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把這一輪經濟改革營造的戰略性牛市,看成是一輪市值管理。毫無疑問,現在是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的最好時機。
市值管理不是簡單地管理市值,更不是與大股東結合起來去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而是中長期的普惠于所有大小股東。
當下,市值管理有了激烈的爭論。一方面有人把火熱股市,創造性地冠名為國家級市值管理;另一方面有人搬出證監會處罰的那些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通過上市公司發布選擇性信息操縱股價的案件,高調宣布:2015年市值管理這朵鮮花凋零。
市值管理:看上去很美
隨著上海股市(今年迄今漲39%)和深圳股市(漲61%)上漲,中國上市公司占全球市值比重在5月初首度突破10%。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4月28日,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為41萬億元,已超過2007年10月16日高點時的35.54萬億元。隨著企業數量的增加以及市場估值的回歸,兩市總市值已經超過6000點水平。
我們最新梳理的一組有趣數據顯示,從去年12月牛市開啟至今,整整5個月,IPO與增發均創出歷史新高,圈走約8300億元資金,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0%。悄然間,股市將資金拉入到實體經濟里。
于是,這輪國家市值管理最為關鍵的,則在于能否慢慢實現換擋、調結構、促消化的業績,一步步不斷兌現各方預期,從而不斷抬升估值。一個國家的市值管理,最終是一個國家的價值管理。
2014年5月9日,“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被寫進“新國九條”,市值管理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然而五花八門的做法,讓歧路與正道并存,天使與魔鬼共生。得到好處的吶喊市值管理萬能;遭受損失的咆哮市值管理萬惡,監管部門也不得不出面對市值管理表態。
市值管理的確看上去很美,上市公司希望借此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股東希望價值最大化;PE機構也希望能夠創建退出機制。但在實際運作中卻被逐漸演化成綁架大股東的資本運作:它既可以讓大股東們在恰當時點做適當的增減持,也可以讓上市公司在中意的價位做股權質押、定增,甚至是高轉送。這已經與坐莊無異,當公司股價相對處于高位時,管理層負責出利空消息,打壓股價,以方便增持;在完成增持之后,管理層不斷出利好消息,如有新項目或有并購意向,就開始畫藍圖,講一個看起來很美妙的商業模式;等股價上漲到一定位置,調研投資機構大幅增加時,管理層就出貨收工結賬了。現在維系這套做法的需求主體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激活上市公司大股東需求的社會機構,又都是以市值管理之名開道。
因為信息不對稱而遭受損失的中小投資者自然對市值管理一片茫然,這種市場的亂象,主要是市值管理沒有現行規則,合規行為難以把握,市值管理工具存在被濫用而導致內幕交易、虛假陳述、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可能性,行為界限較為模糊,亟需監管部門明確界限和底線。
于是,證監會重要的調研課題成了“市值管理現狀與監管”。證監會為此成立了課題組,包括上市部、上市公司協會、上交所、深交所等諸多部門,對市值管理的由來、理論依據、現狀等做了豐富研究,還通過滬深交易所為全體中國上市公司做了全樣本問卷調查。
市值管理與中國股市
資本市場給了上市公司溢價,市值管理就是管理這部分溢價的。并購重組、大宗減持、定向增發等都是在進行市值管理時可以單項或綜合運用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就像投資者關系、股權結構優化、股權激勵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公司的市值更好地反映公司的價值,在公司市值做大做強的同時體現主營業務的產品與服務的價值,不違背價值規律。市值管理本身的案例應該源于使用相關工具產生的案例。市值管理是公司自治自律行為,每個公司的情況也不同,當然可以無統一組織、無統一規章,但其仍在管理學范疇,因此要符合管理學的邏輯,符合經濟規律、價值規律。
市值管理既然是方法論,就應該可以從市值管理的角度,對資本市場的現象做出自己的解釋。目前中國股市這波行情,所有人都無法解釋,就直接把它冠名國家級市值管理。2014年下半年來中國宏觀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數據較弱,中國政府也承諾為了去杠桿調結構,較低的經濟增長率會是一個新的常態。然而在銀行壞賬率升高,實體企業經營困難的大背景下,新一屆政府終于在下半年的相關會議與文件中把穩增長放到了調結構的前面,再次舉起了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大旗,從這一刻開始,經濟已經不是微刺激而是強刺激,選擇的突破口落到了可以無限傳播的股市上,從這個表象看,的確有點像現在大股東主導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因此這波行情歸結為國家市值管理并不離譜。
不過,我們講的市值管理更偏向經濟意義,市值=市盈率×公司凈利。長期以來市盈率的合理區間自有規律,而公司凈利除稅收政策外,主要取決于越來越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與服務,不應該是中國式P2P的自循環,《21世紀資本論》的作者用“資本收益率大于經濟增長率”解釋了全世界的瘋狂。大潮過后會是哀鴻遍野,裸泳者的窘態會一覽無遺。
中國式的價值投資
于是,在業務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市值管理仿佛是個品牌工具包,原來的一些工具往里一塞,舊工具就可以賣新價了。硅谷天堂、和君集團等社會機構也干著類似的事,這些服務到底離正道的市值管理有多近有多遠,也許只有接受服務的上市公司與其大市值股東心里最清楚了,市值管理需要地位角色中立的專業顧問。
市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值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由此而來,有人把它捧上天,有人對它恨之入骨,爭議本身就代表了價值。市值管理是一套方法,不是萬能的。我們講的市值管理不是簡單地管理市值,更不是與大股東結合起來去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而是管理影響市值的重要因素與變量,是中長期的普惠于所有股東的,而是市值管理也將有機會成為中國式價值投資的方法。不能因為現在滿大街都講市值管理、非專業機構搶了專業機構生意、資本市場上出現“以市值管理”之名行內幕交易、操縱股價之實的事,就因噎廢食不加思考地非議市值管理,如同魯迅說的倒水時把盆里的孩子一起倒掉一樣。大家靜下心來,研究一下就能發現,市值管理自有正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