等。
第二,提高免申報限額,擴大免申報范圍。一是將免申報限額由3000美元(含)提高至5000美元(含);二是將免申報范圍由非貨物貿易項下的對私涉外收入擴大至所有交易類型的對私收入和支出(但非居民跨境收付款數據的申報除外,因為按現行要求,非居民跨境收付款均由銀行代其申報在固定的交易編碼項下)。至于免申報限額提高、范圍擴大帶來的影響,可以2013年為例,涉外收入免申報金額由85億美元提高至約162億美元,占涉外收入總金額的比例由0.25%提高至0.47%;免申報筆數由743萬筆增加到約1027萬筆,占比由19.8%提高至27.4%。涉外支出免申報金額73億美元,占涉外支出總金額的0.29%;免申報筆數247萬筆,占涉外支出總筆數的18.8%。上述數據表明,免申報限額提高、范圍擴大后,免申報部分在金額上僅占全部涉外收付款的不足1%,因而對涉外收付款申報數據的質量影響不大;而免申報筆數的占比卻在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因此可以大大減輕銀行和申報主體的負擔。
第三,全面認可電子單據申報方式,并簡化申報要求。以往的國際收支申報方式為:紙質申報或外匯局提供的針對機構的涉外收入網上申報,銀行涉外付款的電子單據申報方式需要事前備案。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創新及辦理業務電子化程度的提高,銀行推出越來越多新的便利客戶的業務受理方式,如網上銀行、銀行電子終端、手機銀行等。為適應這一變化,《實施細則》完全認可了電子單據申報方式:一是將銀行和客戶通過電子單據辦理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的范圍,由涉外支出擴大至涉外收入和支出;二是取消了對開辦電子單據申報業務的事前備案;三是為節約銀行成本,提高申報效率,取消了電子單據申報仍要打印紙制憑證的要求,僅要求保留電子數據以供事后核查。從近幾年銀行開辦電子銀行業務的情況看,銀行在實際操作層面可以較好地滿足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要求,各分支局亦可通過非現場核查和現場核查及時發現申報數據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說,降低對電子單據的申報要求,既有利于減少銀行成本,也不會影響國際收支統計數據的質量。
第四,明確并細化重要信息的申報要求,增強可操作性。結合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踐,為便于銀行操作,《實施細則》對交易編碼、交易附言和對方收付款人國別等重要申報信息的填報原則及要求,進行了明確和細化;同時,也對實際操作中一直存在難度的“居民個人”認定標準進行了調整,由根據意圖或實際居住時間認定居民或非居民調整為“按照身份證、永久居留證、護照等有效證件中的國籍”來進行判定,大大增強了認定標準的可操作性和認定結果的穩定性。
為提高申報主體和銀行的國際收支申報意識,防止出現虛假申報等問題,《實施細則》實施后,銀行有四方面工作需要跟進:
一是應高度重視申報工作。涉外收付款申報數據是編制國際收支統計報表的主要數據來源之一,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將直接影響到外匯局對外公布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數據及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進而會影響到統計的公信力。它對形勢分析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因而涉外收付款申報數據質量也被列為對銀行外匯業務進行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對于屢次出現嚴重申報錯誤的申報單位,外匯局將發出風險提示函,或約談,或進行現場核查。
二是應抓緊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實施細則》已經于7月1日正式實施,各銀行應抓緊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由于《實施細則》對申報內容等重新進行了修訂,銀行自身系統、銀行與外匯局的對接系統均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對此,各行應盡早做好相關調整工作。首先,對單位基本情況表中企業類型項增加自貿區標識,外匯局已完成相關系統改造,如銀行還未調整接口,則需手工填寫某些新增的單位基本情況表;而自貿區標識的正式啟用,則需待自貿區所在地人民銀行分行發布相關規定;過渡期間,原有紙質的單位基本情況表可繼續使用。其次,銀行應調整內部系統,以符合《實施細則》中關于提高免申報限額的要求;如果銀行不調整申報限額,亦不算違規,但所有已申報信息都將納入核查范圍。此外,外匯局將于近期集中處理申報日期在7月1日之后并符合免申報條件的申報信息逾期問題。
三是應做好涉外收付款申報數據質量自查工作。銀行應本著展業三原則的要求,了解自己的客戶,督促、指導申報主體及時完成申報,并審核申報信息的準確性。同時,銀行也應確保涉外收付款基礎數據的完整性,檢查銀行與外匯局的接口程序是否涵蓋了所有需要進行涉外收付款申報的相關業務。
四是應繼續加強申報意識,保持對國際收支申報的敏感性。隨著業務品種的不斷創新,銀行應對新業務是否需要納入國際收支申報范圍保持敏感性,出現新事物、遇到新問題應及時與所在地外匯局溝通,以確保國際收支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作者單位: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