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宇,孟云萍
(山東工商學院體育部,山東煙臺 264005)
中老年人鍛煉成癮的相關心理與社會因素研究
任 宇,孟云萍
(山東工商學院體育部,山東煙臺 264005)
研究目的:調查中老年人鍛煉成癮的相關心理社會因素、尋找鍛煉成癮風險因素。方法:采用人口學資料、《鍛煉成癮診斷問卷》(EAI)、《簡式大五人格問卷》(NEO-PI)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對煙臺市4個區30個中老年人活動場所(社區、俱樂部、活動中心、公園等)的鍛煉者進行隨機調查。通過相關分析得出結果:開放性、適應性、主觀支持與鍛煉成癮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結論:鍛煉成癮者在抑郁、軀體化、開放性、主觀支持對心理健康具有預測作用,是影響鍛煉成癮的重要因素。
行為成癮;鍛煉成癮;中老年人;測量
成癮問題困擾著人類幾千年,飲酒,吸毒、賭博、貪食、購物等,以至于近年出現的網絡成癮、手機成癮等。隨著時間的發展,可以使人成癮的對象越來越多。其中,鍛煉成癮問題最早由美國一些學者提出,到上個世紀70年代被研究者關注,產生大量相關科研論文,對其現象、規律及機制進行研究。
由于鍛煉成癮者對體育鍛煉失去了必要的控制,盲目的追求運動的強度和頻度,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嚴重鍛煉成癮者甚至帶傷、帶病參加鍛煉,面臨受傷甚至猝死的風險。國外的研究經驗告訴我們,隨著大眾體育的普及,鍛煉成癮者的數量和比例將不斷增加。我國在大力推進全民健身的同時,也要重視群眾體育中的這種現象,借鑒國外相關研究成果和經驗,及早認識鍛煉成癮,冷靜地正視鍛煉成癮比例增加的危害性,并進行本土化研究,科學識別、評估,引導和干預,把這些潛在風險進行規避,為我國全民健身科學、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中老年人是體育鍛煉人群中的主力,因為有“閑”,并對病痛充滿恐懼,所以進行體育鍛煉的意愿強烈,加之中老年人的身心特點,成癮后產生的危害更嚴重。
目前,國內外研究中,理論研究為主,實證研究不足,尤其是本土實證研究更顯單薄,有鑒于此,本研究對中老年鍛煉成癮者在心理健康、社會支持、人格方面的特征進行實證研究,為其鍛煉成癮理論建構提供支持。
1.1 研究對象
在煙臺市4個區中抽取30個中老年人經?;顒拥膱鏊?社區、俱樂部、活動中心、公園等),隨機對中老年人發放問卷700份,剔除無效問卷,統計分析的有效被試共560人。其中男性278人,女性282人;按鍛煉成癮診斷標準,58人可診斷為鍛煉成癮(患病率為10.3%),其余502人作為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
以活動場所為單位,通過活動負責人和研究人員共同組織,發放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鍛煉成癮診斷問卷》EAI、《簡式大五人格問卷》NEO-PI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
2.1 社會人口學變量與鍛煉成癮的關聯性
通過卡方檢驗和多變量回歸分析分析成癮組與對照組,結果顯示:男性鍛煉成癮患病率高于女性。幾乎所有類似研究均發現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這在其它成癮也有類似的結果,男性相較女性在成癮的風險方面要高。
空巢家庭(19.6%)與完整家庭(6.5%)間患病率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由于“空巢化”現象引發孤獨感導致中老年人心理、行為障礙,正是由于逃避無助感、抑郁和焦慮并在鍛煉中尋找慰藉。

表1 人口學變量與鍛煉成癮的關聯性
2.2 人格特征與鍛煉成癮
鍛煉成癮組別在適應性、開放性和道德感維度上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2)。鍛煉成癮組較之對照組的適應性更差,更為自我封閉,懶惰,低責任感。Martens還認為一些與抑郁相關心理特質是成癮發生的原因。由此可見,人格既然是個體一切行為的總和,不同人格特征的個體,其行為方式也會呈現出一定的差異。從此研究數據可以看出好強、固執、人及人際交往較為缺乏,人際交往的受挫以及人際交往的不良,使得他們更傾向選擇鍛煉這個平臺與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表2 人格特質與鍛煉成癮的關聯性
2.3 社會支持與鍛煉成癮
在對《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調查數據中,鍛煉成癮組在社會支持總分與主觀支持和利用度分量表上差異不顯著(見表3)。結果表明鍛煉成癮組多是些社會支持低,社會聯系少,缺乏關心和照顧的個體。長期得不到親人的關心,無法從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交流,尤其是單身老人更加缺少社會支持,所以他們只能從鍛煉的過程中,與他人交流,從中得到人際交流,由于不愿意回到孤單的家中,只好延長鍛煉時間,得到補償。所以不知不覺的失去了對鍛煉的控制,甚至出現了不良癥狀也不愿停止鍛煉,久而久之形成鍛煉成癮。

表3 社會支持與鍛煉成癮的關聯性
2.4 鍛煉成癮的相關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對鍛煉者而言,抑郁、軀體化、道德感、適應性、主觀支持與鍛煉成癮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P<0.01),人際關系、開放型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P<0.05)。

表4 鍛煉成癮相關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討鍛煉者開放性、主觀支持與鍛煉成癮的關系,本研究分別以鍛煉成癮各維度為因變量,以抑郁、軀體化、開放性、主觀支持為預測變量,進行逐步回歸,結果發現抑郁、軀體化、開放性、主觀支持對心理健康具有預測作用。從表5可以看出,抑郁、軀體化、開放性、主觀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測中老年人鍛煉成癮,共能解釋總變異量的35.5%。

表5 鍛煉成癮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從本研究的相關探索可以看得出來,鍛煉成癮作為一種現象不僅是個人的生理與心理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所以今后的干預設計應結合對社會、家庭的深入調查、訪談等,從外部環境角度探討。同時一些研究也證明,鍛煉的作用下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產生出的有機物與成癮藥物的效果相似。因此鍛煉成癮是社會、生理、心理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心理是社會因素與生理因素的交叉口,要對鍛煉成癮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就要建立多學科交叉研究體系,這也是今后鍛煉成癮的研究方向。
[1]Szabo A.Studying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exercise deprivation:Are experimental studies hopeless[J].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1998,21(11):139-147.
[2]Adams,J,Kirkby,R.Exercise dependence:A problem for sports physiotherapists[J].Australian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1997,43(6):53-58.
[3]師建國.成癮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4]Johnson.Motivation in the committed runner:Correlations between self-report scales and behavior[J].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1995,10(12):177-184.
[5]Le Grange,D,Eisler,I.The link between anorexia nervosa and excessive exercise:A review[J].European Eating Disorders Review,1993,1(10):100-109.
Related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for the elderly exercise addiction
REN Yu,MENG Yun-ping
(Dept.of P.E.,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Yantai264005,Shandong,Chine)
Objective:To survey elderly exercise addiction and related psychosocial and social factors.Methods:Using demographic data,Exercise Addiction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EAI),short form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PI)and Social Support Scale (SSRS).30 elderly people in four districts in the city of Yantai(community,parks,clubs,activities,etc)were surveyed randomly.The results,shou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xercise addiction and openness,adaptability,social support,Conclusion:Exercise addiction is important factor than can preic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eldery.
behavioral addiction;exercise addiction;elderly;measurement
G804.82
:A
:1009-9840(2015)02-0087-03
2015-01-10
山東省高等學校科研計劃項目(編號:j11wk06)。
任宇(1982- ),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運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