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
提升北京在全球服務領域的資源配置能力、定價權和話語權,應該實現“行業與企業品牌、功能區品牌、城市整體服務品牌”同步升級
作為國家首都和全國服務業最發達的城市,北京的服務經濟水平全國領先。
2013年,北京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49萬億元,同比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比達到0.8:22.3:76.9,服務業比重比2000年提升了近12個百分點,進一步接近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水平。從全國范圍來看,北京服務業比重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高出上海、廣州等城市15個百分點左右。首都服務業在實現稅收、吸納從業人員、經濟貢獻率等方面占全市整體水平的比重均已超過70%,形成了服務要素集聚、經濟規模領先的格局。而且,作為國家對外交往中心,北京每年都要策劃并舉辦成百上千次重大品牌活動和知名會議等,為首都服務功能升級和“北京服務”品牌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但從總體上看,北京服務業品牌效應仍不強,突出表現在:百年老字號的規模相對不大,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可國際影響力難與肯德基、麥當勞、可口可樂等世界品牌相比;國際知名品牌以央企集團為主;服務業品牌缺乏資源整合及營銷推廣,與首都形象相匹配的服務業品牌體系亟待建立。
加快“北京服務”品牌建設,不僅有利于強化品牌對服務行業發展的引領作用,釋放首都信息、科技資源優勢,搶占更廣闊的國內外高端服務市場,而且有利于推動北京服務結構優化提升,是增強北京的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功能的必然選擇,對提升北京城市國際影響力、增強北京在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話語權具有重要作用。
提升北京在全球服務領域的資源配置能力、定價權和話語權,應該以“突出主體、重點突破、統籌資源”為原則,以提升“北京服務”國內外品牌影響力為目標,實現“行業與企業品牌、功能區品牌、城市整體服務品牌”同步升級。
依托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北京需要推動重點服務業領域體制改革與政策創新,爭取國家政策支持:一是率先試行混業經營、混業監管模式,突破目前會計、審計、評估、稅務、咨詢、廣告、調查、知識產權代理等商務服務業領域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模式,打造一批本土中介服務品牌企業;在金融業領域,適度推進銀行、證券、保險等混業經營和監管。二是推動各功能區、區縣服務業特色化發展,打造以海淀創新型服務業、密云信息服務外包、朝陽商務服務業為代表的一批特色服務業品牌。
在構建品牌的過程中,北京應該指導和推動服務行業建立標準體系,尤其是在商務服務業領域,例如咨詢業、會計業、法律業、會展業需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行業服務標準制度;引導企業參與國家和國際服務業標準化活動,大力開展服務行業標準試點示范,積極爭取并認真組織實施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并逐步開展在服務業重點領域的標準推廣實施。
同時,加大對服務業重點領域發展的政策支持,選擇部分重點行業領域,制定“北京服務”行業品牌建設規劃或行業品牌建設指導意見,從品牌建設的重點、支持方式、資金支持、政策扶持、國際化、人才等多個層面,進行詳細部署,大幅提升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商務服務、商貿物流、旅游等重點服務業領域的國際國內品牌效應。
通過加強對服務企業品牌建設的政策傾斜和引導,打造一批國際性知名服務品牌。重點打造北京本土知名企業集團,爭取到2015年培育3-5個類似于聯想集團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國際知名服務企業品牌。在金融業、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等各重點服務行業領域內再培育1-2個服務行業領先企業品牌,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對于中小企業,需要注重“專特精新”企業品牌培育,設立中小服務企業創業孵育種子資金,面向海外領軍人才、高科技創業團隊、開發區內外企業和機構,征集和遴選一批“專、特、精、新”的技術和項目,力爭孵育成功一批產值過千萬元的服務企業,培育成功一批產值過億元的“專、特、精、新”品牌服務企業。
“老字號”是北京的品牌遺產,在打造“北京服務”品牌過程中,應該重點培育一批優勢明顯、具有發展潛力的“中華老字號”,對獨具北京特色的餐飲、文化、旅游、服飾等行業的老字號企業進行品牌重點保護和提升,加大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實施企業商號、商標一體化戰略,鼓勵企業以授權連鎖經營等方式走出國門,提升“老字號”品牌價值,擴大“老字號”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
根據不同服務功能區的定位要求,健全特色區域服務平臺建設,北京需要不斷創新平臺管理運營模式,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要素交易平臺、科技服務平臺、投融資服務平臺、信息交流平臺等服務平臺體系,提升區域品牌影響力和輻射力。
話語權是“北京服務”品牌影響力的重要體現,結合北京現有服務產業基礎,應構建形成體現區域話語權的三大指數體系。一是整合現有的王府井指數、中關村指數等各類產業重點區域指數,形成與首都經濟特點緊密結合的“北京服務”指數體系,包括以CBD為代表的“北京服務”商務指數、以中關村為代表的“北京服務”創新指數、以金融街為代表的“北京服務”金融資產指數、以臨空經濟區為代表的“北京服務”空港指數,以奧林匹克功能區為代表的“北京服務”旅游指數等;二是利用北京作為國內金融中心及總部機構集聚的優勢,以天然氣、電力、鐵礦石、儲備糧、棉花等重要戰略資源為目標要素,建立國際化的期貨交易市場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構建“北京價格”體系;三是整合北京在知識產權交易(技術、標準等)、文化產權交易(圖書、書畫、影視、工藝品、音樂、音像等)、碳交易、林權交易等權益類的要素交易平臺資源,加大平臺建設扶持力度,加速全球各類要素的聚集、交易、流轉與輻射,全力打造“北京權益”品牌指數。
借助園博會、世界葡萄大會、APEC等重大會議在北京舉辦形成的國際影響力,北京可成立專業機構,以“品牌統一、突出特色、重大優先”的原則,重點打造“奧運城市、傳統文化、影視藝術、體育賽事、旅游會展”五大品牌活動,策劃并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活動,構筑“北京服務”品牌建設的有力支撐。
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的成功舉辦,為中國和北京留下了豐富的奧運精神和物質遺產,形成了北京城市發展的寶貴財富。為進一步挖掘奧運品牌價值,建議開展“奧運城市論壇”、“全民奧運體育健身活動”、“奧運與城市發展成就展”三大主題活動,將奧運城市主題打造成為“北京服務”的一個重要標識。
中華傳統文化是北京最大的特色,也是北京吸引世界矚目的焦點,長期以來北京以歷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享譽海內外。建議由相關區縣、文藝團體或企事業單位負責組織,可策劃“北京皇城文化節、京劇文化藝術節、北京國學文化節、中醫文化節”等四大文化品牌,提升北京文化內涵和城市形象。
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影視、歌劇、音樂成為提升城市高端品牌形象、豐富城市內涵的主要載體。北京影視藝術資源豐富,有數量眾多的影視制作機構和演出場所,每年都要舉辦大量會議、論壇和評選活動,在國內外影視藝術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基于資源特點和產業發展基礎,建議對北京市影視藝術相關活動進行整合,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北京國際電影季”、“國家大劇院歌劇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代表性品牌活動,打造世界知名的“影視藝術之都”。
世界三大體育賽事即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杯、F1方程式賽車可以顯著提升國家和區域品牌的影響力。建議策劃北京體育品牌整體的核心價值、口號、標識,策劃和選擇“北京國際友好城市運動會”、“世界職業網球巡回賽中國公開賽”、“北京馬拉松賽”和“世界極限運動會北京站”等作為北京主打的四大品牌體育賽事,打造北京體育賽事整體品牌。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城市,旅游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的旅游景點達200多處。北京旅游品牌打造宜“抓大放小、突出重點”,可考慮持久打造“兩展(北京國際旅游博覽會、北京國際商務及會獎旅游展覽會)、兩會(北京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區域旅游合作會議)、一節(北京國際旅游節)”的北京旅游品牌,努力將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旅游城市。策劃、申辦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議、會展活動,形成序列性品牌。同時,依托“中國國際時裝博覽會”整合全市各類時裝設計、服飾展覽等各類資源,豐富“北京時裝周”內涵,打造成為繼世界四大著名時裝周之外的全球性時裝品牌活動,成為“北京服務”的靚麗名片。
品牌營銷傳播尤為重要,建議成立由市政府直屬的品牌管理機構,由市領導擔任該機構最高領導,強化市政府品牌建設的主體功能和資源統籌、領導決策職能,總攬“北京服務”的品牌建設。
在統一的品牌管理機制指導下,可制定出北京整體服務品牌策劃方案。在品牌建設初期,聘請國際知名品牌設計團隊制定“北京服務”品牌整體策劃方案,從確立品牌定位、核心價值,到設計一整套完整的品牌識別體系,形成“北京服務”對外的統一品牌形象。
“北京服務”的品牌營銷需要政企合力,形成雙向聯動的整體品牌營銷戰略。政府負責推進整體品牌營銷方案策劃,參與或組織與“北京服務”相關的論壇、會議、展覽等一系列有國際影響力的活動;企業通過申報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等,加強企業品牌建設,也可申報“北京服務”品牌標識,作為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的統一品牌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