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進出口工業化學品風險管理與風險評估進展

2015-06-05 09:51:46韓偉于艷軍張勇李寧濤王利兵
生態毒理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風險管理管理

韓偉,于艷軍,張勇,李寧濤,王利兵

1. 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業產品安全技術中心 國家危險化學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08 2. 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長沙 410004

進出口工業化學品風險管理與風險評估進展

韓偉1,于艷軍1,張勇1,李寧濤1,王利兵2,*

1. 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業產品安全技術中心 國家危險化學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08 2. 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長沙 410004

我國是世界化學品生產和貿易的大國。大量化學品的生產和進出口貿易給我國化學品風險管理和風險評估帶來了巨大挑戰。在借鑒發達國家和經濟組織對化學品風險管理經驗和評估技術的基礎上,我國在近年來也逐步開展了化學品的管理和控制,以應對當前日益突出的化學品環境安全和健康安全事故。本文從我國化學品管理與國外化學品風險管理之間的對比出發,在梳理化學品管理政策發展的過程中,重點就我國環境保護部門對有毒和進口化學品、新化學物質和廢棄危險化學品以及質檢部門對進出口工業化學品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及化學品的評估技術進行了綜述。通過與發達國家就化學品風險管理與評估技術的對比,指出我國目前化學品管理和評估的不足與欠缺,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應對措施與辦法,為完善我國化學品風險管理和評估提供一定的參考。

進出口;化學品;風險管理;風險評估;進展

工業化學品在提升國民經濟規模和改善人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人們在享用工業化學品帶來的經濟增長紅利和諸多便利的同時,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也在遭受空前的壓力和威脅[1-2]。在化學品生產、儲藏、運輸、使用和廢棄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其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已經到了制約經濟發展和危害人類生命的地步[3]。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統計的結果為例,截至10月23日,2014年我國境內共發生近70余起與化學品有關的安全事故,這些事故不僅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巨額的經濟損失,而且對事發地周圍的環境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4]。2014年8月,江蘇省昆山市金屬制品廠的金屬粉塵爆炸事故,直接導致75人死亡[5];地處黃河沿岸僅8 km的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騰格里沙漠腹地,被當地化工企業的非法排污遭到破壞[6];時至今日,在內陸和我國臺灣地區持續發酵的地溝油(餿水油)事件,依然在嚴重地侵害廣大消費者的身心健康[7];更令人們擔心的是,盡管環保部門聯合諸多職能部門采取了大量措施,霧霾氣候在我國某些重化工城市和地區依然存在[8]。

上述這些由工業化學品直接或間接造成的環境污染和人員傷亡事故,與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展的化工行業息息相關。隨著化學品安全和環境污染事故的不斷升級,1994年原國家環境保護局首次出臺了《化學品首次進口及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規定》的管理措施[9];2001年12月我國加入WTO后,為了彌補化學品管理和評估的不足,國務院于2002年通過并實施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10];為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國務院又于2011年對原《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進行了修訂,并于當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至此,以危險化學品為重點管理對象,我國針對化學品的管理逐步開展起來,并在國務院和各部門的修訂和監督中不斷向前推進。

近年來,隨著我國化學品國際貿易和生產消費的迅猛增長,我國在全球化學品風險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義務也越來越重要。然而,由于我國在化學品的管理上缺乏以化學品本身的毒理學性質和生態毒理學性質以及其對人體和環境可能的暴露概率為基礎的風險評估,因此與國際發達國家和組織存在較大的差距。為此,為了提升我國化學品管理的質量,本文在借鑒國際化學品風險管理和風險評估先進經驗的同時,就我國在化學品管理和評估方面做出的一些努力進行了綜述,在比較了我國與發達國家在化學品管理和評估領域中的差異以及我國主要管理部門對化學品管理和評估的不同特點的基礎上,對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總結,并嘗試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辦法。

1 工業化學品風險管理與風險評估(Industrialchemicals risk management & assessment)

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使得20世紀上半葉歐盟國家最早意識到化學品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巨大危害。因此在化學品風險管理與評估方面,歐盟在1967年就頒布實施了以危險物質為管理對象的關于危險物質分類、包裝、標示的指令67/548/EEC[11],其后經過多次修訂,該指令從開始時對危險化學品的簡單分類和危險特性評估轉變為以預防為目標和以風險為基礎的安全評估。2008年,歐盟將混合物也囊括進其風險管理的范圍,形成了關于物質和混合物的分類、包裝、標示新指令(EC) No 1272/2008[12];與此同時,歐盟于1995年發布了關于風險評估的技術綱領(Technical Guidance Document on Risk Assessment, TGD),并于2003進行了二次修訂[13]。目前,歐盟對化學品的風險管理和評估主要依據“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的法規”的REACH法規[14],注冊和評估的范圍已從當初的新化學品擴大到所有化學品,并要求對高產量物質(HPIVs)和進出口量在10 t以上的任何一種化學品進行評估。

日本化學品的管理由1976年頒布的“化學物質控制法”(CSCL)實施。經1986年和2003年2次修訂后,CSCL逐漸將化學品的生態效應、化學品環境暴露信息、持久性和高生物富集性化學品的處理辦法以及生產商和進口商需提交的化學品危險性的所有信息等因素和要求都納入了其中[15],逐步完善了日本對化學品的風險管理和評估。

美國化學品的風險管理由“有毒物質控制法案”(TSCA)實施,并由環境保護署下屬的防止污染和有毒物質辦公室負責[16]。該法案著重強調對即將投放市場的新化學品的審核和現有化學品潛在風險管理方法的實施。對于新投放化學品,法案要求企業或生產商在生產或進口新化學品之前90天需向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同時評估專家需對其可能存在的健康暴露風險、環境釋放風險和經濟危害做出評估。

除了美國、日本、歐盟等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外,一些國際機構和組織如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立了針對化學品風險管理和評估的方法。OECD所倡導的風險管理和評估方法強調在全球范圍內就化學品的釋放評估、暴露模型、監測數據和暴露信息進行協作和交流。為使各國就化學品風險管理和風險評估更好地進行溝通,WHO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PCS)聯合OECD開展了化學品風險管理和風險評估的項目研究,旨在促進世界各國對化學品風險評估數據的互用和互認,為相關的企業和政府部門降低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為了避免重蹈發達國家在20世紀前半葉在環境問題上“先污染再治理”的覆轍,我國在20世紀末也逐步開展并實施了對化學品的管理。1994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布實施的《化學品首次進口及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規定》拉開了我國化學品管理的序幕[17]。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化學品管理最高級別的措施為2011年3月國務院發布實施的新《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18]。該條例第六條明確指出“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實施安全監督管理的有關部門”,需依照如下表1所示的內容履行其相應的職責:

表1 我國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及其職責[18]Table 1 Relevant authorities and their duties in charge of safety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hazardous chemicals in China[18]

續表1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Ministr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負責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的監督管理,組織危險化學品的環境危害性鑒定和環境風險程度評估,確定實施重點環境管理的危險化學品,負責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和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依照職責分工調查相關危險化學品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負責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的應急環境監測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ofthedisposalofhazardouschemicalwaste,identificationofthehazardsandevalua-tionoftheenvironmentalriskofhazardouschemicals,determinationofthehazardouschemicalsaskeyhazardouschemicalsforenvironmentalmanagement,environmentalmanagementregistrationofhazardouschemicalsandnewchemicals.Investigationofrelevantenvironmentalpollutionaccidentsandecologicaldestructionbyhazardouschem-icalsandmonitoringofscenesofaccidentsinvolvinghazardouschemicals交通運輸主管部門MinistryofTransport負責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水路運輸的許可以及運輸工具的安全管理,對危險化學品水路運輸安全實施監督,負責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企業、水路運輸企業駕駛人員、船員、裝卸管理人員、押運人員、申報人員、集裝箱裝箱現場檢查員的資格認定;鐵路主管部門負責危險化學品鐵路運輸的安全管理,負責危險化學品鐵路運輸承運人、托運人的資質審批及其運輸工具的安全管理;民用航空主管部門負責危險化學品航空運輸以及航空運輸企業及其運輸工具的安全管理Issuingoftransportpermitforthetransportofhazardouschemicalsbylandandwaterways,safetymanagementoftransportvehicles,safetysupervisionofthetransportationofhazardouschemicalsbywaterwayandforthedeter-minationofqualificationsfordrivers,sailors,loadinganduploadingmanagerialstaff,escorts,applicants,andon-sitecontainerinspectors.Departmentofrailwayisresponsibleforsafetymanagementofrailwaytransportationforhazardouschemicals,qualificationapprovalofcarriersandshippersforrailwaytransportationofhazardouschemicalandsafetymanagementoftransportvehicles.Departmentofcivilaviationisresponsibleforthesupervisionofthetransportofhazardouschemicalsbyair衛生主管部門NationalHealthandFamilyPlanningCommission負責危險化學品毒性鑒定的管理,負責組織、協調危險化學品事故受傷人員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Managementoftoxicityappraisalofhazardouschemicals,organizationandcoordinationofmedicalrescuesofin-juredpersoninvolvedinaccidentswithhazardouschemicals工商行政管理部門StateAdministrationforIndustry&Commerce依據有關部門的許可證件,核發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企業營業執照,查處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違法采購危險化學品的行為Verifyingandissuingbusinesslicenseoftheenterpriseswhomanufacture,store,dealinandtransporthazardouschemicals,investigatingandtakinglegalactionagainstcompanieswhoprocurehazardouschemicalsillegally郵政管理部門StateAdministrationforPost負責依法查處寄遞危險化學品的行為Investigationanddealingwiththebehaviorsofdeliveryhazardouschemicals

2 進出口工業化學品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for import & export industrial chemicals)

我國對進出口工業化學品實施管理的部門主要有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1994年,為了推進“關于化學品國際貿易資料交換的倫敦準則”在我國的實施,原國家環境保護局聯合海關總署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頒布了《化學品首次進口及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規定》[17]。該規定的頒布意味著我國化學品環境管理的正式實施。從具體內容來看,該規定主要是對進出口有毒化學品的注冊范圍和登記信息進行管理,對其實施環境準入制度。企業進出口的化學品在《中國嚴格限制進出口的有毒化學品目錄》名錄中的,須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注冊登記。首批目錄包含27種有毒化學品;在“斯德哥爾摩公約”和“鹿特丹公約”倡議下,2005年國家環保總局聯合海關總署在目錄中另外增加了7種有毒化學品。截至到2014年,該目錄中已包括162種有毒化學品[19]。

除對有毒化學品和首次進口化學品實施管理外,環保部還對廢棄危險化學品和新化學物質實施管理。廢棄化學品的管理始于2005年環保總局頒布的《廢棄危險化學品污染環境防治辦法》[20]。該辦法規定對廢棄危險化學品的產生、收集、運輸、貯存、利用、處置活動環境污染的防治,并明確了廢棄危險化學品是指“未經使用而被所有人拋棄或者放棄的危險化學品,淘汰、偽劣、過期、失效的危險化學品,由公安、海關、質檢、工商、農業、安全監管、環保等主管部門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依法收繳的危險化學品以及接收的公眾上交的危險化學品。”。該辦法同時規定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者負責自行對廢棄危險化學品進行回收、利用、處置,但其進口者、銷售者、使用者需負責委托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進行回收、利用和處置,并需向使用者和公眾提供廢棄危險化學品回收、利用、處置單位和回收、利用、處置方法的信息。

新化學物質的管理始于2003年環保總局頒布實施的《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21],該辦法將新化學物質定義為在申報時尚未在我國境內生產或者進口的化學物質,同時規定申報人應當在生產前或進口前向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化學品登記中心提交新化學物質申報表、測試數據報告和測試機構的資質證明等資料。其中,申請表需包含所申報化學物質的名稱、分子結構、測試方法、用途、年生產或進口量、物理-化學性質、毒理學和生態毒理學特性、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污染預防和消除方法、廢棄物處置措施等;所申請的新化學物質的測試數據由境外機構完成,該境外機構需獲得我國主管機關的認可。另外,該辦法還特別規定了新化學物質的生態毒理學數據必須包括在我國境內完成的測試數據,且該測試數據必須用我國的供試生物進行測試。近年來,隨著新化學物質數量的快速增長,2008年,環保部化學品環境管理處就《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的條例進行調整修改后于2010年形成新的管理辦法[22]。新辦法中明確將環境保護置于優先考慮的地位,并充分考慮科技方法和市場規則在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中的作用。在新的管理辦法中,新化學物質的分類由化學物質環境管理專家評審委員會根據其物理特性、人體健康和環境等方面的參數進行確定,并由其暴露程度以及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風險實施管理。在實現分類和管理的基礎上,新的管理辦法依據專家評審委員會的評估提出了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調整實施后的管理辦法使得新化學物質在生產、銷售和進口之前必須充分了解其屬性、監管途徑及其危害控制方法,以便環境免受其危害和污染。該法案的實施對我國進口和新生產的新化學物質的風險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除國家環保部門外,我國質檢部門也實施對進出口化學品的管理。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規定,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負責核發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生產企業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并依法對其產品質量實施監督,負責對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實施檢驗。質檢總局對進出口化學品的管理始于1985年國家商檢局會同國家經貿委、對外經濟貿易部和交通部頒布實施的《海運出口危險貨物包裝檢驗管理辦法》[23]。在此基礎上,國家質檢總局在2004年又下發了《關于加強進出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督管理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要求除對出口危險貨物包裝實施檢驗監管外,還需對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實施鑒別與分類,而鑒別與分類的標準則按照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規章范本》(TDG)進行,對于TDG中明確列明的化學品,需嚴格檢驗其危險特性是否與TDG列明的屬性一致,而對于TDG中尚未列明的且未知其特性的新化學物質,應嚴格按照TDG中有關化學品分類鑒定試驗對其進行分類鑒定。

在實施進出口危險化學品檢驗監管過程中,為了提升我國與全球各國化學品貿易的便捷性,減少進出口化學品管理過程中因技術壁壘造成的貿易損失,2011年質檢總局要求按照《關于在出口危險化學品中進行GHS工作試點的通知》中的規定在直屬檢驗檢疫機構開展以GHS為準則的危險公示信息符合性核查工作,并對出口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進行分類鑒別。除此之外,該通知還要求對進出口化工企業實施監管。質檢總局對進口企業和出口企業在化學品的申報過程中實施不同的監管方法。對于進口企業,其收貨人或其代理人應按照《危險化學品名錄》中的名稱申報,同時還應提供進口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符合性聲明、危險公示標簽和安全數據單樣本,對需要添加抑制劑或穩定劑的產品,應提供實際添加抑制劑或穩定劑的名稱、數量等情況說明;對于出口企業,除了要滿足進口企業提交的申請材料外,還要求提交出境貨物運輸包裝性能檢驗結果單和出口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分類鑒別報告。另外,對于用作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進出口化學品,還需要符合食品安全的相關規定。

在進出口化學品的管理中,國家環保部和質檢部門都需按照《危險化學品名錄》中所列的種類對進出口化學品進行分類、評估、管理和控制;對于未列入名錄中的化學品,環保部和質檢總局在其頒布和下發的管理辦法中都提出了具體的監管措施。例如,質檢總局在2012年3月下發的《關于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檢驗監管有關問題的公告》中規定檢驗檢疫機構對列入國家《危險化學品名錄》的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實施檢驗監管,檢驗內容包括是否符合安全、衛生、健康、環境保護、防止欺詐等要求以及相關的品質、數量、重量等項目[24];2013年12月下發的《關于明確當前幾項進出口工業產品檢驗監管具體工作的通知》中規定,保留在《危險化學品名錄》內的出口電池產品,屬于危險化學品的,根據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檢驗監管規定實施檢驗監管;不屬于危險化學品,但屬于危險貨物的,按照TDG有關要求實施出口危險貨物包裝的檢驗監管,不再實行備案和汞含量專項檢測;在2014年1月下發的《關于明確進出口危險化學品檢驗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則規定,對與危險化學品共用一個海關編碼(HS編碼)的普通化學品,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可不實施檢驗,直接簽發通關單;對以普通化學品名義申報進出口危險化學品等偽報、瞞報行為,則應依法依規予以查處。

隨著我國進出口化學品數量和種類的急劇增加,國務院會同管理化學品的各部門也在調整和修訂《危險化學品名錄》,以適應和滿足我國對進出口化學品實施分類管理的要求。至此,我國進出口化學品管理在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框架基礎上,以《危險化學品名錄》為主要監管對象的方式逐步建立起來。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在進出口化學品的管理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對包括進出口有毒化學品、首次進口新化學物質、大宗原料類化學品以及國內已存在的化學品實施了以批批檢驗為模式的嚴密監管,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化學品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險。因此,盡管我國對進出口化學品的監管起步較晚,且主要以其固有物理和化學危害特性為監管目標,缺乏以風險性評估為基礎的風險管理,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獲取了一些符合我國國情的管理經驗,為將來我國針對進出口化學品的風險管理,尤其是爭取在進出口化學品貿易中以風險管理為基礎的話語權奠定了堅實基礎。

3 進出口工業化學品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for import & export industrial chemicals)

化學品風險評估包括人體健康風險評估和生態環境風險評估,兩者評估的步驟基本相同,區別在于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關注不同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及其暴露途徑。人體健康風險評估關注化學品對人體的毒性影響,常用可接受的日攝入量(ADI)和可耐受的日攝入量(TDI)來表示;根據暴露途徑的不同分為環境暴露、職業暴露和消費者暴露。生態環境風險評估關注化學品通過環境介質對生態系統的毒性效應,一般用預測無效應濃度(PNEC)進行衡量。

對化學品實施風險評估可有效降低或遏制其潛在的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在面對化學品危害特性復雜,種類繁多,生產和使用情況千差萬別的特點下,化學品風險評估可對化學品進行分級分類,篩選出優先管理的化學品。例如。美國環保部在有毒物質控制法案下制定了相應有毒物質排放清單,歐盟在REACH法案的框架下實施的高關注度物質限制清單;對于毒性未知或新申報的化學品,美國和歐盟通常以風險評估指南、模型和數據庫為基礎,對未知化學品進行風險分類和評估。例如美國環保部化學品暴露評估模型中心提供的可用于水生、陸生和多介質途徑下有機物和金屬預測暴露評估技術,其評估范圍涵蓋地下水、地表水、食物鏈和多介質模型;同樣,歐盟化學品生態毒理學和毒理學中心(ECETOC)也提供了眾多的化學品評估模型,涵蓋的物質包含現有化學物質、新化學物質、進出口危險化學品、高產量化學品和低產量化學品等。

發達國家通過法規制度的制定實施,將化學品風險評估這一科學手段提升為法制手段,確立了風險評估作為化學品管理基本依據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并通過不斷推進化學品風險評估的發展,從而使得化學品風險評估的結果更有效地轉化為政府、企業和公眾各方減少化學品風險的有力工具。經過多年來的實踐、總結和不斷發展完善,發達國家對化學品的風險評估已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政策技術體系,這一體系保障了化學品風險評估所需的信息和技術,從而推動了諸如POPs類等高風險化學品在區域內、乃至全球范圍的淘汰。

針對一般化學品風險評估所遵從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同樣適用于進出口化學品的評估。在借鑒國外化學品風險評估先進理念和經驗的基礎上,我國檢驗檢疫部門在實施進出口化學品的風險評估時主要遵從以下技術標準和指南:a)我國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適用進口化學品);b)國際公約、國際規則、條約、協議、議定書、備忘錄等;c)輸入國家或者地區技術法規、標準(適用出口化學品);d)國家質檢總局指定的技術規范、標準;e)相關的貿易合同[24]。在上述技術標準和指南中,質檢總局對進出口化學品的風險評估主要借鑒以下幾個指導文件:

1)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TDG)

TDG是國際上眾多對危險貨物進行鑒定分類的最具權威性的一種方法,其分類鑒定的對象危險化學品及其相關的制品及其外包裝。在TDG中,危險化學品的分類不僅僅局限于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影響,而且還包括危險化學品本身內在屬性對人體或生態造成的潛在影響。例如,TDG針對化學物質的分類中,毒性物質和腐蝕性物質是依據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健康危害進行分類,而雜項危險物質和物品則包含對生態環境具有危害的化學品的分類;除此之外,TDG根據危險物質內在屬性又分為爆炸品、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氧化性物質和過氧化物以及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本身不會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但其內在的物理屬性將會對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例如,甲醇作為常見的化工原料,屬于低毒性的化學物質,在其毒性評估中不屬于毒性物質,但由于其具有低的閃點,當接觸到高溫或外來火源時,其可燃性將會對周圍的人或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

在對未知物品進行分類鑒定時,TDG有相應的標準試驗手冊作為指南進行分類試驗,在符合分類鑒定試驗結果的前提下,危險貨物將被按照不同的危險特性進行包裝和運輸。盡管TDG對包括危險化學品在內的危險貨物分類鑒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其包裝和運輸進行規范,但分類依據綜合考慮了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潛在風險和危害,因此目前在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出口化學品的風險評估中起到指導性作用。例如,最新實施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中,其對危險化學品的分類評估就參考了TDG的主要分類原則和方法,將危險化學品分為爆炸品、氣體、易燃液體、毒害品等七大類,涉及石油原油等大宗資源類商品,天然氣、汽油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還涉及495種可用作食品添加劑的化學品。經評估后的危險化學品及貨物會統一分配到一個由四位阿拉伯數字組成的編號作為其標識,并匹配一個具有危險警示的相形圖,用于后期危險化學品及含有危險化學品的貨物在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辨識,以避免由此可能帶來的危害。

2)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標簽制度(GHS)

與TDG相比,GHS分類鑒定與評估的范圍較TDG廣泛,囊括了幾乎所有領域和范圍的化學品。GHS對化學品的分類評估依據其具有的物理危害、健康危害和環境危害分為28個類別,每個類別下面根據危害程度進一步劃分為幾個等級,以反映一個危險種類內危險的相對嚴重程度。與TDG相比,GHS對化學品的分類更為詳細。例如,GHS中將氧化性物質進一步分為氧化性液體和氧化性固體;有關健康危害的分類中,將毒性物質分為急性毒性、生殖毒性、特定目標器官毒性、生殖細胞致突變性以及致癌性;在生態環境危害分級中,將環境危害物質進一步劃分為危害水生環境—急性、危害水生環境—慢性和危害臭氧層物質。

GHS中有關化學品物理危害的分類鑒別試驗主要參考TDG的實驗和標準手冊,而健康危害和環境危害的分類鑒定試驗,主要依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化學品測試方法》進行分類。該方法將化學品的理化性質、生態系統效應、降解與蓄積特性、健康效應以及殘留特性通過155項試驗方法進行測試,而測試結果將作為GHS對化學品進行分類和標簽的依據。

3)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指南

除采用TDG和GHS的分類鑒定準則外,我國也建立了相應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用以指導對進出口工業化學品的風險評估(表2)。這些標準為我國開展進出口工業化學品的風險評估建立了指導性文件,與此同時,一系列包含分類鑒定評估方法的標準也建立并實施,用以完善我國進出口工業化學品風險評估體系(表2):

表2 我國進出口化學品風險評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體系[25]

Table 2 National Standard & Industrial Standard system for import and export chemicals risk assessment in China

標準號StandardNo.標準名稱Standardtitle類型StandardsortHJ/T154-2004新化學物質危害評估導則Theguidelinesforthehazardevaluationofnewchemicalsubstances總則GuidelineGB/T22225-2008化學品危險性評價通則Generalprovisionsforhazardevaluationsofchemicals總則GuidelineGB/T22234-2008基于GHS的化學品標簽規范LabellingofchemicalsbasedonGHS總則GuidelineGB/T24775-2009化學品安全評定規程Procedureofchemicalsafetyassessment總則Guideline

續表2

GB13690-2009化學品分類和危險性公示通則Generalruleforclassificationandhazardcommunicationofchemicals總則GuidelineSN/T3522-2013化學品風險評估通則Generalprinciplesforriskassessmentofchemicals總則GuidelineGB30000.2-2013~GB30000.29-2013化學品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安全規范--爆炸物、易燃氣體、氣溶膠、氧化性氣體、加壓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反應物質和混合物、自燃液體、自燃固體、自熱物質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和混合物、氧化性液體、氧化性固體、有機過氧化物、金屬腐蝕物、急性毒性、皮膚腐蝕/刺激、嚴重眼損傷/眼刺激、呼吸道或皮膚致敏、生殖細胞致突變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特異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觸、特異性靶器官毒性反復接觸、吸入危害、對水生環境的危害、對臭氧層的危害Rulesforclassificationandlabelingofchemicals,includingexplosives,flammablegases,aerosols,oxidizinggases,gasesunderpressure,flamma-bleliquids,flammablesolids,self-reactivesubstancesandmixtures,pyro-phoricliquids,pyrophoricsolids,self-heatingsubstancesandmixtures,substancesandmixtureswhichincontactwithwateremitflammablegases,oxidizingliquids,oxidizingsolids,organicperoxides,corrosivetometals,acutetoxicity,skincorrosion/irritation,seriouseyedamage/eyeirritation,respiratoryorskinsensitization,germcellmutagenicity,carcinogenicity,reproductivetoxicity,specifictargetorgantoxicity-singleexposure,spe-cifictargetorgantoxicity-repeatedexposure,aspirationhazard,hazardoustotheaquaticenvironment,hazardoustotheozonelayer規范性系列標準,技術上等同GHS就化學品物理、健康和環境危害的28個分類鑒別技術標準Seriesnormativestand-ards,technicallyequiva-lenttoGHSonchemicalsforclassificationandiden-tificationGB/T21565-2008~GB/T21567-2008GB/T21570-2008~GB/T21572-2008GB/T21574-2008~GB/T21582-2008GB/T21611-2008~GB/T21632-2008GB/T21781-2008,GB/T21860-2008GB/T27835-2011~GB/T27836-2011GB/T27842-2011~GB/T27843-2011危險化學品危險性實驗方法,包括磁性、摩擦感度、撞擊感度、爆燃轉爆轟、時間/壓力、易燃固體自燃、易燃液體閉杯閃點、易燃固體燃燒速率、自燃溫度、噴霧劑泡沫可燃性、噴霧劑封閉空間點燃、噴霧劑點燃距離、極不敏感引爆物質的緩慢升溫、極不敏感引爆物質的外部火燒、極不敏感引爆物質的子彈撞擊、易燃液體持續燃燒、金屬腐蝕性試驗、易燃固體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等Testmethodsforphysicalhazardcharacteristicsofhazardouschemicals,in-cludingmagnetism,impactsensitivityandfrictionsensitivityofexplosivesubstances,deflagrationtodetonationtransition,time/pressure,spontane-ouscombustionforflammablesolids,closedcupflashpointofflammableliquids,burningrateofflammablesolids,autoignitiontemperature,foamflammabilityforaerosols,enclosedspaceignitionforaerosols,ignitiondis-tanceforaerosols,slowcook-offtest,externalfiretestandbulletimpacttestofextremelyinsensitivedetonatingsubstance,sustainedcombustibilitytestforflammableliquids,corrosiontometal,flammablesolidswhichincontactwithwateremitflammablegases化學品物理危害特性測試方法標準,技術上等同TDG和GHS中化學品物理危害測試方法Methodstandardsforphysicalhazardcharacter-isticsofchemicals,tech-nicallyequivalenttoTDGandGHStestmethodsonphysicalhazardofchemi-calsGB/T21281-2007GB/T21795-2008~GB/T21796-2008GB/T21800-2008~GB/T21803-2008GB/T21805-2008~GB/T21813-2008GB/T21816-2008~GB/T21818-2008GB/T21828-2008~GB/T21831-2008GB/T21851-2008~GB/T21858-2008GB/T27844-2011~GB/T27846-2011GB/T27849-2011~GB/T27861-2011GB/T29763-2013~GB/T29764-2013化學品環境危害和環境特性測試方法,包括魚類急性毒性分級試驗、藻類生長抑制試驗、魚類幼體生長試驗、魚類胚胎和卵黃囊仔魚階段的短期毒性、魚類延長毒性14天試驗、蚯蚓急性毒性試驗、鳥類日糧毒性試驗、鳥類繁殖試驗、蜜蜂急性經口毒性試驗、蜜蜂急性接觸性毒性試驗、海水中的生物降解性、固有生物降解性、溞類急性活動抑制試驗、魚類早期生活階段毒性試驗、快速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產生試驗、生物富集半靜態式魚類試驗、土壤粒度分析試驗方法、陸生植物生長活力試驗、生物降解篩選試驗生化需氧量、土壤微生物氮轉化試驗、土壤微生物碳轉化試驗、土壤中好氧厭氧轉化試驗、稀有鮈鯽急性毒性試驗、青鳉魚早期生命階段毒性試驗等Testmethodsforenvironmentalhazardcharacteristicsofhazardouschemi-cals,includingfishacutetoxicity,algagrowthinhibition,fishjuvenilegrowth,short-termtoxicitytestonfishembryoandsac-frystages,14-daystudytestonfishprolongedtoxicity,earthwormacutetoxicity,aviandietarytoxicity,avianreproduction,honeybeesacuteoraltoxicity,honey-beesacutecontacttoxicity,biodegradabilityinseawater,inherentbiode-gradability,Daphniasp.,acuteimmobilization,readybiodegradabilityCO2evolution,fishearlylifestagetoxicity,semi-staticfishbioconcentration,particle-sizeanalysisofsoils,terrestrialplantvegetativevigour,biochemi-caloxygendemand,soilmicroorganismsnitrogentransformation,soilmi-croorganismscarbontransformation,aerobicandanaerobictransformationinsoil,rareminnowacutetoxicity,fishearlylifestagetoxicity化學品環境危害特性測試方法標準,技術上等同OECD實施的化學品測試方法Methodstandardsforen-vironmentalhazardchar-acteristicsofchemicals,technicallyequivalenttoOECDtestmethodsonenvironmentalhazardofchemicals

續表2

GB/T21603-2008~GB/T21610-2008GB/T21750-2008~GB/T21754-2008GB/T21757-2008~GB/T21759-2008GB/T21763-2008~GB/T21773-2008GB/T21778-2008,GB/T21804-2008GB/T21786-2008~GB/T21788-2008GB/T21793-2008~GB/T21794-2008GB/T21797-2008~GB/T21799-2008GB/T21826-2008~GB/T21827-2008GB/T24779-2009~GB/T24781-2009GB/T27817-2011~GB/T27831-2011化學品健康危害測試方法,包括急性經口毒性、急性皮膚刺激性/腐蝕性、急性吸入毒性、急性經皮毒性、一代繁殖毒性、皮膚致敏性、急性眼刺激性/腐蝕性、嚙齒類動物顯性致死、毒物代謝動力學、哺乳動物精原細胞染色體畸變、嚙齒動物28天重復劑量經口毒性、21天/28天重復劑量經皮毒性、28天/14天重復劑量吸入毒性、兩代繁殖毒性、慢性毒性、嚙齒類動物亞慢性、亞慢性經皮毒性、亞慢性吸入毒性、生殖/發育毒性篩選、重復劑量毒性合并生殖/發育毒性篩選試驗、哺乳動物骨髓染色體畸變試驗、體內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非嚙齒類動物亞慢性(90天)經口毒性、嚙齒類動物神經毒性、慢性毒性與致癌性聯合試驗、體外哺乳動物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急性經口毒性固定劑量試驗、神經發育毒性、黑腹果蠅伴性隱性致死試驗、急性經皮毒性固定劑量試驗、急性吸入毒性固定濃度試驗、皮膚吸收體內試驗等Testmethodsforhealthhazardcharacteristicsofhazardouschemicals,in-cludingacuteoraltoxicity,acutedermalirritation/corrosion,acuteinhala-tiontoxicity,acutedermaltoxicity,one-generationreproductiontoxicity,skinsensitization,acutedermalirritation/corrosion,rodentdominantle-thal,toxicokineticsstudies,mammalianspermatogonialchromosomeaber-ration,repeateddose28-dayoraltoxicitystudyinrodents,repeateddosedermaltoxicity21/28-daystudy,repeateddoseinhalationtoxicity28/14-daystudy,two-generationreproductiontoxicity,chronictoxicity,repeat-eddoseoraltoxicitystudyinrodents,subchronicdermaltoxicity,sub-chronicinhalationtoxicity,reproduction/developmentaltoxicityscreening,combinedrepeateddosetoxicitystudywiththereproduction/developmentaltoxicityscreening,mammalianbonenarrowchromosomeaberration,in-vivomammalianerythrocytemicronucleus,repeateddose90-dayoraltox-icityinnon-rodents,neurotoxicitystudyinrodents,combinedchronictoxicity/carcinogenicitystudy,in-vitromammalianchromosomeaberra-tion,acuteoraltoxicity-fixeddosedprocedure,developmentalneurotoxici-ty,sex-linkedrecessivelethalinDrosophilamelanogaster,acutedermaltoxicity-fixeddoseprocedure,acuteinhalationtoxicity-fixedconcentra-tionprocedure,in-vivoskinabsorption化學品健康危害特性測試方法標準,技術上等同OECD實施的化學品測試方法Methodstandardsforhealthhazardcharacteris-ticsofchemicals,techni-callyequivalenttoOECDtestmethodsonhealthhazardofchemicals

除頒布實施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外,近年來,我國關于化學品風險評估的科學研究也日益增多,已成為管理部門、評估中心的新的研究熱點。在這其中,不僅有對于風險評估的綜述性研究和介紹[26],還有對危害評估模型[27]、QSAR評估技術[28]、生態毒理[29]和環境基準[30]研究等風險評估相關技術的探討,也有對于諸如人們比較關心的PCBs[31]、PFOS[32]、全氟化合物[33]、短鏈氯化石蠟[34]、重金屬[35]等化學品在不同典型流域、區域的風險評估案例研究;在其他各管理部門,許多與化學品風險管理和評估有關的研究機構就化學品的生產、運輸、貯藏、使用和廢棄等環節中有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模型和實例的研究,許多如化學品交通運輸風險預警&事故概率分析技術[36]、化工園區生產安全與環境風險定性定量評估模型與技術[37]、化學品毒理學動物替代試驗技術[38]、化學品區域環境風險定量評估技術[39]、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化學品環境風險評估[40]等技術為風險管理部門提供了科學而富有成效的指導作用,也為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化學品風險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4 問題與展望(Problems & perspectives)

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化學品管理和評估的經驗和技術欠缺較多,雖然近年來國家已經開始重視化學品對健康和環境的危害,并已頒布實施了較多的標準和技術指南,但由于我國化學品生產、運輸、經營、使用和廢棄的國情較為復雜,距離合理且有效的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尚存在較大的差距,總結起來,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化學品管理和評估覆蓋的范圍不全,風險信息缺乏,評估工作相對滯后。我國是化學品生產和貿易業的大國,而現行有效的《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2013年版)中記錄了45 612種化學品,其中只有3 823種被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2012版),其余絕大多數化學品的危害信息缺乏,其生產、使用、數量、行業和地域分布動態信息不清,化學品生命周期內向環境中釋放的情況缺乏了解,雖然有零散的、碎片化的環境風險評估工作,但系統和深入的風險評估工作較少,無法對化學品的環境管理提供充足的依據;

2)風險評估立法進程緩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化學品立法進程緩慢,缺乏以風險評價為基礎的化學品立法。目前正在實施的化學品風險管理主要局限在“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和“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登記”等少數內容。但面對我國現有數量和種類龐大的化學品來說,尚缺乏有效的法律和規定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風險評估和管理立法進程的滯后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無法有效應對當前化工行業及下游產業風險隱患嚴峻的形勢;另一方面,在發達國家就化學品風險管理日趨嚴格的背景下,我國相對寬松的化學品風險管理法制環境也誘使了國外淘汰的高風險落后化學品向國內的轉移;

3)化學品風險評估基礎和能力較為薄弱。盡管對日益嚴峻的化學品環境問題逐漸重視,并吸引了大批以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為主的科研機構參與到我國化學品風險評估和管理的研究中,但從事化學品環境風險評估的能力和經驗不足,有關化學品危害性測試能力相對落后,具備測試能力的實驗室也無法滿足國際上對同類實驗室的苛刻要求,導致化學品測試結果尚不能被發達國家認可;

4)化學品風險評估的指南和工具缺乏創新性。化學品風險評估的技術性強、需要的信息量大,對比發達國家和組織制訂的大量指南、模型和數據庫,我國在該方面的工作尚處于空白階段,導致國內的風險評估工作只能參考發達國家和組織實施的指南工具或已有的風險評估實踐,盡管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對于需要考慮國內生態環境、人群消費行為等特殊要求的暴露場景文件構建和風險評估研究,則要求科研機構和評估部門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特色的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和技術。

針對上述問題,我國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和組織對化學品進行風險評估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應努力縮小同發達國家在該方面的差距,減少化學品誘發的健康和生態安全事故。在將化學品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由傳統的以污染治理為導向的“被動型”模式向以風險預警為導向的“主動型”模式的轉變過程中,還應該:

1)加快化學品環境管理立法進程。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是目前我國現行最具法律效力的有關化學品風險管理和指導的準則。以該條例為基礎,圍繞化學品管理和評估的各部門也頒布實施了形式不同和內容各異的管理辦法和評估手段,但這些管理制度和指南尚未上升到法律層面,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在借鑒國際化學品環境管理立法動態的基礎上,加快構建以化學品環境風險評價結果為基礎的化學品健康風險和環境風險控制法規;

2)建立和健全化學品風險評估技術規范體系。為保證評估結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應建立完善的化學品風險評估技術規范體系。在借鑒發達國家和組織較為成熟的指南、模型和數據庫同時,更多以國內已有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綜合考慮我國生態環境和工業行業的實際情況,逐步制定和完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化學品風險評估技術指南,開發我國化學品危害性數據庫,制訂適合我國國情的PBT和vPvB判別標準;在充分考察和研究我國不同環境和地域尺度下生態系統暴露模型和人群參考暴露劑量的基礎下,開發我國化學品生產使用排放情況數據庫;

3)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在組織和管理上,以化學品風險管理和評估為主題,以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保護為最終目的,開展專項研究解決目前在風險評估中遇到的關鍵技術問題,加強化學品風險評估相關的專業人員培養、專業科研機構等基礎能力建設,合理高效開展化學品生態危害性評價、暴露評估、特征污染物環境監測與分析等關鍵技術的研究。

[1]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Global Chemicals Outlook: Towards Sound Management of Chemicals [M]. Nairobi, Kenya: GPS Publishing, 2013: 11-19

[2]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Strategic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Chemicals Management [M]. Geneva, Switzerland: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Chemicals Branch, 2006: 3-125

[3] Lawrence R A, Schaefer C. Industrial Chemicals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in Drugs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M]. Schaefer C, Peters P, Miller R K. ed. Third Edition.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15: 847-861

[4]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政府網站事故查詢系統[OL]. (2014-10-23) [2014-10-23]. http://media.chinasafety.gov.cn:8090/iSystem/shigumain.jsp

[5] 王恒志, 劉巍巍. 昆山一金屬制品廠爆炸多人傷亡[OL]. (2014-08-02) [2014-10-31].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4-08/02/c_126825500.htm

[6] 騰格里沙漠遭工業污染:管道插沙中散發著惡臭(圖)[OL]. (2014-09-06) [2014-10-31].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4-09/06/c_126960950.htm

[7] 臺灣查獲“百 t級”餿水油混制食品油案件[OL]. (2014-09-05) [2014-10-31].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05/c70731-25607476.html

[8] TaoM H, Chen L F, Xiong X Z, et al.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widespread extreme haze pollution over Northern China in January 2013: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4, 98: 417-425

[9]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文件 環管[1994]140號 化學品首次進口及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規定[S/OL]. (1994-03-16) [2014-10-31]. http://www.zhb.gov.cn/gkml/zj/wj/200910/t20091022_172481.htm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令第344號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S/OL]. [2014-10-31].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929.htm

[11] European Communities. Council Directive of 27 June 1967 on the approximation of laws, regulations and administrative provision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packaging and labelling of dangerous substances [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67, No 196/1: 234-256

[12] European Union. Regulation (EC) No 1272/2008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6 December 2008 on classification, labelling and packaging of substances and mixtures, amending and repealing Directives 67/548/EEC and 1999/45/EC, and amending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8, L353/1-L353/1355

[13] European Communities. European Commission Technical Guidance Document on Risk Assessment in support of Commission Directive 93/67/EEC on risk assessment for new notified substances and 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 1488/94 on risk assessment for existing substances and Directive 98/8/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concerning the placing of biocidal products on the market [S]. Italy: 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re, 2003

[14] European Union.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s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 (REACH), establishing a 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amending Directive 1999/45/EC and repealing Council Regulation (EEC) No 793/93 and 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 1488/94 as well as Council Directive 76/769/EEC and Commission Directives 91/155/EEC, 93/67/EEC, 93/105/EC and 2000/21/EC [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6, L396/1-L396/849

[15] Chemical Safety Office, Chemical Management Policy Divis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Bureau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Chemical Substances Control Law [S]. Japan: Chemical Safety Office, Chemical Management Policy Divis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Bureau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2010

[16] US EPA. 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S/OL]. (2014-07-14) [2014-10-31]. http://www2.epa.gov/laws-regulations/summary-toxic-substances-control-act

[17]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文件 環管[1994]140號 化學品首次進口及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規定[S/OL]. (1994-03-16) [2015-01-14]. http://www.zhb.gov.cn/gkml/zj/wj/200910/t20091022_172481.htm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591號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S/OL]. [2014-10-31]. http://www.gov.cn/flfg/2011-03/11/content_1822902.htm

[19] 環境保護部. 環境保護部 海關總署 公告 2013年第85號 關于發布《中國嚴格限制進出口的有毒化學品目錄》(2014年)的公告[S/OL]. (2013-12-30) [2014-10-31].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g/201312/t20131231_265886.htm

[20]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 第27號 廢棄危險化學品污染環境防治辦法[S/OL]. (2005-08-30) [2014-10-31]. http://www.zhb.gov.cn/info/gw/juling/200508/t20050830_70766.htm

[21]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 第17號 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S/OL]. (2003-09-12) [2014-10-31].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688.htm

[22] 環境保護部. 環境保護部令 部令第7號 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S/OL]. (2010-01-19) [2014-10-31]. http://www.zhb.gov.cn/gkml/hbb/bl/201002/t20100201_185231.htm

[23] 國家經濟委員會、對外經濟貿易部、交通部、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 國家經濟委員會、對外經濟貿易部、交通部、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頒發 海運出口危險貨物包裝檢驗管理辦法(試行)[S/OL]. (2012-01-14) [2014-10-31]. http://www.aqsiq.gov.cn/xxgk_13386/xxgkztfl/zcfg/200610/t20061026_4825.htm

[24]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 2012年第30號 關于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檢驗監管有關問題的公告[S/OL]. (2012-03-13) [2014-10-31]. http://www.aqsiq.gov.cn/xxgk_13386/jlgg_12538/zjgg/2012/201203/t20120313_239029.htm

[25]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標準查詢[OL]. [2014-10-31]. http://www.sac.gov.cn/SACSearch/outlinetemplet/gjbzcx.jsp

[26] Wang H, Yan Z G, Li H, et al. Progres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risk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chemicals in China [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2, 165: 174-181

[27] Si H, Ji H, Zeng X H.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odel of hazardous chemicals leakage and application [J]. Safety Science, 2012, 50(7): 1452-1461

[28] Liu G S, Yu J G. QSAR analysis of soil sorption coefficients for polar organic chemicals: Substituted anilines and phenols [J]. Water Research, 2005, 39(10): 2048-2055

[29] Chen J N, Yu H X, Liu Y, et al. Eco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of 4-aminobiphenyl using a test battery [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04, 58(1): 104-109

[30] Yang T. Dynamic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based on the optimal clustering criterion - Taking oil spill damage to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an example [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5, 51: 53-58

[31] Wu S, Xia X, Yang L, et al. Distribution, source and risk assessment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in urban soils of Beijing, China [J]. Chemosphere, 2011, 82(5): 732-738

[32] Zhang L, Liu J, Hu J, et al. The inventory of sources, environmental releases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in China [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2, 165: 193-198

[33] Zhao Y G, Wan H T, Law A Y S, et al. Risk assessment for human consumption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contaminated freshwater and marine fish from Hong Kong and Xiamen [J]. Chemosphere, 2011, 85(2): 277-283

[34] Zeng L X, Wang T, Ruan T, et al. Level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hort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in sewage sludge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China [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2, 160: 88-94

[35] Liu G N, Yu Y J, Hou J, et al. A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ecosystem near a lead-acid battery factory [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4, 47: 210-218

[36] Liu L P, Li S X, Fan T J, et al. Transportation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supply chain based on a dual model [J].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 11: 393-397

[37] Peng J F, Song Y H, Yuan P, et al. An novel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the environmental risk sources for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accidents in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 25(7): 1441-1449

[38] Wei R G, Zhao Y X, Liu P Y, et al. Det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exposure concentration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for in vitro toxicological studies [J]. Toxicology in Vitro, 2010, 24(4): 1078-1085

[39] Liu A H, Wu C, Peng X Q. Research on area risk assessment for chemical park based on Domino Effect Model [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2, 45: 47-52

[40] Jiang J P, Wang P, Lung W S, et al. A GIS-based generic real-time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decision tools for chemical spills in the river basin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2, 227-228(15): 280-291

Progress on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for Import & Export Chemicals in China

Han Wei1, Yu Yanjun1, Zhang Yong1, Li Ningtao1, Wang Libing2,*

1. Safety Key Testing Laboratory of the Hazardous Products, Technical Center for Safety of Industrial Products, Tianji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Tianjin 300308, China 2. Technical Center for Huna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Changsha 410004, China

18 November 2014 accepted 9 February 2015

China is one of the biggest countries for chemical production and trade power. A large number of chemical productio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China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for chemical risk management and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adopting experiences from foreign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bout chemical risk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technology, China also gradually carried out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for chemicals in recent years, to cope with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hemical-induced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safety problem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abroad on chemicals management, reviews the chemicals management policies development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issued b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for toxic and import chemicals, new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the discarded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industrial chemicals managed by quality inspection department. Meanwhile, the chemicals risk assessment technology is also summariz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on chemical risk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of chemical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which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China’s chemical risk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import & export; chemicals; risk management; risk assessment; progress

國家863計劃(No. 2012AA06A303);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計劃(Nos. 2013IK214, 2014IK072)

韓偉(1979-),男,博士,研究方向為進出口化學品危險特性分類與鑒定,E-mail: whan@iccas.ac.cn;

*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wanglb1@126.com

10.7524/AJE.1673-5897.20141118005

2014-11-18 錄用日期:2015-02-09

1673-5897(2015)2-142-12

X171.5

A

王利兵(1967—),男,危險化學品及包裝科學博士,教授,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食品安全與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

韓偉, 于艷軍, 張勇, 等. 進出口工業化學品風險管理與風險評估進展[J]. 生態毒理學報, 2015, 10(2): 142-153

Han W, Yu Y J, Zhang Y, et al. Progress on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for import & export chemicals in China [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5, 10(2): 142-153 (in Chinese)

猜你喜歡
風險管理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今日農業(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如何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房地產合作開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雜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現代企業(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本地化科技翻譯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草一区|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91色国产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亚洲精品yxsp|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自拍欧美亚洲|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97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人妖在线|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 91视频| 亚洲成a人片|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天天综合网站|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欧美日本中文|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日韩| 国产人人射|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亚洲三级网站|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尤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美乳|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88av在线播放| h网站在线播放|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新AV天堂| 狠狠干综合|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999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亚洲精品另类|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综合色婷婷|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乱论视频|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国产欧美另类|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