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源泉,能給孩子提供第一手真實的教育情境。因此,在品德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利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建他們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主動探究搭建展示的舞臺,鼓勵他們運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形成自己的良好品德,真正實現(xiàn)品德教育的目的。
一、教材內(nèi)容生活化——源于生活
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獲得直接經(jīng)驗,主動地進行學習,反對讓兒童被動地接受成人的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品德課教學時,教師應把學生的生活體驗作為可開發(fā)利用的教育資源引入課堂,幫助他們將生活經(jīng)驗中復雜的情況加以簡化、濃縮、遷移、提煉和升華,為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構建生活化的課堂,使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回歸現(xiàn)實生活。
如,在教學《我掉了一顆牙》時,恰逢班上不少學生掉了牙、課前,我先把班上掉了大門牙的學生拍照然后做成課件,學生準備刷牙的用具。上課時,我用課件展示照片,請照片中的學生談談掉牙的感受,讓鮮活的現(xiàn)實生活與教材結合在一起,引出教學主題。課上我拿出一副牙齒模型,先請學生來演示自己的刷牙方法,由其他同學來評一評。學生觀察非常仔細,紛紛提出意見,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刷。為了讓學生更快地記住正確的刷牙方法,我用課件展示刷牙動畫,讓學生學一學,記一記。但是光有方法的指導是不夠的,更要注重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掌握方法。于是,我在對刷牙方法進行正確指導后,采用了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地進行練習,在《刷牙歌》中跟著老師看著動畫來練習,指名學生上臺演示,同桌學生之間互相檢查,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從初試刷牙方法到師生共同探究,再到學生之間互評,這樣,通過自主活動獲得認識發(fā)展,技能鞏固,顯然優(yōu)于紙上談兵式的空洞說教。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實際操練,能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從而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fā)學生的體驗。
二、生活內(nèi)容認知化——高于生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化的教學,素材來源于生活,但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克隆,也不是毫無選擇地拷貝生活的過程。它是對兒童的生活進行錘煉與精選,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使學生的體驗與認知發(fā)展得到統(tǒng)一,實現(xiàn)道德認識建構的目的,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課堂上,要深入地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對事例的講解細一點,深一點,讓學生學會關注身邊的事物,提高對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例如,在教學《逛商場》時,課前布置學生在家長帶領下完成實踐活動——購買一件自己需要的物品。課上圍繞學生每天喝的學生牛奶(梁豐牛奶)的“包裝袋上學問多”這一主題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學會看食品包裝袋上的相關信息,進而識別商品的真?zhèn)蝺?yōu)劣。通過討論交流學生明白了大家喜歡去超市購物,是因為超市貨物多,來源正規(guī),價格便宜,而且超市的物品是分類擺放的,挑選東西比較方便……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在平時購物時,為了避免給超市工作人員和其他購物者帶來麻煩,不能隨意擺放物品,要做一個文明的購物者等。面對超市里的特價商品,引導學生進行辨析,指導學生正確地看待特價商品。認識新穎的購物方式(電視購物、網(wǎng)上購物),告訴學生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嘗試這些購物方式。本課的教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引導學生從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和事物中發(fā)現(xiàn)問題,啟發(fā)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反思,形成正確的觀念、態(tài)度和思考問題的價值取向。
三、認知內(nèi)容實踐化——引領生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品德這門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作為課程的基礎,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品德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技能,更要搭建走向生活的橋梁,鏈接課堂生活和生活課堂,把品德課堂搬進生活大舞臺,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
如,在教學《平安回家》時,通過課上的學習認識交通標志和交通規(guī)則,再將學生帶到馬路上、十字路口,請交警叔叔進行現(xiàn)場指導,指導他們辨認交通標志和信號燈,讓學生真實地體驗應該如何遵守交通規(guī)則,怎樣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行為。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實地參觀采訪周邊工廠,通過采訪、調(diào)查,讓生活中的“直接形象”進入學生的腦海,豐富學生的認識,觸發(fā)情感體驗。
“教學即生活”“生活即教學”,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又回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在教學中我們要了解兒童生活,合童心,有童趣,通過活動,引導孩子們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用自己的雙眼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讓孩子們通過生活學習知識,通過生活快樂成長。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