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未宏

此次征稅比例的下調仍未觸及資源稅改革的實質。釋放的信號可謂僅是“救市”。
2015年5月1日起,鐵礦石資源稅由按規定稅額標準的80%征收調整為按規定稅額標準的40%征收,此前,鐵礦石進口月度均價已經連續15個月出現下跌。
國際上,鐵礦石價格一路走低;反觀國內,成本居高不下。此次鐵礦石資源稅下調,給價格和行情均陷低谷的中國鐵礦石市場帶來一絲希望。
“降低稅負對礦山企業是利好消息?!币苯鸸I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對《中國經濟信息》雜志社記者表示,在目前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資源稅的調整對企業成本影響有限,企業很難依此走出困境。
杯水難解燃眉之急
相比當下慘淡的鐵礦石市場,此次征稅比例的下調仍未觸及資源稅改革的實質。釋放的信號可謂僅是“救市”。
目前,國內礦開工率不足4成。國內礦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成本太高,多數國內礦企的成本高于500元/噸,30%以上鐵礦石企業的成本高于650元/噸,一些礦山成本甚至超過800元/噸。而國外礦山力拓鐵礦石現金成本已經降至17美元/噸,必和必拓也力爭將噸礦生產成本控制在20美元以下。力拓和必和必拓等企業將鐵礦石運至中國北方港口的成本僅有30-40美元/噸。
低價之下,國外礦企憑借優質資源、更低成本仍可保持相當利潤空間,而國內礦企則舉步維艱。五礦發展的2014年年報顯示,其子公司中國礦產有限責任公司去年凈利潤僅為864.91萬元,同比下降95.16%。而受鐵礦石價格嚴重下跌影響,五礦發展甚至終止了其重大資產重組項目。
李新創向記者介紹,國內礦山整體的稅負偏高問題,目前達到25%-30%,而國外礦企的綜合稅負僅為10%左右。這種稅收差別加劇了我國鐵礦石企業的劣勢地位。
在山東的一家礦石企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礦山的稅費分為銷售前和銷售后,銷售前有9種稅費,其中包括資源稅,消費稅,土地、水保護費(3-10元/原礦),水資源費(1-4元/原噸),排污費(0.5-1元/原噸), 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和土地征用費。銷售后有五種稅費,其中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1%-2%銷售收入)。資源稅在所有的賦稅中所占比例是最高的,也僅占整個稅費成本的26%。
目前鐵礦石原礦資源稅為15元/噸,目前按照80%征收,即12元/噸。減免至40%后,資源稅成本降低6元/噸。按照生產一噸精礦需要3-3.5噸的原礦來算的話,鐵精粉成本降低18-21元/噸。 按照美元來結算的話,折合美金在5美元/噸作用。降低5美元/噸的成本對于目前中國75%的礦山來說是沒有意義。
中宇資訊鋼鐵分析師張沙智告訴記者,通過此次調整,緩解了國內礦企生產經營壓力,降低了生產成本,但在礦價頻頻刷新低的背景下,此輪調整對礦價及企業難以形成實質影響。
稅費改革刻不容緩
據中鋼協發布數據,2014年我國進口鐵礦石9.33億噸,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到78.5%。
此次鐵礦石資源稅調整的初衷之一似乎在于遏制目前進口礦與國產礦比例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由于我國鐵礦品質差,在國際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我國鐵礦石的進口依存度急劇攀升。這也催生了國內對進口問題出現兩派意見:一種是鼓勵多用進口礦,盡量少采國產礦,以減少國內礦山開發和鋼鐵生產帶來的節能環保和生產成本壓力;另一種認為,我國應該保持一個相應的國產礦比例,如果全部依賴進口礦,未來或將出現國外礦山哄抬價格,進而影響國內鋼鐵行業發展。
“如果我國保持住4億噸左右的精礦年產量,對外依存度可保持大體平衡,至少不會失去對國際壟斷礦山企業的話語權。如果依存度繼續上升,形勢可能發生根本轉變?!?中國鋼鐵協會常務副會長朱繼民說。
中鋼協副會長張長富此前表示,稅費負擔日益過重嚴重影響到國內鐵礦山發展和正常生產經營,影響到進口鐵礦石價格的合理回歸,也影響到鋼鐵行業的盈利能力。
已開征30多年的資源稅,一直存在著平均稅負低、計稅調節機制不靈活、征收范圍狹窄等問題。我國鐵礦石資源稅征收始于1984年,1994年后調整為從量定額征收,征收范圍為2元-30元/噸,并根據礦山不同類型和等級給予不同的征稅標準。之后的2002年,鐵礦石資源稅征收下調,按規定稅額標準的40%征收,2006年重新向上調整至60%,2012年上調至80%?!笆濉币巹澮褜Y源稅改革提出了總體方針,即“適當提高資源稅稅負,完善計征方式,將重要資源產品由從量定額征收改為從價定率征收”。
在競爭加劇需求疲軟的情勢下,呼吁進行鐵礦石稅費改革的聲音相當強烈。盡管鐵礦石稅改已經啟幕,但業界認為,此次只是從量征稅的比例在下降,改革力度并不大,期盼稅費改革能夠真正付諸實行,使國內礦山有公平的競爭環境。
激活內力市場主導發展
“目前不是簡單的資源稅問題,而是中國的礦業競爭力、資源狀態與國外競爭者差太遠,降稅的影響只能是‘輕輕緩解”。李新創說。
雖然國家從政策層面給企業減輕一定的壓力,但目前礦山企業已經是積重難返,僅僅通過外力助推是不夠的,企業還應當從自身做起,逐步改善。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認為,國內礦山企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產業升級、降本增效、優化重組實現規?;图s化經營。“在產業升級方面,積極提高采選技術,提高采選效率。在降本增效方面,礦山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實現人力成本下降、部分業務外包,提高生產效率。在產業重組方面,實施大型企業強強聯合,中小企業抱團重組,達到規?;图s化的目的?!?/p>
“更重要的是要企業加強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優勝劣汰,該退出的要退出?!毙煜虼罕硎?。
對政府而言,后期更重要的是加大調整力度,取消地方性的不合理收費。促進企業的兼并重組,提高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合理淘汰部分與市場不相適應的企業。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此次下調資源稅,延緩了市場的競爭狀態?!坝懈偁幜Φ牡V企比較贊同市場競爭,另外從環保角度來看,國內礦山太分散,尤其小礦山特別多,對資源環境損害特別大?!?中聯鋼資深分析師胡艷平認為,有些小的礦山該關停的就關停,自然有一些生存能力比較強的礦企還是能生存下去,要靠市場、靠企業自身去調整、洗牌,即便政府出好的措施也改變不了根本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