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摘要:《槐花幾時開》是一部雖然短小但感情豐富的作品,不管是其音樂結構還是其語言,抑或劇情都將旋律的和諧美充分體現了出來,其結合了川南當地的環境和生活情況,采用了幽默而矛盾的手法將人物的心理表情動作充分地描述了出來,因而是一首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民歌。
關鍵詞:四川民歌 《槐花幾時開》 音樂特點 分析
《槐花幾時開》是一首廣泛流傳的四川民歌,依據漢族民歌進行分類,其屬于一首抒情的山歌作品。而對于四川南部的山歌來說,其又稱為“晨歌”,其涉及多個方面的內容,有的體現了勞動生活,有的體現了愛情生活,還有的體現了民間的傳說抑或集體的智慧等等。而就《槐花幾時開》的歌詞內容分析來看,其是一類愛情作品的體現,在歌詞中將母女倆的心情和神態充分描述了出來。表達的是一位處于熱戀中的少女期待自己的心愛之人早點回來的焦急心情。整首曲子的構思十分淳樸,并且結構十分巧妙,反映的感情十分親切。整首曲子有著高亢而嘹亮的聲調,并且悠長而質樸。在該民歌的歌詞里面還襯入了一些具有地域特性的襯詞從而使得其能夠自由的拖長。另外,該民歌有著較為自由的節奏并且在樂節、句、段的尾部經常伴隨較為自由的延長音,和一般要求較高結構的勞動號子并不一樣。有著較為規整嚴謹的形式結構,由起樂句、承樂句、轉樂句和合樂句四個句子組成。這也是山歌中見得較多的曲式,在南方的多個省域中都采用這種山歌結構。可以說整首民歌具有清新流暢且優美婉轉的旋律,唱起來會讓人覺得上調容易,朗朗上口,因而較為親切和自然,故而有著較為廣泛地流轉。不少歌唱家諸如李雙江等都唱過這首民歌。因而研究《槐花幾時開》的音樂特點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現實價值。鑒于此,筆者結合個人心得,分析下《槐花幾時開》的音樂特點。
一、《槐花幾時開》的民歌體裁
對于山歌來說,其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一般山歌,一類是放牧山歌,還有一類是田秧山歌,而《槐花幾時開》就屬于一般山歌。通過該民歌的歌詞和演唱方式將感情充分表達出來,充分描述了一個少女對待愛情的期待和青澀,也充分表達了少女的感情。該首民歌反映的現狀是封建社會時期,少女期待心愛之人回來又怕自己母親知道自身的心思,那種即緊張又激動的心情通過歌詞和演唱方式刻畫得淋漓盡致,讓很多處于同齡期的少女都有著同樣的感受。該首曲子的構思結構十分簡單和明了,在方言性的歌詞下直接將少女的情感和心思描述得惟妙惟肖,讓人更覺真實和淳樸,并且在自由的節奏和較多的延長音下,更是將少女的情感深刻地抒發出來。該曲子的結構形式是起承轉合,讓歌曲前后呼應很好,使得歌曲能夠對答如流。
二、《槐花幾時開》的土家音樂風格
據相關資料記載,對于《槐花幾時開》來說,其屬于山歌當中的晨歌一類,而依據四川方言,“晨”和“神”念一個音,因而也稱之為神歌。而對于鄂西土家人也是“晨”、“神”不分,事實上,晨歌和揚歌等樣式的歌牌類似,也是土家民歌中較為特有的一類山歌。
(一)旋法與語音
如果將《槐花幾時開》的旋律線走向進行分析,然后采用土家族方言進行歌詞的朗讀,就可以發現其旋律的創作基本素材就是土家的語言音調,特別是和利川等一代的語調極為相似,如此就使得該首民歌具有明顯的土家音樂特征。
(二)歌中的襯字
《槐花幾時開》運用的襯字也充分體現了土家的習慣語氣字,在土家民歌當中,也有著較大頻率的出現度,比如襯字“喲喂”作為感嘆的語氣就經常在土家人日常口語句尾出現。而“喲喂”先后四次在該歌中出現,而對于世界著名的民歌《龍船調》中,“喲喂”也先后以感嘆語氣出現在首句和尾句后,如此也再次證明了《槐花幾時開》的土家音樂風格。
(三)主要音樂元素
《槐花幾時開》中有多個音樂元素諸如6165,65326等都存在有建始長梁的石工號子《小牛郎》以及川號子、挑擔歌中。
可見,不論是旋律還是歌詞,抑或結構或者語言習慣,《槐花幾時開》都體現了土家音樂的風格,而當今的川南部也是土家人居住之處,故而《槐花幾時開》具有土家風格也無可非議的。
三、《槐花幾時開》的戲劇性特征
《槐花幾時開》通過轉折及對比的手法將歌曲的戲劇性充分的表達了出來,在歌曲上句,采用歌劇宜敘的手法將女子盼望心上人回歸的思念之情充分的表達了出來,而起合句上的變化將戲劇性的矛盾情緒充分的突出了起來,在歌曲下句,母親對女兒的詢問將女兒的思緒打斷,雖然急切盼望心上人回歸,但是又怕母親知道,非常緊張,母親關心女兒,對女兒的猜疑和女兒的慌張讓戲劇性的到達了高峰。而女兒通過簡潔的回答,不僅回答了母親的尋味,也掩飾了自身感情,如此也讓自身的緊張心情得以冷靜。在此情景下,就將歌曲的矛盾戲劇性充分反映了出來,同時也形象地刻畫了人物的心理和表情,讓人物有著栩栩如生的形象。
四、《槐花幾時開》的旋律性特征
《槐花幾時開》采用的是四句七言,十分簡短,而就是通過這樣的曲式將少女盼望心上人回歸的情感充分的表達了出來,也為音樂旋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基礎。對于曲調的四句結構來說,其有著簡明的結構因而較為容易演唱,同時也有著較為真摯的情感表達,如此的曲調就呈現出了統一而易變的特征。其節奏基礎是密集而疏松的短長型節奏,而對于詞曲的結合來說,其又呈現出了字密腔急、字疏腔緩的特征,如此就使得演唱者在演唱的時候更容易將自身情感發揮出來。整體來看,詞曲都是通過規范的二拍子進行自由的伸縮。整首曲子的旋律線條走向都吻合于本地方言的聲調線條。而對于樂音組織來說,一般都是采用了較為柔和的小三度,也有具有流暢性特征的大二度以及具有空靈飽滿特征的初四度,如此就將一類淳樸而善良的少女懷春形象生動的刻畫了出來。對于音階調式來說,該曲采用的是D羽五聲調式,而這也是民歌較為常用的一種調式。
參考文獻:
[1]趙大剛.《槐花幾時開》藝術形象的美學分析[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06).
[2]李靜.民族聲樂教學中《槐花幾時開》歌唱方法及歌唱技巧的論述與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