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麗娥 葉清建 吳紅梅
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的應用
刁麗娥 葉清建 吳紅梅
目的 分析并研究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120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進行心理護理)和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 每組60例。分析兩組護理應用效果。結果 經分析得出對照組住院時間(8.2±1.1)d長于觀察組(6.4±1.2)d (P<0.05);兩組入院時焦慮評價量表(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手術后均低于入院時,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 實施心理護理, 能有效縮短住院時間, 緩解病情, 具有臨床使用價值。
心理護理;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應用
在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期間, 由于患者的多種心理特征對疾病治療的效果會造成較大的影響。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恐懼和緊張、抑郁、擔心、悲觀、憂慮、寂寞以及孤獨[1]。如果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對其采用妥善的心理護理方式, 對患者的身心康復有較大的幫助。本文通過選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就診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共120例, 主要分析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現將具體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就診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共12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均符合《眼科學》[2]中相關閉角型青光眼診斷標準, 且所有患者處于急性發作期, 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60例, 男38例, 女22例, 年齡40~83歲, 平均年齡(54.31±9.04)歲;觀察組60例, 男32例, 女28例, 年齡41~82歲, 平均年齡(53.21±9.1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使用常規護理, 具體如下:①進行常規檢查(血壓、心率、呼吸、脈搏)等;②對患者進行常規用藥、飲食方面的幫助, 涉及常規心理護理干預, 了解患者發病的誘因(眼睛脹痛是否由于過度疲勞或者熬夜引起), 耐心講解治療方案, 可使用常規藥物進行治療, 例如甘露醇治療青光眼, 使組織脫水, 繼而降眼壓, 并告之患者手術目的。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 具體如下:①加強患者的思想輔導工作。引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原因有多種, 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社會背景等實際情況都不相同, 導致不同患者對青光眼的認識也不一樣。因此, 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 準確、及時地掌握患者的不同特點。在患者住院治療前, 要對不同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工作, 讓患者及時了解青光眼的病因。而在患者住院治療時期, 醫護人員應該把不利于患者治療的各種心理情緒盡全力消除, 幫助患者積極面對疾病的治療;②在治療期間鼓勵、協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醫務人員要讓患者明白不良心態對該病的治療效果會有嚴重影響, 要幫助患者能夠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以便讓患者在治療期間能夠保持快樂輕松的心情。保持患者治療期間心情輕松愉悅, 有利于提高該病的治療效果, 也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期間的生活質量。而對于由遺傳因素而引起的青光眼患者,護理人員還要鼓勵患者的家屬采取預防該病的有力措施以減輕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壓力;③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期間, 要對患者多一些體貼和關心, 盡量理解患者痛苦情緒, 并及時為其排憂解難。當患者的心情比較郁悶時, 護理人員可以舉一些已治愈的病例讓患者了解, 使患者增強治愈該病的信心和希望。同時, 護理人員也要鼓勵患者的家屬經常到醫院來探望患者, 讓患者能夠感覺到來自朋友和家人的關愛, 且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④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所謂護患關系指的是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 護士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患關系的好壞是護理工作良好進行的堅實基礎。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特征與之建立一種良好的信任關系。在患者治療過程中, 護理人員對待患者要始終保持尊重患者的良好態度、認真傾聽患者的意見和要求, 另外, 醫護人員應該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以便能夠及時解答患者的疑惑。保持強烈的責任心以及為患者全心全意服務的責任意識可以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安全感和親切感。
1.3 觀察指標 兩組均在護理前后采用SAS進行評分, 應用4級評分法, 分值越高, 則焦慮程度越嚴重, 觀察兩組數據指標, 并詳細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效果, 對照組住院時間(8.2±1.1)d、手術后SAS評分(53.2±4.2)分;觀察組住院時間(6.4±1.2)d、手術后SAS評分(38.2±3.4)分;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SAS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SAS評分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例數住院時間(d)SAS評分(分)入院時手術后對照組6.8.2±1.1.58.2±5.6.53.2±4.2觀察組6.6.4±1.2a.58.4±5.0b38.2±3.4a.7.20.221.5 P <0.05>0.05<0.05
在眼科領域內青光眼是一種頑固、復雜而又對視力具有嚴重影響的常見眼疾, 而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屬于青光眼中的一種眼病類型, 是房水排出受阻、房角關閉而引起眼壓快速升高導致一系列病理發生改變的眼科急癥[3]。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病與患者的心情有緊密的關系。在患者出現恐懼、焦慮、憂郁、憤怒等不良情緒時, 患者的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導致房水分泌增加而使眼壓升高, 眼壓長時間反復增加就會引起神經壓迫致使視力逐漸減退甚至失明[4]。
3.1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
3.1.1 抑郁心理 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癥狀控制不夠理想或者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以及有些已失明患者的情緒低落、精神壓力大、思想包袱沉重, 產生抑郁悲觀情緒, 失去治療的信心而拒絕治療, 甚至可能產生輕生的思想。
3.1.2 孤寂和急躁心理 一般青光眼患者的性情暴躁易怒,對于周圍的環境變化比較敏感, 只要有一點點不滿意就會與人爭執, 一旦情緒激動而引發青光眼急性發作后, 情緒更加急躁難以控制, 且患者發病后大部分會產生憂慮心理狀態[5]。身邊沒有親人照顧或者與家人不和的患者表現特別明顯。
3.1.3 憂慮和恐懼心理 患者因起病急、癥狀比較嚴重且難以忍受疼痛, 入院時對醫生及醫院的環境感到非常陌生而產生比較恐懼的心理, 還因視力明顯降低, 患者不了解病情, 又擔心不能恢復視力, 甚至可能會出現失明, 害怕今后的生活受到影響, 以及增添家人的負擔而產生的憂慮心理狀態。
3.2 對比常規的護理與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 在本文研究中, 主要分析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就診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共120例的資料,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 得出對照組住院時間、手術后各項數據均高于觀察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所以, 為了大幅度增強療效, 作者對本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及配合醫生應用藥物的同時采用心理分析和護理, 達到非常滿意的效果。了解患者不同階段疾病的心理特征以達到對癥實施引導和護理是心理護理的重點, 能增加患者的依從性和自信心, 達到更佳的護理效果。在本組研究中, 對研究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后, 患者的憂慮情緒明顯減輕, 且總體上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度相對于對照組患者的焦慮度具有明顯改善。說明心理護理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因此, 心理護理既要考慮護士的專業護理能力, 也要得到患者的家屬、朋友、親戚等社會支持, 共同改善患者的憂慮情緒才能提高護理的效果。
綜上所述,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生的程度及療效與心理護理因素密切相關, 經對本組患者的抑郁、恐懼及焦慮等心理表現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后, 患者大大消除了不良情緒, 能夠愉快地配合治療, 并發癥大大減少, 并且也提高了患者對心理護理的滿意度。因此, 在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臨床護理中, 實施心理分析并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曾令霞. 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的應用. 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4):142-143.
[2] 代穎. 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的應用.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2):112-113.
[3] 肖紅葉. 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應用體會. 當代護士(專科版),2014(7):114-115.
[4] 舒紅.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護理.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0,21(12):2297.
[5] 林志輝. 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的應用.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4):492-49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43
2015-03-20]
517000 河源市人民醫院五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