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娟
新《預算法》從2015年開始實施,對工會預算管理具有指導作用。本文對此淺探。
完善工會預算體系
全口徑預算管理。《工會預算管理辦法》《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工會應把工會經費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工會預算管理必須強調全口徑預算管理,工會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是預算管理的范圍,只有這樣才能真實、完整地反映各級工會的實際情況,從源頭上真正杜絕利用往來賬、小金庫或賬外賬等形式隱匿工會經費的情況。
健全預算標準體系。工會預算管理目前還沒有建立嚴格的支出定額標準體系,更多的是按照經驗編制預算,存在一定的人為性。所以,工會編制預算時在嚴格機關運行經費管理同時,應加快制定工會基本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工會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改進預算編制辦法。《工會預算管理辦法》中對工會預算編制辦法沒有作具體規定,多年來一般使用零基預算編制辦法,存在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容易引起部門間不平衡等缺陷。現在預算編制辦法多樣,包括KPI即關鍵業績指標、BSC即平衡計分卡、EVA即經濟附加價值和BBRT即超越預算圓桌會議等,工會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嘗試和創新預算編制辦法。
優化經費支出結構。中央“八項規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相關制度陸續出臺,各級工會都應嚴格執行。經費支出結構中,在強調加大職工活動支出和維權支出比例的同時,要強調控制、調減行政支出、業務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比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優化經費支出結構。
加強預算執行力度
嚴肅預算執行力。《工會預算管理辦法》規定,工會執行預算時,不得辦理超預算的撥款, 應根據年度支出預算和用款計劃撥款。對改變或追加的項目,必須經有關部門審核后,在取得工會委員會(常委會)或主席辦公會議同意后,才能動用預算預備費或者采取預算內調整辦法。工會預算不同于其他部門預算編制辦法,各級工會可以根據本單位預算執行情況,每年有一次機會調整預算方案,現在規定一般是每年十月底。這些規定都嚴肅了預算的執行力、強化預算的約束力。必須嚴格執行。
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工會預算管理中,跨年度預算管理用得最多的是基建項目。《工會預算管理辦法》規定,基本建設工程項目跨年度的,決算前應按年度撥出數編報,在工程竣工最后年度,必須聘請具有相關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審核確認,出具相關報告書,計算審核確認數扣除以前年度決算數后的余額,以此作為基數編制當年度決算。
健全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工會預算管理應強調全面預算管理,而通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來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是很好的方式。通過預算績效管理,強化支出責任和效率意識,逐步將將績效評價重點由原來的單個項目支出拓展到工會整體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同時,重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切實作用于完善工會政策、調整支出結構和預算的科學安排。
加強預算監督
加強預算監督。預算管理包括預算編制事前、預算執行事中和預算執行事后管理。事后管理是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各級工會在接受同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計監督的同時,也應該認真接受上一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計監督,國家相關部門的審計監督,以確保工會預算的嚴肅性。
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新《預算法》要求細化部門預決算公開內容,這對預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工會預算管理組成部分,工會經費的使用也應該勇于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評價,逐漸建立重大項目支出信息公開制度,增強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