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楓
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在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應用的臨床療效分析
董楓
目的 探討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應用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40例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0例。對照組采用應用負吸壓引術或鉗刮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觀察組的流產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治療后其出血量、出血時間、轉經天數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應用于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治療中的效果良好, 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并廣泛應用。
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早期妊娠流產
瘢痕子宮妊娠流產的發生率隨著近年來剖宮產趨勢的上升而增加[1]。臨床上傳統法以應用負吸壓引術、鉗刮術兩種方式來治療瘢痕子宮妊娠流產, 其治療法易引起子宮收縮過度而增加子宮破裂的發生率, 現臨床上采用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來治療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 然而到目前為止, 無充足的研究能證實其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與傳統法相較的差異, 因此, 本次探討主題為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在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應用的臨床療效, 其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本院40例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患者, 年齡21~35歲, 平均年齡(22.4±5.8)歲。其選取患者條件需符合肝臟器官功能良好;對藥物無過敏性反應;B超檢測顯示宮內妊娠;凝血功能良好。現將40例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患者分為兩組, 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0例, 兩組患者在年齡、身體狀況等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應用負吸壓引術或鉗刮術治療。觀察組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進行治療, 患者入院1 d服用50 mg米非司酮, 之后每隔1 d服用25 mg的米非司酮.5次劑量服用完為1個療程, 直至4 d后口服500~600 μg米索前列醇, 也可使用500~600 μg米司非酮放置于陰道。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產后的出血量、出血時間及轉經天數加以記錄并比較。流產程度可分為3個級別, 分別分為完全流產、不完全流產和流產失敗,1級術后患者體內妊娠物成功排出, 且月經情況恢復;2級為用藥后出現陰道大量出血的癥狀, 排出胚囊失敗, 排出絨毛致使陰道出血現象反復,需以清宮術加以輔助;3級為用藥后患者仍處于妊娠期, 且胚囊尚在發育, 需以吸宮術加以輔助清除。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χ-±s) 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與觀察組流產程度成功率比較分析 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流產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效果數據比較 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流產程度成功率比較(n, %)
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會提高并發癥的發生率, 子宮破裂是其并發癥中較嚴重的一種, 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以免危及生命安全[2,3]。臨床上傳統方法以應用負吸壓引術、鉗刮術兩種方式來治療瘢痕子宮妊娠流產, 此方法便于操作、術后出血量較少、安全性高, 但是會引發子宮破裂、子宮內膜損壞等并發癥, 尤其導致子宮穿孔的并發率最高[1], 經臨床反復實踐得知, 與正常子宮相比較, 瘢痕子宮存在破裂的風險更高[2]。
現臨床上采用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 因米非司酮與孕酮組成結構相似, 能有效的與孕激素結合;而米索前列醇源于前列腺進化所衍生出的一種新生物, 對子宮頸擴張能有效的加以控制并能進一步軟化子宮[1], 對刺激子宮頸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由此可見, 采用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的臨床療效取得滿意結果。經本次研究所得, 觀察組的流產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術后出血量、出血時間、轉經天數等數據都要低于對照組(P<0.05), 由此結果表明, 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方法治療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的臨床效果要高于應用負吸壓引術、鉗刮術等傳統方法, 因此, 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應用于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治療中的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 治療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 傳統手術方法易引起術后并發癥, 而應用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后,其術后出血量、出血時間、轉經天數的臨床指標低于應用負吸壓引術、鉗刮術傳統法, 安全性能要高于應用負吸壓引術、鉗刮術傳統法, 完全流產率高、失敗流產率低, 且治療效果良好,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并廣泛應用。
[1] 沈劍英. 米索前列醇與米非司酮聯合在疤痕子宮早期妊娠流產應用的臨床療效分析. 亞太傳統醫藥,2012.8(11):66-67.
[2] 蔣玲珍. 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終止疤痕子宮妊娠11~14周臨床觀察. 遼寧醫學院學報,2010,12(6):519-520.
[3] 盧劍靈.復方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子宮疤痕妊娠的前瞻性對照研究.中國衛生產業,2013,25(3):17-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89
2015-02-12]
450003 鄭州人民醫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