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沂冬
摘要: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要將自己對鋼琴作品的審美感知灌注到鋼琴作品中,這就需要對鋼琴演奏者的心理情感體驗進行研究。鋼琴演奏者要通過分析和思考鋼琴作品來獲得獨特的心理情感體驗,并發揮自己的聯想與想象。本文簡要分析了心理情感體驗的一般特征,并分析了鋼琴演奏者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如何獲得心理情感體驗。
關鍵詞:鋼琴演奏 審美感知 心理情感體驗
心理情感體驗是一種重要的審美感覺,對于鋼琴演奏者而言,在演奏的過程中要自己聯想和想象,將自己對鋼琴作品的審美感知灌注到演奏的過程中。一些鋼琴演奏者盡管具有嫻熟的技巧,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情感體驗,其演奏作品缺乏感染力和表現力,不能表現出鋼琴作曲家的特定情感。這也說明了鋼琴演奏是一個藝術再創造過程,要求演奏者要與作品產生共鳴,把握作品的意境,獲得心理情感體驗。
一、心理情感體驗
所謂的心理情感體驗指的是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產生的情感反應。其具有整體性、理解性和選擇性的特點。整體性表現在演奏者要對整部作品的情感進行把握和體現。理解性體現在演奏者必須深入地了解作品描寫的對象,對作品的內在情感進行體會。選擇性體現在鋼琴作品中的心理情感體驗,心理情感體驗與演奏者的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思維差異會造成不同的演奏者對同一作品產生不同的心理情感體驗。
二、鋼琴演奏者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如何獲得心理情感體驗
(一)心理情感體驗與演奏者對作品的審美感知有關
鋼琴演奏者要獲得心理情感體驗,首先要對作品進行審美感知。審美感知是一種心理活動,要求演奏者的精神和主體感覺相結合。
獲得審美感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首先,演奏者可以對音樂資料進行欣賞,特別是欣賞職業鋼琴演奏家的作品,職業鋼琴演奏家在作品中灌注的情感內涵,欣賞不同版本的相同曲目在音色變化、分句、呼吸、調性、調式、力度、速度和旋律的不同,感受演奏家的心理反應。在這個過程中演奏者可以得到藝術修養的鍛煉,積累更多的藝術素材。其次,演奏者可以欣賞同行的演奏。與音像制品不同的是,同行業都具有很強的現場感,演奏者通過欣賞同行的演奏,能夠對演奏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進行把握。再次,了解作品的風格,對作者的個性進行了解。鋼琴作品創作者的個性和性格有著直接的關系,鋼琴演奏者必須對作者的時代背景和生平進行研究,把握作品的社會風尚、民族特點,對當時的音樂習慣、音樂風格和時代特征進行把握。只有這樣演奏者才能更好地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從而深入作者的內心,體會其在作品中賦予的情感。最后,研讀標題也是一個很好的獲得審美體驗的方法。因為鋼琴作品的標題能夠對其內容進行說明,通過研讀作品的標題,能夠獲得比較直接的審美感知。例如:《李斯特曲》、《夜鶯》,從標題中可以感到作品應該是描寫夜鶯的美好形象和歌聲,因此在演奏時要注意流暢和輕盈。《夕陽簫鼓》從標題中可以感到作品應該是描寫美好的自然風光,具有婉轉流利的東方情調,在演奏時要對其進行潤色。
(二)演奏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
在獲得神秘感覺的基礎上,鋼琴演奏者要為自己插上聯想與想象的翅膀,獲得獨特的心理情感體驗。所謂的聯想與想象指的是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系,從一個事物聯想到另一個事物。要在原有的情感上這些創新,創造出新的形象。審美必須以聯想與想象為展現的狀態和載體,可以說聯想與想象是一種深層次的心理活動。鋼琴演奏者要獲得獨特的心理情感體驗,就必須以審美感知為基礎,充分開展聯想與想象,在演奏的過程中表現出作者的創作情感。
演奏者在進行鋼琴演奏時,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是息息相關的。演奏者的聯想與想象要以作品的音樂要素為基礎,例如調式與和聲織體的選擇、節奏的快慢、樂曲旋律的進行等等。通過聯想與想象,演奏者才能進入作品的情感氛圍中,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否則,即使演奏者具有再好的演奏技巧,也不能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也就無法獲得心理情感體驗。
聯想和情感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例如:和聲織體背景具有很強的歌唱性,具有恬靜優美的特點,演奏者就會聯想到美麗恬靜的夜色,以及作者在夜色中傾訴心語。音樂旋律中如果具有朦朧、閃爍、飄忽的意境,就能使演奏者在演奏時聯想到自然美景,聯想到回憶中溫馨美好的場景和已經消失的美麗夢境,此時演奏者就會產生美好中夾雜著憂傷的心理情感體驗。貝多芬的《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在作品的開頭充滿著痛苦的嘆息和壓抑的氛圍,隨著樂曲的深入,情感不斷升級,直至無法抑制,如海潮一般爆發出來,在演奏中演奏者自然而然的充滿了斗爭的信念,特別是聯系到貝多芬傳奇的一生,從而爆發出強烈的情感。
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產生的聯想與想象充滿了鮮明的個性,這也是對作品的一種二次創造。例如在演奏《波蘭舞曲》時,一些演奏者想到了民族的危急存亡以及誓死保衛國家的慷慨悲壯,而另一些演奏者則聯想到了朝氣蓬勃的青春生命。最為著名的由二胡曲改編的《二泉印月》,有的演奏者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公與不幸,充滿了痛苦和辛酸的心理情感體驗,而有的演奏者想到的是以阿炳為代表的舊社會民間藝人的悲慘處境,心中充滿了對苦難大眾的同情與悲憫,還有一些演奏者想到的是阿炳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后靈魂的凈化與升華,感受到的是藝術對苦難心靈的撫慰。只要演奏者的聯想與想象與作者的創作情感貼近,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創造,都應該得到演奏者自己和觀眾的肯定。
(三)演奏者要深入的分析作品
要對作品深層次的情感進行挖掘,演奏者就要對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從而感受作者的創作情感,在演奏中表現出作者的真切情感。因此,演奏者不僅要體驗作品,還要了解鋼琴音樂的理論知識,了解和聲、調式、體裁結構、節奏、旋律等鋼琴音樂的自身語言要素。
在感知之后,演奏者還要進行理論分析,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演奏者要根據其他音樂要素,認真設計演奏中的細節。演奏者越是進行深入的理論學習,就能夠提高自身的直覺水平,對作品進行理性的剖析。鋼琴演奏者的理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對樂譜進行細致的研讀。這是由于樂譜中的符號和記號都能夠對音樂進行完善,起到路標的作品。通過研讀樂譜,演奏者要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對樂譜中的表情術語和符號進行了解,例如:速度、力度等,從而探究作者的創作本意。
2.分析曲式結構。分析曲式結構主要是了解其內蘊含的美感與音樂內容,對高潮的制造、踏板的運用、音色的對比、各聲部間層次的對比以及速度和力度的對比進行考慮。在這個過程中,演奏者也可以理解作品的音樂發展邏輯和音樂構思,從而對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的感悟。
3.還要對調性和和聲進行分析,分析和聲中蘊含的微妙情感和調性中蘊含的情感基調,例如陰柔與陽剛。在調性的轉換中能夠感受到作品的情緒變化和色彩變化。
4.鋼琴演奏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積累生活經驗,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帶到演奏中來,豐富自己的心理情感體驗,更好地抒發作者的創作情感。鋼琴演奏者要對各類鋼琴藝術流派的創作風格進行熟悉和揣摩,廣泛地涉獵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三、結語
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演奏者的鋼琴技巧,更需要演奏者的心理情感體驗。只有具備了豐富的心理情感體驗,才能把握作品的靈魂,在演奏的過程中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使演奏的過程富有情感,能夠打動聽眾。鋼琴的演奏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鋼琴演奏者要采取各種方式,提高自己的心理情感體驗能力,使自己能夠對作品進行全面的把握,演奏出更加動人的音樂。
參考文獻:
[1]江媛.為鋼琴學習減負——淺析如何培養學生的高效率識譜彈奏能力[J].樂器,2012,(08).
[2]高拂曉.中外音樂表演理論研究進展及比較和評價(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04).
[3]梁文烈.探索高等專科音樂專業鋼琴的教與學[J].藝術教育,2010,(07).
[4]陳雪.鋼琴教育在青少年美育中的地位與作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