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趙 川
(1.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0037; 2.西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某電站廠房邊坡穩定性監測成果分析討論
張 鵬1趙 川2
(1.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0037; 2.西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采用位移計,測縫計,鋼筋計等測量工具對某電站廠房邊坡進行了監測,并對邊坡的監測成果進行了詳細分析,結果表明:廠房邊坡變形不大,已基本趨于穩定。
邊坡,位移計,測縫計,鋼筋計,應力
隨著我國水電能源的大力開發,水電站多位于深山峽谷內,遇到不少高、直、陡邊坡工程的安全性問題[1-3]。水電工程邊坡穩定性分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施工期間邊坡的穩定性問題;2)竣工后電站正常運行,廠房邊坡的長期穩定問題[4-6]。對于施工期間邊坡的穩定性問題,國內外已有不少研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可以通過控制開挖深度和采取相應支護措施保證邊坡施工的安全[7-9]。而對于竣工后電站邊坡的穩定性問題,人們往往容易忽視,從而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10-13]。
因此,有必要對水電站竣工后邊坡進行及時監測和分析,確保水電站安全運行[14]。本文以某電站邊坡的監測為基礎,對該電站廠房邊坡的長期穩定性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某水電站位于四川省寶興縣西河流域,電站采用引水式發電,引水隧洞長約5.62 km。設計水頭442 m,引用流量14 m3/s,裝機容量60 MW,是典型的小水電工程。
電站由首部樞紐、引水系統及廠區建筑物構成。閘壩從左至右由左岸擋水壩段、沖沙閘、兩孔泄洪閘、右岸擋水壩段組成。邊坡巖層產狀N30°~35°E/SE∠25°~35°,巖石堅硬完整,厚~巨厚層結構,裂隙不發育,以層面裂隙為主,左岸高程1 789.5m,巖石弱風化弱卸荷水平深度4.4 m。廠房邊坡的監測項目主要包括3個部分,有巖體位移、裂縫開合度和鋼筋應力等。
2.1 儀器選取
本工程所用監測儀器有多點位移計、測縫計和鋼筋計,分別測量廠房邊坡的巖體位移、裂縫開合度和鋼筋應力,儀器均采用美國GEKON公司的產品,是震弦式儀器。
2.2 儀器的布置
廠房邊坡共安裝了8支3點式位移計,其編號為:M1,M2,M3,M4,M5,M6,M7,M8,主要監測巖體內部不同深度處的位移,其埋設深度為24 m,14 m,6 m,編號分別為P1,P2,P3。
M1在5號鎮墩附近,安裝高程為1 479.0 m;M2在6號鎮墩附近,安裝高程為1 435.0 m;M3安裝在1 403.0 m馬道上方;M4,M5,M6安裝在1 383.0 m馬道上方;M7,M8位于1 363.0 m馬道上方。廠房邊坡共安裝有6支測縫隙計,其編號為:J1,J2,J3,J4,J5,J6。主要監測鎮墩和基巖之間的縫隙開合度。J1,J2安裝在7號鎮墩與基巖接觸面上;J3,J4安裝在5號鎮墩與基巖接觸面上;J5,J6安裝在6號鎮墩與基巖接觸面上。
廠房邊坡共安裝了2支鋼筋計,其編號為:R1,R2。布置在5號鎮墩附近的錨洞左右邊墻內,監測錨洞左右邊墻上的鋼筋應力觀測電纜穿PVC管保護引到廠房集線箱,實現集中觀測。
3.1 多點位移計監測成果及分析
由于測點較多,本文只列出具有代表性的M1監測成果,如表1所示。分析可知:2005年10月30日,坡體表面位移為1.87 mm,6 m測點位移量為1.31 mm,14 m測點位移量為0.79 mm,2006年12月25日坡體表面位移為2.21 mm,6 m測點位移量為1.52 mm,14 m測點在2006年6月28日位移量為1.0 mm,此后被損壞無法進行監測。從已有監測資料中分析,M1基本穩定,位移量有增大的趨勢,應加強監測,注意位移的變化量。

表1 多點位移計M1監測成果
3.2 測縫計監測成果及分析
表2為測縫計監測成果。測縫計J1,J2安裝在7號鎮墩與巖基接觸面上。從2004年12月6日~2006年12月25日的22次監測中,縫隙開度變化較小,兩支儀器監測到的縫隙開度接近一致。2006年12月25日,J1的縫隙開度為1.23 mm,J2的縫隙開度為0.98 mm。 測縫計J3,J4安裝在5號鎮墩與巖基接觸面上。J3,J4的縫隙開度大小基本一致,從2004年12月6日~2006年12月25日的22次監測中,縫隙開度基本一致。2006年12月25日,J3的縫隙開度為1.00 mm,J4的縫隙開度為1.20 mm。
測縫計J5,J6安裝在6號鎮墩與巖基的基礎面上。J5,J6從2004年12月6日~2006年12月25日的22次監測中,縫隙開度大小基本沒變,2006年12月25日,J5的縫隙開度為1.21 mm,J6的縫隙開度為0.93 mm。

表2 測縫計監測成果

表3 鋼筋計監測成果
3.3 鋼筋計監測成果及分析
表3為鋼筋計監測成果。鋼筋計R1,R2布置在5號鎮墩附近的錨洞左右邊墻。在2004年12月份的2次監測和2005年的10次監測中,R1,R2無突變量,基本趨于穩定。2005年10月30日,R1的最大拉應力4.59 MPa,R2壓應力6.37 MPa。在2006年的監測中,R1最大拉應力6.18 MPa,R2壓應力發生了突變,逐漸增大,到2006年12月25日R1拉應力又恢復到了5.2 MPa;R2壓應力增大到8.30 MPa,說明R2應力狀態不穩定,應注意加強監測。
本文采用多點位移計、測縫計、鋼筋計等測量工具,對某電站運行過程中廠房邊坡進行實時監測,得到了各項監測數據,監測結果表明:1)從多點位移計監測數據來分析,邊坡整體變形不大,局部位移有增大趨勢。2)測縫計監測成果顯示,鎮墩與巖基接觸面間的縫隙呈現張開現象,而且在緩慢增加,但量級比較小,一般在1 mm左右,基本趨于穩定。3)錨洞邊墻的鋼筋計R1為拉應力,應力不大,2006年在6.18 MPa~4.85 MPa之間變化。鋼筋計R2為壓應力,2006年6月28日前在6 MPa內變化,至2006年12月25日突變為8.03 MPa,應力狀態不穩定,應加強監測。對監測成果分析可知廠房邊坡的變形已基本趨于穩定,且變形量級在安全容許范圍內,邊坡處于穩定狀態。
[1] 鄭穎人,陳祖煜,王恭先,等.邊坡與滑坡工程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皺麗春,王國進,湯獻良,等.復雜高邊坡整治理論與工程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3] 謝國海,章廣成,楊昌斌.邊坡分級開挖過程的動態模擬[J].土工基礎,2007,21(3):54-56.
[4] 熊 斌.基于ANSYS軟件的邊坡開挖模擬和穩定性評價[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09,36(2):64-67.
[5] 陳 婷,趙 川,吳宇峰.含軟弱夾層的某公路邊坡開挖支護數值模擬分析[J].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4,17(4):60-63.
[6] 王勝濤,楊廣慶,薛曉輝.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監測技術研究[J].鐵道建筑,2008(2):76-78.
[7] 陳 強,韓 軍,艾 凱.某高速公路山體邊坡變形檢測與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2):299-303.
[8] 李志峰,瑜軍華,張林峰,等.某公路高邊坡現場監測與分析[J].東北公路,2003,26(2):75-78.
[9] 陳曉雪,羅 旭,尚文凱,等.邊坡位移監測研究現狀述評[J].地質與勘探,2008,44(2):110-114.
[10] 岳建平,田林亞.變形監測技術與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11] 黃飛瀾,肖 紅.測斜儀在高填方地基側向水平位移監測中的應用[J].公路工程,2010,35(5):112-120.
[12] 楊志法,王芝銀,劉 英,等.五強溪水電站船閘邊坡的黏彈性位移反分析及變形預測[J].巖土工程學報,2000,22(1):66-71.
[13] 袁培進,吳銘江,陸遐齡,等.長江三峽永久船閘高邊坡預應力錨索監測[J].巖土力學,2003,24(S1):198-201.
[14] 解仲明,涂 帆.全站儀與測斜儀在基坑變形監測中的可靠性分析[J].工程勘察,2009(9):81-84.
Discussion on slope stability monitoring achievements of the power station workshop
Zhang Peng1Zhao Chuan2
(1.ChinaRailway11thBureauGroup5thEngineeringCo.,Ltd,Chongqing400037,China;2.SchoolofEnergyandPowerEngineering,XihuaUniversity,Chengdu610039,China)
The paper monitors the power station workshop slope with displacement meter, joint meter, steel meter and other measurement tools, and specifically analyzes the slope monitoring achievemen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workshop slope basically tends to be stable without serious deformation.
slope, displacement meter, joint meter, steel meter, stress
2015-02-12
張 鵬(1989- ),男,助理工程師; 趙 川(1989- ),男,在讀碩士
1009-6825(2015)12-0072-02
TU45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