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娟
摘要:每逢國慶節、黨的生日,序曲《紅旗頌》都是媒體播放頻率最大,聽眾聽的次數最多的交響序曲,筆者認為,把此序曲堪稱中國第一交響序曲也絕不為過。它本身具有的藝術和美學價值,它的現實意義及對未來民族精神的傳承,所有這些對后人的影響也是難以估量的。
關鍵詞:呂其明 序曲 《紅旗頌》 美學價值 現實意義
《紅旗頌》是一首描寫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之時,大家都喜歡的耳熟能詳贊美紅旗的頌歌,它非常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在天安門廣場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時的情景。它表現了解放后的中國人民激動無比、喜悅的愛國情懷,人民歡慶勝利,無比自豪。呂其明在1965年春的時候創作了《紅旗頌》這首經典樂曲,同年5月在“上海之春”音樂節開幕時作為開幕曲進行首演并獲得成功。經過四十年的提煉后經作者再次修訂并最后定稿。作者呂其是安徽人,生于1930年,是新中國培養的首批電影音樂家之一。他從事電影作曲以來,創作了二百余部(集)電影、電視劇的音樂作品,如電影《鐵道游擊隊》、《白求恩大夫》等。同時創作了《鐵道游擊隊》等交響詩、《豐碑》等管弦樂組曲、《紅旗頌》等管弦樂序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和《孫中山》等交響敘事曲等三百余首不同體裁的聲樂作品。
一、樂曲分析
引子中的素材融入了國歌、東方紅和國際歌的旋律。主要描寫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嘹亮的小號奏出以國歌為素材的號角音調,雄偉莊嚴的天安門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這是多么的激動人心,此時的人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仰望著五星紅旗,心潮澎湃。曲調堅定有力,國歌的奏響,圓號的連接莊嚴而神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人民從此當家做主了。主題一:曲調用頌歌般地旋律,描寫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的景象,抒發了一種非常復雜的心情:當我們面對無數先烈用鮮血染紅的旗幟,我們充滿憧憬、激動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無限幸福地對著紅旗充滿著無限的愛戀。我們既對犧牲的人民英雄有無限懷念與追思,也對革命取得勝利的是那么的欣慰。音樂重復一遍,可以聽到隆隆的禮炮聲。當年曾經有人給呂其明編了歌詞,大意是: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天安門城樓前,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思緒萬千,多少坎坷啊多少苦難,終于迎來這一天。主題二:音樂在急轉的雙簧管下柔和而哀怨地開始,這讓人陷入深深的回憶中,中提琴的重復,使人想起人民生活的艱辛,革命開始的歲月是多么的艱難,共三遍。低音響起,這就好像是在黑暗年代里的白色恐怖,哀婉而纏綿,像一個感人的告別場面。最后小號響起,樂曲在不斷重復中提升力度,象征在白色恐怖中,人民的苦難在一天天地加重,社會一天天地變得越來越黑暗。最后小號響起,生活在痛苦邊緣的人民實在是忍無可忍,奏響了革命的號角,催促著革命者上路。主題一以交響曲風格再現,描寫了一個轟轟烈烈、前赴后繼的戰爭場面,最后是紅旗插上山頂勝利和歡迎場面,兩遍。主題一再現。東方紅旋律的奏出,使整個音樂推向了高潮。新中國成立了,全國各族人民將團結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圍,用我們的激情共同建設我們偉大的新中國,全國人民對美好的明天充滿了期待。尾聲:引子再現,在這里引入了國際歌的旋律,使全曲達到了最高潮,光明新中國將會在明天出現,共產主義在中國通過人民的共同努力也一定會實現的。綜上所述,全曲共有兩個主題, 第一主題是在引子部分和所有的連接部以及尾聲中出現的的《國歌》動機式主題,一個是在呈示部中出現的樂段是主題。作者非常巧妙的把動機式主題放在引子,連接部和尾聲中,時隱時現,表現了革命戰爭年代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二個主題在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中出現,描寫了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景象。這兩個主題貫穿于全曲的始終。全曲具有英雄主義特性,音響效果大氣磅礴,但也不乏民族氣息,是一首優秀的管弦樂作品。
二、《紅旗頌》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紅旗頌》是 “革命歷史題材”交響樂的典型,在五六十年代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在創作重大歷史題材時,吸收了別人的優秀創作技法,比如西歐的以及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一交響曲》的某些創作技法,利用“外來形式達到自己的需要,同時滲透作曲家對祖國無限的熱愛和赤子之心,使交響樂創作具有民族化與通俗化,被評為“20世紀世界華人音樂經典”。
(一)現實的意義
在舉世矚目的這一刻,音樂記錄了這一偉大的歷史壯舉,也為奉獻了青春和生命的英雄們譜寫了一頁頁輝煌的時代樂章。今天,我們不會忘記,當音樂在我們耳邊想起時,我們聆聽呈示部中的輝煌、抒情的紅旗頌歌主題,熟悉主題音樂并學習哼唱,讓我們回想起激動人心的莊嚴時刻,感受主題音樂它是那么的絢麗而富有激情。在聆聽溫暖的連接部時,我們可以想象到經歷過斗爭的人們在仰望紅旗時他們那從心里發出的真正的深情,和著動人的旋律,對紅旗的那份深厚的情與愛無不被表達得淋漓盡致。在欣賞富有動力的展開部時,那鏗鏘的進行曲,會使我們有激昂的斗志,增強我們豪邁的氣概,堅定我們的的意志,不管在任何一個時代,這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欣賞氣勢磅礴的再現部及氣壯山河的尾聲時,再次奏響的紅旗主題,《東方紅》音調的出現,我們的內心有一種想盡情歌頌的情緒。在尾聲中,嘹亮的號角聲里《國際歌》正在催著我們奮進,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在這首革命紅旗的頌歌中,作者以革命生涯中的切身體驗,將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史通過音符演繹得如此震撼人心,而作為一部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深刻思想內涵的優秀中國管弦樂作品,也成為當今中國在各種重要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曲目。《紅旗頌》從奏響的那一刻起,我們一代又一代都被它那優美、動聽的旋律激發和感化著,我們知道我們的幸福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我們年輕而富有生命力的激情被它激發,被它點燃,共鳴的和聲回蕩在心中。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紅旗將為我們指引出光明的未來,我們要努力學習,勤奮向前,用我們的生命奏出最華麗的樂章。
(二)美學價值
革命先烈前赴后繼用自己滾燙的鮮血把五星紅旗染紅,他們的革命情懷和精神激勵和震撼了我們一代又一代,我們的每一個細胞和每一個神經都被觸動,會血液澎湃。如果我們也是處在那個年代,也會像革命先烈一樣,前赴后繼,為同一個夢想奉獻自己的一生。呂其明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的心情,他想把對共和國的成立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出來,用音樂表現出對祖國、對黨的感情。他熱愛著勇敢偉大,勤勞善良的人民,熱愛著偉大的黨,熱愛著祖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序曲《紅旗頌》里,他那優美的旋律寫得那么的深情、溫婉和蕩氣回腸的,他用音樂把對祖國和人民神圣誠摯的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人們透過音樂去想象,去憧憬和向往。聽了優美抒展,使人生機昂然,飽滿激昂的旋律,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勝利的那種喜悅之情,對紅旗是無比的贊美。呂啟明自己在音樂美學的追求通過序曲《紅旗頌》得到了具體的體現,豐富的思想內容是作品不可缺的,濃烈的情感和深遠的意境才能更好的表達作者要達到的動人,感人,給人無限想象空間的效果,這都是中國人民對祖國無限的愛和無比的忠誠的表達。它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崇高,人的心靈被音樂震撼著,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
(三)時代的需要
對于和平年代中處于歌舞升平中的我們,通過凸顯時代特性的音樂平臺,追憶過去,感悟紅色年代的蕩漾激情,激發大家的正氣、勇氣和斗志,在當今時代更顯得尤為重要。當今時代需要這樣的音樂。在網絡和娛樂飛速發展的今天,像這樣的交響樂不多了,能聽到這種音樂的地方更少了。我們的生活中隨處聽到的大部分是流行音樂,并不是說流行音樂不好,流行音樂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如今的學生一般都是喜歡像李宇春、S·H·E、周杰倫等的音樂,他們對交響樂、民族音樂接觸得比較少,有些更是不屑一顧,他們沒有這樣的耐心去欣賞,或者說,他們的音樂素養還沒有那么高。我們需要加強年輕人和學生的音樂素養,使他們能接觸各種音樂,提升素質,以音樂來成就人的道德品格,《紅旗頌》這樣有鮮明音樂性格的音樂,能給我們以心靈的感悟。
三、《紅旗頌》在音樂教育中的美育作用
在音樂教育中,在課堂上我們一般都是引導學生去傾聽去感受音樂,向學生講述音樂的背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大多數可能在上課時是能夠去傾聽的,也大概知道這首音樂的一些故事,但是這些都是一些顯淺的認識,并沒有進入到他們的血液里,我們這一代都是在和平中生活,生活節奏也快,學習是快餐式的學習,哪能像作曲家那樣深刻的去體會到革命的艱辛,體會到勝利的歡樂和自豪。我們只有把自己想象成置身在那個年代中,去體驗,去經歷,也許才能像作曲家呂其明說的,真正去熱愛著勇敢偉大,勤勞善良的人民,用我們的青春奉獻給祖國和人民,奉獻給黨。他那優美的旋律寫得那么深情、溫婉和蕩氣回腸,他用音樂把對祖國和人民神圣誠摯的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學生透過音樂去想象,去憧憬和向往。正是《紅旗頌》這樣的思想內涵,這樣濃烈的情感和深遠的意境才能更好地表達作者要達到的目的,才能給我們的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它鮮明的時代特征,特有的風格,藝術構思和藝術技巧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幾十年過去了,它還是那么受歡迎,而且成了經典曲目。
現在我們的國家有一個迫切的根本任務那就是科教興國、辦好教育。而我們要想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內容就是美育,美育的教育地位得以確立,就更能突顯出音樂的美育教育了。為了更好地提高美育教育應該讓我們的學生了解民族音樂的歷史,這樣才能比較深刻的理解民族的深層意識和哲學思想,而不是單單學一首曲子,聽一首音樂,這是我們在實施音樂美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在“革命歷史題材”交響樂作品中,《紅旗頌》是杰出代表,它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是那么的強烈,它表達的思想內容和中國的歷史現實是密不可分的。讓它的腳步聲、呼吸聲與脈膊的跳動聲與我們的學生相伴,讓我們的學生深刻地去感受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每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或進程,這樣我們的學生就像感受到那些真心英雄沖鋒的腳步聲就在身邊走過,才能領略到這場關系民族血脈、尊嚴之戰的大氣磅礴,自己也是其中一員,浸泡在民族血液里的那種凜然正氣,蕩漾在整部作品中,蕩漾在我們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學生在聆聽中總能感受到這些美好的音樂使他們心靈受到震撼,情緒激昂,熱血沸騰,在思想上真真實實地受到活生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教育。學生仿佛置身于那個戰火連綿的革命年代,這些音樂作品所達到的效果使學生對民族的危難有了更深刻、更具體的感受,即使是千萬句理論說教都不可比擬的。
中國現在更需要一種真正的民族精神。《紅旗頌》無疑能讓我們年輕一代樹立民族自豪感,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力量和勇氣,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愛國主義情懷。用民族音樂在潛移默化之中,陶冶學生的性情,逐步培養和提高我們的民族心理素質,繼承民族文化中的優秀遺產。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或是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我們的中國夢,這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多少革命先烈前赴后繼為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而奉獻,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參考文獻:
[1]呂其明.呂其明創作歌曲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朱之謙.中外音樂名作賞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3]居其宏.20世紀中國音樂[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2.
[4]張煒.《紅旗頌》音樂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李斌杰,王惠蘭.交響序曲《紅旗頌》賞析[J].藝術教育,2007,(05).
[6]修海林,李吉提.中國音樂的歷史與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