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
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宮頸占位性病變的對比分析
陳慶
目的 分析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宮頸占位性病變的臨床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50例擬診為宮頸占位性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 術前均予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分析兩種檢查方式對宮頸病灶的診斷價值。結.50例患者經手術病理學確診良性病變17例, 惡性病變33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宮頸占位性病變的特異性、敏感性與準確性均低于超聲彈性成像,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較于彩色多普勒超聲, 宮頸占位性病變行超聲彈性成像診斷具有更高準確性, 可作為宮頸良惡性病變篩查必檢項目。
超聲彈性成像;彩色多普勒超聲;宮頸占位性病變;診斷
彩色多普勒超聲是臨床診斷宮頸占位性病變的主要手段,但其特異性與敏感性不佳,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近年開始應用于前列腺與乳腺等疾病檢查, 但尚未出現其在宮頸占位性病變中應用的大規模報道[1]。本次回顧性分析50例擬診為宮頸占位性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 以分析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宮頸占位性病變的臨床價值,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擬診為宮頸占位性病變患者臨床資料, 患者術前均予以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年齡27~53歲, 平均年齡(41.85±7.69)歲。
1.2 方法 采用日立HV900彩色多普勒超聲儀, 頻率4.0~8.0 MHz。排空膀胱取仰臥位, 先以經陰道超聲行宮頸掃查,觀察宮頸厚度、宮頸管線是否有完整連續性及光滑度、宮頸回聲與內膜厚度, 宮頸是否存異常病灶及病灶情況(位置、形態、大小、邊界與回聲等), 以彩色多普勒觀察病灶血流分布并取血流頻譜。切換至彈性模式以行超聲彈性成像掃描,顯示病灶后對探頭位置進行固定, 于感興趣部位(ROI)行“加壓-減壓”, 通過ROI組織應變而進行移位。
1.3 判斷標準 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流參照Adler分級法[2], 0級:未檢出血流信號;1級:見少量信號并存1~2處細棒狀血流, 管徑<1 mm;2級:中量信號, 存1條主血管并見2~3條小血管;3級:豐富血流, 可見>4條血管或血管呈現網狀。彈性成像圖以彩色編碼表示組織彈性, 綠色——平均硬度, 紅色——平均硬度較軟, 藍色——平均硬度較硬。標準如下[3,4]:1分:病灶變形, 病灶與周圍組織呈均勻綠色;2分:大部分病灶變形, 內部呈混合藍綠色馬賽克狀;3分:病灶周圍變形但中間未變形;4分:病灶整體無變形, 均顯示藍色;5分:病灶整體與周邊無變形, 均呈藍色。評分≥4分惡性, <3分良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病理學結.50例患者經手術病理學分析, 共確診良性病變17例, 包括5例平滑肌瘤,12例宮頸息肉;惡性病變33例, 包括1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19例鱗狀細胞癌,2例腺癌。
2.2 兩種超聲檢查結果 彩色多普勒檢查病灶良惡性的血流分級情況, 其中良性病灶11例1級.5例2級,1例3級;惡性病灶12例1級,19例2級,2例3級。彈性成像評分情況,12例宮頸息肉包括5例2分與7例3分.5例平滑肌瘤包括2例2分,2例3分與1例4分,1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包括1例1分.8例2分,2例3分,1例4分;19例鱗狀細胞癌包括2例2分,4例3分,12例4分,1例5分;2例腺癌均為5分。
2.3 兩種檢查特異性、靈敏性與準確性比較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宮頸占位性病變特異性、敏感性與準確性分別為74.80%、73.91%、74.51%, 超聲彈性成像特異性、敏感性與準確性分別為92.43%、89.70%、90.82%,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特異性、敏感性與準確性比較(%, n=50)
宮頸癌、宮頸癌前病變與宮頸良性腫瘤均屬于宮頸占位性病變, 宮頸良性腫瘤多見于平滑肌瘤與宮頸息肉, 而宮頸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 其是由宮頸癌前病變發展而成, 盡早診斷與治療是提升患者生存率與生存質量的關鍵[5]。臨床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宮頸占位性病變的診斷, 其是以獲取患者病灶血流頻譜進行病灶大小與形態分析。據相關文獻報道, 宮頸占位性病變血流分布和其大小呈現正相關, 即病灶越大則血流越豐富, 病灶小則血流稀少[6]。考慮其與不同病變的病理生長相關, 以宮頸癌為例, 宮頸癌具有旺盛的生長代謝, 因此需要充足血液供應, 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有血管擴張, 增加血流量與血流速度, 從而其血流信號豐富, 由此可知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鑒別宮頸病灶性質的基礎[7]。但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 其對宮頸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存在一定誤診與漏診情況, 考慮與良性病變中平滑肌瘤較大致豐富血流及息肉邊界不清并呈混合腫塊相關, 因而臨床需探索更為科學、精確的診斷方案以提升確診率。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屬于近年應用于宮頸占位性病變診斷技術, 其通過對正常組織、良性病變或腫瘤等不同彈性進行評估以發現疾病;其以探頭行宮頸擠壓, 并結合回聲信號與數字信號處理進行宮頸組織的彈性差異評估, 在此基礎上聯合超聲色彩分布以評估病變程度[8]。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評估肌瘤與宮頸息肉等良性病變評分基本<3分, 而惡性病變評分則以>4分為主。同時研究結果還顯示其準確性、敏感性與特異性均顯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聲, 提示其診斷宮頸占位性病變具良好價值。但考慮正常宮頸在不同情況下存在組織的不同變化, 因而建議結合兩種檢查方式綜合診斷。
綜上所述, 宮頸占位性病變行超聲彈性成像診斷準確性明顯高于彩色多普勒超聲, 但鑒于宮頸生理特殊性, 臨床可綜合檢查方式診斷以提高確診率。
[1] 劉艷, 劉佳, 岳慶雄, 等.子宮頸占位性病變的經陰道實時彈性成像表現.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2,21(4):332-334.
[2] 韋小葵, 冼麗婭, 韋艷華, 等.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良惡性占位病變的比較.現代醫學,2015,43(1):47-50.
[3] 周永昌.超聲醫學.第4版.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1398.
[4] 王先進, 周欣, 夏勁, 等.經陰道超聲彈性成像鑒別診斷宮頸占位性病變良惡性的價值.南昌大學學報,2014.54(11):36-39.
[5] 李萍, 王丹, 李利瓊.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宮頸占位中的價值.臨床醫學工程,2014,21(8):952-953.
[6] 魯蓉, 肖螢.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宮頸占位性病變診斷中的對比研究.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8(2):166-169.
[7] 高學文, 汪龍霞, 王軍燕, 等.經陰道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在宮頸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6(16):459-461.
[8] 郭文鳳, 王永琪, 余武亮, 等.陰道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在宮頸癌臨床診斷中的價值.浙江創傷外科,2013,18(4):576-57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41
2015-03-10]
514011 梅州市中醫醫院功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