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軍 汪霞
摘 要: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科生課程評價體系是一個由多部門參與和協作的龐大的體系,其本科生的課程評價可以分為“衡量大學辦學質量與水平”的課程評價、“鑒定行業(專業)資格與能力”的課程評價和“呈現本科教學的真實狀態”的課程評價三種類型。該評價體系形成了多主體操作、多視角詮釋、多層次運用、多路徑發展、重視協商機制等特征,給中國研究型大學的本科生課程評價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課程;評價
美國學者理查德·米勒(Richard I.Miller)曾預言,上個世紀90年代高等教育開始出現的“關注質量、評估和績效”的特征在本世紀將會繼續存在[1]。目前,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發展現狀與特征證明了這位學者的預言的正確性。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是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所世界性頂級研究型大學,這所學校在注重高水平科研的同時,也重視本科生課程與教學,其本科生課程評價模式頗受世界范圍內大學科研人員、教學工作者、管理人員及社會其它領域人士的關注。本文就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科生課程評價特征進行探討,以期為我國的本科生課程評價提供啟示。
一、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課程評價主體
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評價有一個復雜的實施體系,這個龐大的體系大致可以分為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兩個部分。
(一)多類機構(組織)參與的外部評價
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科生課程接受外部機構的評價,這些機構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一是以新英格蘭院校協會高等學校委員會(the Commission 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of the New England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為代表的高校認證機構。二是以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s)為代表的獎學金發放與管理機構。三是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為代表的大型助學、助研機構。四是影響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醫學等專業的職業與技能認證機構。這些機構從不同出發點關注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與課程改進。
1.高校認證機構
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科生課程受到類似于新英格蘭院校協會高等學校委員會這樣的大學認證機構的評價。新英格蘭院校協會高等學校委員會是一個區域性機構,負責審核高等教育及職業訓練。接受其認證的學校的地區包括康乃狄克州、緬因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羅得島和佛蒙特州[2]。
2.獎學金、助學金機構
麻省理工學院每年的獎學金、助學金總額大,類型多。羅德獎學金和馬歇爾獎學金是在美國的大學中具有影響的兩類獎學金。
羅德獎學金是一個世界級的獎學金,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美譽,得獎者被稱為“羅德學者”(Rhodes Scholars)。羅德學者的評定標準除了優秀的學術表現之外,還包括個人特質、領導能力、仁愛理念、勇敢精神和體能運動[3]。馬歇爾獎學金是由英國國會根據1953年通過的馬歇爾援助紀念法案(Marshall Aid Commemoration Act)所設立的學士后研究所獎學金。獎學金主要用于獎勵美國人去英國求學。
3.大型基金會
麻省理工學院本科課程建設與運轉受益于各種大型基金會的資助的同時,它也接受這些基金會的評價。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是其中之一。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經費直接用于資助基金會的創新思想、人才成果和科研設備三項成果,并以基金項目合同和合作協議等形式對美國的2000多所大學、學院及12年制中小學、非正規科學教育機構等進行資助。
4.專業(行業)組織
麻省理工學院超過一半的本科生都報名注冊了工程學院,而工程學院的課程基本都由美國工程學技術認證理事會(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這樣的專業組織進行認證與評價。
(二)多個部門協作的內部評價
內部評估是麻省理工學院本科課程評價的另一重要部分。麻省理工學院內部評價機構主要包括客訪指導委員會(Visiting Committees)、本科培養方案管理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學業成績管理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Academic Performance)及教學實驗辦公室,它們會同本科教育部主任辦公室、各學院系主任辦公室共同來完成對本科課程的評價。
1.客訪指導委員會
客訪指導委員會設立于1875年,它是校董事會的咨詢團體,旨在為校董會、高級管理層和師生提供建議、評估和深度問題分析[4]。客訪指導委員會負責對校內所有培養方案和學院專業活動給予評估、建議、分析。客訪指導體系在麻省理工學院最為有力,最為活躍,它既要進行大學專業研究,也要對目前的活動和未來的方向提供有價值的專業咨詢。
2.本科培養方案管理委員會
本科培養方案管理委員會考慮會影響或修改本科教育政策的建議,并向教師事務辦公室作相關推薦。它還監管本科教育包括第一學年的本科教育、麻省理工學院通識必修課程的執行情況和其它跨系的培養方案的執行情況,關注短期和長期的發展潮流和方向。
3.教學實驗辦公室
教學實驗辦公室負責了本科課程的一部分評價工作。教學實驗辦公室提供了大量資源,為開展全校性的課程評價做大量的物質與精神準備。教學實驗辦公室開展一系列研究,其中包括對教學評價的價值、功能與技術及所要使用的手段進行研究與評估。它也負責對教師的培訓和咨詢工作。
二、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課程評價類型
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評價可以分為綜合認證式課程評價、行業(專業)達標式課程評價和呈現真實本科教學狀態的課程評價三種類型。
(一)衡量大學的水平:綜合認證式課程評價
在美國,高校認證是一個高等教育的質量保障與促進的重要過程。目前,3000多所高等學校參與了區域性認證。麻省理工學院接受新英格蘭院校協會高等學校委員會的認證,本科生課程設計、實施及評價是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
1.認證的過程
新英格蘭院校協會高等學校委員會的認證是一個基于嚴格標準進行自我約束與同行評議的過程。大學在自評的基礎上分析其辦學任務的達標情況。其后,一組專家進行評議,認證委員會須采用各種辦法認證各個被認證大學的狀態,確保對其適時的跟蹤,以進一步評估大學的實質工作進展。在美國,“所有區域性認證機構都為美國教育部長(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Education)和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Council on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認可”[5]。
2.參與認證的條件
新英格蘭院校協會高等學校委員會列出了19個基本條件,若某高校要申請認證,必須滿足這19個基本條件才能提出認證申請。這些條件主要包括:明確的辦學目標,一定的招生規模與在校生規模,明確的培養方案,與培養目標一致的學位課程,對學生的學業要求及入學標準,獲得學位的標準,財務、師資等方面保障及由政府發放的權威的認可文件等。
3.認證的標準
新英格蘭院校協會高等學校委員會的認證標準共有11大項,包括:任務與目標,規劃與評估,組織與治理,學術培養方案(本科培養方案、專業或學術傾向、研究生培養方案、學分授予與誠信問題),教師(教學與指導、學位、研究活動、創造活動),學生(招生、留級及學生服務),圖書及其它信息資源(信息途徑、信息技術素養)(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Literacy),硬件與技術資源(Physics and Technical Resource),經費資源(Financial Resource),公共信息發布(Public Disclosure),誠信度(Integrity)。[6]在新英格蘭院校協會高等學校委員會的認證標準中,本科生課程是重要的認證元素與指標。
(二)測試學生專業能力:行業(專業)達標式課程評價
從行業和專業角度來評估和認識本科生課程是本科生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
美國工程學技術認證理事會是美國大學在應用科學、計算機、工程和技術專業認證領域權威的認證機構,成立于1932年,全美目前有600所大學的3100個相關專業接受其認證。
1.認證的過程
美國工程學技術認證理事會通過提升應用科學、計算機、工程學及技術教育水平以服務公眾。它的任務是從事教育方案的認證,進行自費性質的世界范圍內的教育發展幫助與咨詢,與理事會的支持者及活動和技能相關的大眾進行交流;預測教育需要、教育變化趨勢;管理和運用資源,做到高效與經濟。
美國工程學技術認證理事會的認證分為兩個步驟,一是正式提交評估請求之前所進行的評估,二是提交申請后為期18個月的認證過程。提交申請進入認證過程之前,學校須進行內部的評價,這個過程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申請之前,學校必須完成對培養方案目標及培養學生效果的評價,表明持續改進的路徑,收集學生的作業樣本,研究最新的認證標準、認證政策與程序手冊,以及每年都在更新的自我評價問卷。
2.認證的標準
美國工程學技術認證理事會認證的基本標準包括學生、培養方案目標、學生培養效果、課程和硬件設施等幾個方面。關于培養方案目標、學生培養效果、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培養方案目標。培養方案的目標要與學校整體培養目標保持一致,要體現學校贊助方的要求,學校贊助方必須參與培養方案的制訂。
第二,學生培養效果。要求學生有能力設計并開展各類實驗,分析和詮釋數據;保證學生有能力參與多學科的團隊研究活動;學生有能力識別、解決各類科學問題;學生有能力理解職業道德、責任;學生有能力進行有效交流。
第三,課程標準。課程目標要與培養方案目標一致,課程內容要突出專業性與應用性的結合,要合理應用技術手段設計和實施課程,要合理設計作業和綜合性項目,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積累知識、鍛煉能力。
(三)發現教學問題:呈現真實本科教學狀態的課程評價
麻省理工學院還存在一類重要的本科生課程評價,它們是以展示麻省理工學院的真實教學狀態、診斷教與學的問題為目的的本科生課程評價。
1.評價手段
目前,麻省理工學院對于所有課程都采取了在線評價。學生通過注冊獲得賬號,注冊后就可以對本校的教師進行網上評分或給出評語,評價采取匿名方式進行,學生也可以對課程給出建設性意見,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狀況做出評價。
2.評價內容
麻省理工學院對于課程的評價,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在課堂內、課后、學期中途和學期結束幾個階段進行,它們主要以隨堂測驗、調查、考試和教師對學生的采訪等形式進行。評價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學生在選取該課程時的動機;二是學生認為課程的優點在哪里;三是學生認為的課程的弱點;四是學生對教師打分的情況的看法;五是學生對課程的未來的設計。
三、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課程評價的特征
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課程評價具有多主體的課程評價體系架構、多視角的課程評價結論詮釋、多層次的課程評價結果利用等一系列特征。
(一)多主體的課程評價體系架構
在由內外兩大部分構成的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評價體系中,有不同類型與不同身份的參與主體,內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與監督和服務機構、教育教學研究與培養組織,外有高校發展宏觀績效的評價與認證組織、專門人才的識別與幫助組織、專業和行業知識及技能的鑒別組織。它們是不同身份的本科生課程評價主體,對于本科生課程評價會有不同的出發點,對于本科生課程也需要不同程度的了解與認識,并從中尋找到有利于本組織、機構決策和定論的依據。
(二)多視角的課程評價結論詮釋
在對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課程評價過程中,評價結果會得到基于不同的視角闡釋,進而發現評價結果后面所蘊含的價值。首先,在這個評價過程中,各雇傭單位通過評價這個過程,向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和轉達了社會及企業用人的特別要求,為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其次,在評價過程中,各專業組織為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反饋。麻省理工學院可以就此獲得更為有效的辦學信息和畢業生培養標準及具體用人指標方面的信息。不同評價主體從不同角度對麻省理工學院人才培養提出了特別的要求,促使麻省理工學院的師生對于本校的教學進行新的理解和詮釋。這些機構對于麻省理工學院形成本校所特有的人才培養特色,形成卓越人才的培養體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多層次的課程評價結果利用
學院及學校的管理層面充分利用評價的結果,把它們及時用到教學與教育管理的具體事務中,及時掌握教學的進展與動態,對于開展進一步的教學改革與教學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幫助。這些信息也被用到學校對資源的分配、人事的調動與管理方面。為學校整個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轉提供了有效的數據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正是麻省理工學院這種評價、認證、監管及研究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教學、管理、服務、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多渠道的的課程評價水平提升
課程評價水平的提升,涉及到評價理念的進步,評價手段的改變,評價技術的升級,以及評價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等多個因素。麻省理工學院在提升課程評價水平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是引人注目的。
首先,麻省理工學院注重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對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與共享。課程評價者關注到了課程使用者利用資源的方式與途徑,關注到了課程的使用方式,并向課程的使用者提供了足夠的權限,讓他們可以在經過課程提供者本人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對麻省理工學院提供的網上課程進行二次開發,提高了全球知識創造的效率。
其次,麻省理工學院注重從世界范圍內吸收人才,讓他們參與到本校的本科生課程評價中來。麻省理工學院從世界范圍內網羅人才,對包括課程評價在內的學校發展大計進行會診。2011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捷教授也受聘進入到麻省客訪委員會,兩年一次對麻省理工學院的教學與科研進行宏觀的管理咨詢與問題診斷[7]。
(五)多路徑的課程評價矛盾協商
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既被置于專業的視野下進行審視,也被職業認證機構從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角度進行考查與認證。不同的評價目的與評價理念,不一樣的評價過程和千差萬別的評價標準,必然會產生矛盾和沖突。麻省理工學院對于來自外部的社會性評價或來自學院內部的評價都非常重視,為了解決因為多類課程評價所帶來的矛盾沖突,麻省理工學院在尊重各學院的管理權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校長辦公室及其附屬的專門辦公室的功能與作用,及時對各課程評價機構、組織或部門的意見做出反應,定期組織由各學院主要領導參加的會議,討論并達成一致的意見。此外,麻省理工學院還有專門的教學實驗辦公室,對于課程評價中的沖突進行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啟示
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評價對于我國的課程評價和課程研究帶來了有益的啟示。
(一)評價工具換代:運用新技術
麻省理工學院在其課程評價過程中特別注重科學與技術的作用,這與麻省理工學院多年沉淀而至的、在教育與管理中重視科學與技術的學校文化有緊密聯系。對于科學技術的作用的充分認識和對于求真、求實的科學價值觀的尊重則不僅只適用于麻省理工學院,在大學處于創意時代的今天,離開科學與技術的幫助,是難以有完美的創意出現的,學校的發展更是無從談起。新技術對于社會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水平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本科生課程無可避免地受新技術的影響。我國應當在大學課程評價過程中更加有效地應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充分利用校內外的科研成果,升級評價技術,改革評價手段,以降低評價成本、提升評價效率。
(二)評價主體發展:提升評價人員素質
大學課程評價具有復雜性,它對于評價人員的素質會有特別的要求,如對評價技術的熟練掌握與運用,對課程評價歷史與評價思想的深入了解,對學科和專業的宏觀變化與發展的洞察,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和靈活運用,這一切都要求大力提升評價人員的素質。高校加強“教學發展中心”或“評估中心”這類專業化的組織機構的建設,對本校教學與管理人員的大學課程評價能力進行常規化的培訓,已經勢在必行。
(三)評價環境優化:完善協商機制
在本科課程評價實踐中,不同的組織與機構參與到本科課程評價中,勢必存在利益與觀點上的矛盾與沖突,因此需要有效的協商機制。學者杜瑛在其著作《高等教育評價范式轉換研究》中論述了協商機制在高等教育評價中的重要作用,并認為,“高等教育評價應當建立在多元價值協商的基礎上并沒有為廣大實踐工作者接受”[8]。杜瑛的觀點表明,協商機制對于我國高等教育評價具有重要價值,但協商的觀念還需要加強,協商機制本身還有待探索。麻省理工學院在課程評價過程中強調協商,建立了有效的協商機制,對我們解決類似問題具有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Richard L. Miller.Major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21st Century,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Ltd, 1999:193.
[2]The Commission 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CIHE) of the New England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EB/OL].http://cihe.neasc.org/.2014-10-20.
[3]羅德獎學金[EB/OL].http://zh.wikipedia.org/ wiki/%E7%BD%97%E5%BE%B7% A5%96%E5%AD%A6%E9%87%91 2.2014-10-20.
[4]Visiting Committees[EB/OL].http://web.mit.edu/corporation/visiting.html.2014-10-20.
[5]U.S.Regional Accreditation: An Overview[EB/OL].about _accreditation /regional _accreditation_overview/.2014-10-20.
[6]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EB/OL].2014-10-20.http://cihe.neasc.org/ standards_poli_cies/standards/standards_html_version.
[7]張捷教授受聘麻省理工學院客訪指導委員會委員[EB/OL].http://news.ustc.edu.cn/xwbl/201109/t20110915_119878.html2014-10-20.
[8]杜瑛,高等教育評價范式轉換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43.
(責任編輯 陳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