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軍 劉伊玲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曾經兩次親臨江蘇南京,殷切希望江蘇在推動經濟發展等五個方面邁上新臺階,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
在總書記通過重要講話向江蘇全省發出“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的動員令之后,作為擁有一系列榮譽的明星鄉鎮,蘇州木瀆也開啟了建設新木瀆的發展之路。
2015年2月,在木瀆鎮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木瀆鎮就明確了“把握新常態,明確新目標,促進社會新發展”目標。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做好新一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全鎮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市區全委會部署,圍繞“把握‘新常態規律、彰顯‘新城鎮特色”主題,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落實新作為,以強鎮擴權為契機,狠抓轉型升級、統籌城鄉融合、注重惠民富民、從嚴管黨治黨,努力打造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魅力新木瀆。
經濟強
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穩步增長,產業格局進一步完善,城鄉統籌科學穩健。
2014年,木瀆鎮實現了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的雙優局面。數據顯示,木瀆鎮全年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135億元,同比增長9.4%;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29.2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7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5%和19.6%。完成鎮、村兩級集體經濟收入7.2億元,增長10.2%;鎮級可用財力7.5億元,同比增長11.9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億元,增長7.3%;
數據顯示,至2014年底,木瀆鎮、村(社區)兩級集體資產規模達到了115.85億元,實現集體收入7.12億元。其中,木瀆集團通過近年來的項目儲備和開發,資產規模達32.6億元,全年實現銷售金額8.76億元,回籠資金5.94億元。下屬合潤御府項目當年銷售增長78%,紅星國際廣場項目開盤當日即取得了1.36億元的銷售額,金峰鄰里中心項目于1月18號開業運營,寶帶西路建材市場項目開工建設。村(社區)級經濟加快發展,全年實現村級經濟收入達3.39億元,同比增長19%。總額最高的是天平村超過9000萬元。
木瀆“經濟強”還體現在經濟的持續穩健的增長上。過去一年,在全國經濟表現相對低迷的前提下,木瀆仍然實現了近兩位數的同比增長。對于2015年,木瀆的預期目標也較為樂觀。
2015年木瀆的經濟目標中,地區生產總值和全口徑財政收入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10%的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實現全面的優質增長。
為了實現木瀆經濟的真正強大,2015年木瀆將以“堅持穩中求進,激發產業新動力”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新興產業為重點,把產業結構調輕、調高、調優,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通過突出創新創意產業品牌內涵、加快形成創新型企業集群、深化商貿流通產業市場內涵、提升精密制造產業科技內涵、拓展生態旅游產業文化內涵等舉措,實現木瀆經濟的進一步蛻變。
百姓富
鼓錢袋,鑄幸福,暖民心的系統工程,讓木瀆的百姓普遍享受著增長的紅利。
伴隨著地區生產總值的穩步增長,木瀆鎮農民人均收入也是水漲船高。2014年,木瀆全鎮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26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217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15%。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8%。
木瀆始終把做優民生事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作為工作的著重點,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民生服務,抓好社會治理,夯實平安基石,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
首先,集體經濟的發展為木瀆的民富夯實了基礎,也帶動了百姓分紅的節節攀升。數據顯示,2014全年鎮村三種股份合作社共計分紅1.31億元,增長11%,其中增幅最快的是香溪社區,同比增長50%,戶均分紅達5萬元,穩居全市前茅。
其次是完善了社保體系,保障了民生福祉。2014年木瀆全年凈增社保擴面3404人、公積金擴面繳存1612人,發放失地補償款8518萬元。累計發放困難家庭及弱勢群體的救助、扶助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補貼1381萬元。扎實推進養老服務和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香溪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成省級中心示范點。加強市鎮居民老、危、舊公房的安全隱患排查及修繕、動遷,實施白塔新村舊房動遷,啟動翠坊新村、塔影新村等一批老新村改造,切實維護好群眾基本利益。
2015年,木瀆鎮一如既往地把讓群眾過上幸福生活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舉措,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提供優質均等的公共服務,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通過 “鼓錢袋”,提高農民收益“暖民心”,完善社會保障和 “筑幸福”,做優民生事業的系列舉措,進一步實現百姓富有,民生繁榮的木瀆景象。
環境美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景色怡人,美麗村莊,繪就了今天木瀆的全新風貌。
歷史悠久的木瀆古鎮,其環境之美和怡人的景色早已享譽中外,經過多年的努力,木瀆如今已經榮獲了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園林古鎮、國家衛生鎮、江蘇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江蘇4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創建小城鎮示范點等諸多被公認的榮譽。
眾所周知,木瀆古鎮名列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更是江南唯一的中國園林古鎮。嚴家花園、虹飲山房、靈巖山、古松園、榜眼府第、盤隱草堂等一眾景色優美、人文薈萃的景點,都為現代都市人提供了一個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木瀆古鎮境內自古風光秀麗、物產豐饒,作為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其恰處天平山、靈巖山、獅山、七子山等吳中名山環抱之中,故有“聚寶盆”之美譽。
在其得天獨厚的基礎之上,從江蘇省到蘇州市再到木瀆鎮委,在新木瀆的建設中也不遺余力,經過多年的努力,木瀆更是成了一個交通便利、人文薈萃的風景勝地。endprint
作為“兩山一鎮”環境整治生態提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木瀆古鎮區保護提升項目一直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隨著古鎮區山塘街、下沙塘保護改造工程的完成,兩條老街的江南古韻更加凸顯,基礎設施、綠化也得到了進一步升級。
隨著“兩山一鎮”工程的深入推進,2014年木瀆聯合相關專業機構編制了《木瀆古鎮旅游區保護整治與提升規劃》,加快打造包含“風華山塘、風光下沙、風俗中市、風物西街、風情南街”在內的五街格局。首先打造“風華山塘”和“風光下沙”兩條老街。改造后的山塘、下沙塘路面全部采用舊金山石條和傳統青磚鋪筑,沿街房屋外立面、店招及雨棚風格均實現了統一,更彰顯出老街古樸韻味。沿街綠化不僅有所增加,視覺效果也更清新雅致,春天里一派桃紅柳綠,與粉墻黛瓦的老街相得益彰。
在保護和提升古鎮整體風貌的基礎上,木瀆鎮進一步加大了對該區域業態的調整,使之與古鎮整體氛圍相得益彰。
根據蘇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兩山一鎮”工程在完成登山步道、慢行綠道、靈天路綜合改造等基礎性項目建設后,將對“靈天線”區域內的重點歷史文化遺存進行修復,打造一批體現區域深厚文化底蘊的特色旅游項目。據悉,針對“靈天線”區域內的景觀系統規劃目前已初步完成,根據規劃,今后這里將打造16處特色自然及人文景觀,發揮文化展示、觀光休閑、養生保健、傳承培訓等各項功能。
這十六處特色景觀中的桃澗春汛、萬笏朝天、幽谷松嘯、饅頭石、雞籠夕照、層巒疊嶂、浮水疊翠主要依托區域內原有的自然景觀進行打造,壽桃晚煙、柳岸春堤兩處景觀位于目前基本建成的壽桃湖公園內,屬于人造生態景觀。澗上草堂、無隱庵、張永夫紀念園主要根據區域內現存歷史遺跡進行修復,以彰顯“兩山一鎮”的人文底蘊。碑刻展園是一處以保護、展示和傳承碑刻技藝為主要特色的文化景點。后樂書院、天平寺、靈巖山寺下院這三處人文景觀,目前已具備相應的建筑載體,今后將在現有基礎上對周邊環境作進一步提升,同時豐富景點文化內涵。
2015年,木瀆將繼續推進美麗村莊整治,實施道路硬化、河道凈化、環境美化等工程,確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達到80%以上,全面完成天池村、五峰村7個自然村莊的污水管網改造任務,對13個自然村實施“康居鄉村”提標升級,全面提升村莊環境水平。加快研究藏書地區自然村落苗木產業、羊肉經濟的特色發展之路,因地制宜將美麗村莊整治同富民強村工程協調推進,通過自然村落建設及創意農業項目開發,以進一步打造生態環境新亮點、豐富文化旅游新內涵、拓寬百姓增收新渠道。
隨著一系列歷史人文景點的修復,老一批文化遺存的保護,以及現代交通與人文景觀的搭建,木瀆已經成為國人聚焦的風景秀麗之地。其正以開放的姿態,向世人展示著獨特的新木瀆。
社會文明程度高
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從文化構建到人文自覺,木瀆都堪稱全國鄉鎮的翹楚。
蘇州木瀆在道德水平與社會風氣方面的引領與建設方面,一直引領著全國鄉鎮文明的潮流。近年來,木瀆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以建設美麗木瀆為抓手,在全鎮黨員干部和群眾中開展意識形態宣教,使黨的意識形態、黨員干部的思想觀政治觀,人民群眾的價值體系融為一體,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木瀆提供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木瀆作為深入倡導學習型社會的示范鄉鎮,早就通過專門設立社區教育委員會統籌全鎮終身教育,建立的全國首個鄉鎮市民終身學習網實現了100%全覆蓋,木瀆的完善的市民終身教育體系走在了全國前列。今年4月16日,木瀆迎來了一大批國際學者,世界著名的終身教育專家曼蘇博士一行代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來木瀆鎮調研,希望將學習型的鄉鎮“木瀆精神”推廣到世界各地。
筑巢引鳳,無遠弗屆,是木瀆文化與文明建設的一貫。經過多年的努力,正月十五鬧元宵、吳地山陵文化節、中秋嘉年華等“我們的節日”品牌活動,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木瀆符號,強化節日的思想內涵。
與此同時,木瀆也在積極深入地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木瀆的全民閱讀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包括第七屆萬名市民讀書月活動、深化全民學習節活動,都在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中掀起了主題鮮明的閱讀熱潮。通過引導黨員干部多讀紅色經典,夯實理想信念,倡導群眾多讀中華經典讀物,實現了黨員群眾整體的道德人格升華。
多年以來,木瀆所獲得的包括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江蘇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范鎮、江蘇省文明鄉(鎮)在內的一系列榮譽,詮釋的正是社會文明的成果。
木瀆的社會文明體現在這個古鎮的方方面面,當然也包括文明行為的自覺。2015年3月25日,一次聲勢浩大的“呵護家鄉名山 志愿者在行動”在木瀆廣泛地開展。來自木瀆鎮市鎮辦的70多名志愿者來到“兩山一鎮”登山步道,開展環保公益行動。在近3小時的行動中,志愿者們一邊登山,一邊將山路上殘留的垃圾雜物撿起放入垃圾袋,在他們所經過的區域,這些山路間的“牛皮癬”被一掃而空。
實際上,自去年9月登山步道建成以來,由木瀆鎮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學校師生、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組成的志愿者團隊發起了多次呵護“兩山一鎮”愛心公益活動,志愿者們不僅凈化了山間的環境,更用行動呼吁廣大市民呵護家鄉名山,支持“兩山一鎮”工程建設。他們愉快忙碌的身影,構成了“兩山一鎮”區域一道靚麗的風景。
據悉,登山步道從藏書賀九嶺一直延伸到靈巖、天平一線,路線全長達50多公里,主線和支線加在一起共有25條左右,沿途設置了賀九嶺、羊腸嶺、雞籠山、天平山等10個出入口。值得一提的是,這條登山步道是在原有成熟登山路線的基礎上升級建成的,沿線增設了指示、救援等設施,大大方便了登山者的活動。隨著登山步道的建成,原本就人氣很旺的“靈白線”每天吸引了更多登山客。
在佛教圣地靈巖山,4年來一直堅持文明敬香,徹底告別了捆香進山,養成了三支清香禮佛的好習慣。
除了文明行為的倡導和自覺,木瀆鎮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越來越多藝術大師被木瀆秀美的山水風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所吸引,將這里作為收藏展示自己作品的基地,李可染畫院蘇州分院、周士心美術館等文化項目也相繼落戶“兩山一鎮”區域。
今年3月,位于馮桂芬故居榜眼府第內的周士心美術館成功舉辦開館周年慶活動,周士心親臨現場再向美術館捐贈20幅力作,使廣大市民有機會欣賞到更多書畫名作;4月25日,旅美書畫家王立鵬美術館在木瀆古松園開館。眾多藝術大師及其優秀的作品,使“兩山一鎮”的文化韻味更加濃郁,也對實現文旅深度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