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蘭 施耀方 鄒建英
722實時動態胰島素泵在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中的運用
高紅蘭 施耀方 鄒建英
糖尿病是腦卒中危險因素,能夠使腦卒中風險增加2~5倍[1]。美敦力722實時動態胰島素泵系統由胰島素泵(CSII)、實時動態血糖監測系統(RT-CGMS)和CareLink personal分析軟件組成,該系統可同時實現血糖實時顯示及胰島素泵調節控糖雙重功能。研究表明,實時動態胰島素泵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減少血糖波動及低血糖的發生[2]。本研究將該系統運用于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現將治療效果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58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且符合胰島素泵治療適應證,腦卒中均符合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排除因腦卒中引起的一過性的糖耐量異常及應激性高血糖等。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齡56~78歲,平均(65.2±3.2)歲;糖尿病病程(12.3±4.2)年,腦卒中病程(6.2±2.2)年;合并高血壓49例,高血脂22例;其中單側偏癱7例,雙側偏癱2例,肢體癱者5例;主訴有頭暈、頭痛癥狀21例,肢體麻木或乏力感13例;活動完全或部分受限者15例。
1.2 方法
1.2.1 置泵方法:本組患者除常規運用擴血管、抗凝、營養神經及腦細胞藥物治療外,采用美國Minimed公司生產的722實時動態胰島素泵系統,連續監測治療5 d。(1)722胰島素泵置入。將胰島素藥液裝入胰島素泵儲藥器,進行泵管排氣,基礎量等參數設置。植入患者皮下,妥善固定。(2) CGMS探頭植入。操作步驟:① 提前將探頭從冰箱中取出復溫20~30 min。② 將探頭安裝在助針器上,常規消毒后,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助針器,與皮膚呈45°~60°按下開關,使針頭刺入皮下,分離探頭與助針器,植入后等待15 min,使探頭和組織液充分浸潤,期間可以在胰島素泵上進行探頭參數設置,15 min后連接探頭與發送器。③ 探頭初始化,2 h后初始化結束,輸入一個指血血糖,機器開始工作,6 h后輸入第2個指血血糖進行校準,每日輸入4次指血值(三餐前及睡前血糖)進行校對。④ 監測完畢后,將發射器及探頭拔出,CareLink personal軟件整理分析數據。根據實時顯示的血糖值及時調整胰島素基礎量及餐前劑量,分析CGMS血糖變化曲線,找出運動、飲食等對血糖的瞬時影響,調整方案,直至血糖控制達標。
1.2.2 泵的維護:對病區護士進行統一培訓,要求熟練掌握722動態胰島素泵系統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常見報警故障處理等。置泵部位首選吸收最快的臍部,避開臍周5 cm,距離胰島素注射部位>7.5 cm,避開皮帶處、瘢痕、硬結。交待患者如出現皮膚穿刺處的疼痛、感染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本組病例2例發生穿刺部位紅腫,均予重置管路,并消毒處理。有活動障礙患者,護士做到每班均檢查泵管是否折疊、扭曲,翻身及功能鍛煉前后及時整理管路,每班檢查機器電流情況,電流<24 mA或>29 mA應密切關注、處理。告知患者機器與身體斷開不能超過40 min,間隔距離<1.8 m;若胰島素泵出現嘀嘀報警聲,需立即報告醫務人員;置泵期間禁止患者盆浴,禁止做CT、MRI及其他放射性檢查。
1.2.3 血糖管理:本研究中將高血糖報警限個體化設定在16.9~22.0 mmol/L,當出現高血糖報警時,通過即時指尖血糖驗證后,匯報醫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追加胰島素。低血糖報警值設為4.0 mmol/L,當系統監測到血糖值低于該值,即出現報警,指尖血糖驗證后,及時適量進食即可解除。所有患者入院宣教時均要求床邊自備糖果及餅干。本組患者共出現9次低血糖報警,平均血糖值為(3.44±2.0) mmol/L,2次血糖值<2.8 mmol/L,無嚴重神經意識癥狀,匯報醫生后,予暫停胰島素泵,并口服50%高糖后血糖得到糾正。
1.2.4 功能鍛煉:置泵期間,根據腦卒中患者不同活動能力制定鍛煉計劃,周一、三、五在病區內進行中醫手指操20~30 min,臥床患者可床上進行;周二、四、六組織有活動能力患者餐后1 h病區走廊內步行20~30 min;有嚴重頭暈、頭痛、肢體乏力者盡量避免活動,或在監測血糖、血壓后,方可由家屬陪同,以保證運動安全性;有偏癱患者每日協助床上肢體功能主被動鍛煉,3~4次/d,每次20 min;病人外出病區活動需隨時攜帶糖果、餅干。外出時將泵放在特制泵袋或口袋中,避免管道折疊扭曲。每次鍛煉前后由護士檢查針頭及導管、探頭固定情況。
1.2.5 飲食干預:本組患者飲食均由營養食堂定制醫院糖尿病餐。糖尿病餐為低糖、低膽固醇、低鹽食譜,患者應減少高糖油膩食物攝入,做到營養均衡、葷素搭配,三餐定時定量。根據就餐前后動態胰島素泵屏幕實時顯示血糖值綜合分析三餐對患者血糖的影響,及時調整基礎量及餐前大劑量,患者需在三餐前追加餐前大劑量后方可進食。
1.2.6 心理護理:患者為老年患者,不了解722實時動態胰島素泵系統使用目的;擔心佩戴時發生故障報警;擔心經濟費用高;擔心佩戴該設備會造成身體不適、生活不便等,導致相應心理問題。我們針對性做好健康宣教,協助生活護理,告知實時動態胰島素泵系統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項,消除顧慮,使其配合治療、護理。
1.3 觀察指標 相關臨床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BG)及餐后血糖(2hPG)、平均血糖達標時間及住院天數。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胰島素泵穿刺部位紅腫及感染情況。患者血糖控制達標自我效能水平,根據患者對自身血糖控制達標毫無信心至非常自信分別設定為0~1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對血糖控制達標越有信心。對護理人員安裝及維護動態胰島素泵的滿意度水平,分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3個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干預前后血糖水平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平均血糖達標時間為(3.62±0.7) d,平均住院時間為(7.47±3.8) d。本組患者治療后5 d,FBG、2hPG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自評血糖控制自我效能得分較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4例有臨床主訴頭暈、頭痛、肢體麻木及乏力癥狀者,治療后均表示癥狀消失。置泵期間穿刺部位皮膚紅腫發生2例,占3.5%。患者對安裝及維護動態胰島素泵表示滿意及非常滿意54例,占93.1%。
血糖波動與糖尿病并發癥密切相關。鐘文[3]的研究顯示,血糖水平與糖尿病合并腦卒中預后相關,血糖水平越高,神經功能恢復越差,且高血糖可增加腦梗死面積,加重腦水腫,產生不可逆損害。此外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患者對低血糖耐受性差[4],而低血糖易加重腦損傷,引起認知改變及偏癱,加重腦卒中病情進展,因此密切監測血糖變化及如何快速合理地控制患者的血糖至關重要。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相關臨床指標情況比較
實時動態胰島素泵通過高低血糖報警功能,實時顯示血糖變化趨勢信息及3 h、24 h的血糖波動圖譜,實現了對血糖的調整控制。研究表明,探頭血糖值與指血糖正相關,探頭值對調節血糖有指導意義[2]。
通過722實時動態胰島素泵血糖調控作用,及系統所反映出的胰島素注射、血糖變化與患者進食情況及運動強度、運動量之間的作用規律,我們進行了專科指導,包括飲食干預、功能鍛煉及心理疏導,結果顯示,監測調整5 d后,患者不管是FBG還是2hPG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且平均血糖達標時間縮短,這與徐亥[4]研究結果相一致。本組患者治療期間共出現9次低血糖報警,通過及時處理,低血糖均得以糾正,對患者病情未造成不良影響。
本研究將722實時動態胰島素泵系統用于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為胰島素調整治療及??平逃峁┝藚⒖?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自評血糖控制自我效能得分較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我們的治療不僅獲得了理想的控糖效果,而且提高了患者對血糖控制的自信心。胰島素泵避免了因反復胰島素皮下注射所帶來的痛苦,降低了穿刺部位的感染率[5-6],本組患者置泵期間穿刺部位紅腫發生率僅為3.5%。此外動態血糖監測功能,減少了患者多次指血血糖監測的痛苦,通過??婆嘤?護理人員嫻熟的操作技巧,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1] 包柄楠,周迎生,劉軍,等.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腦卒中十年發病風險相關危險因素特征分析[J].中國醫藥,2014,9(6):769-773.
[2] 洛佩,呂肖鋒,程千鵬,等.實時動態胰島素泵對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調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53-55.
[3] 鐘文.血糖水平在糖尿病合并腦卒中預后的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10):1158-1159.
[4] 徐亥.低血糖性腦損傷的病理生化機制及其臨床基本特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0):5938-5939.
[5] 陳慶如.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09,8(5):31-32.
[6] 周波,黃春,李青,等.胰島素泵與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強化治療對初診2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療效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7): 967-968.
作者須知
本刊稿件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期1月不回者,視作自動撤稿。凡收到本刊來稿回執后,5月內無回音,請自行處理。
215006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
R 587.1
B
10.3969/j.issn.1003-9198.2015.11.029
201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