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霞
摘要:簡述了農村中小型豬場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廣大從業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豬場;存在問題;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S8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3-0061-01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生豬養殖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農村的生豬養殖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目前,農民以中小型規模養殖為主。隨著科學養豬綜合配套技術的推廣、普及,促進了養豬業的快速發展,養豬效益也隨之不斷提高。但在農村一些中小型養豬場中,即使是在市場行情很好的情況下,經濟效益也不盡如人意,有的甚至虧本。這其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如基礎設施、飼養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存在問題。如何使農村中小型養豬場走出困境,怎樣才能提高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
1 農村中小型豬場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是資金投入不大,中小型豬場大多數資金投入不高,設施簡陋,設計不合理。二是無法做到全進全出,有的豬場由于豬群小,豬舍產房或保育舍多采用貫通式。不能全進全出是導致反復感染的主要原因。三是保溫與通風相矛盾,中小型豬場豬舍的供溫方式主要有爐火、暖氣和熱風爐等。爐火取暖是直接將炭爐置于豬舍烘火取暖,其缺點是燃煤耗氧,不易通風換氣,造成豬舍內空氣污染大。暖氣片供暖雖然沒有污染,也不消耗氧,但也同樣不方便通風換氣,造成豬舍內空氣污濁,且成本較高。四是抗風險能力弱,大多數中小豬場是單獨生產經營,沒有生產計劃,盲目性很大,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常常造成疫病交叉感染。在生豬銷售方面,經常受經銷商左右,自主經營能力差,抗風險能力弱。五是生產效益低下,在一些中小規模豬場,養豬戶通常是憑傳統經驗進行養殖,養殖觀念落后,比較盲目,因此造成生產效益低下;對養豬業發展形勢和新的生產技術缺乏了解。六是疫病防控措施不到位,豬舍衛生消毒不到位。消毒是豬場主要的生產環節,也是預防豬場傳染病的重要環節,消毒不力也是造成豬場疾病流行的原因之一。七是免疫程序混亂,疫苗接種可以誘導不同年齡階段的豬產生主動免疫。八是藥物保健要恰當,對仔豬而言,在開口料中添加藥物可以以預防仔豬的腹瀉,特別是大腸桿菌等細菌性病原引起的腹瀉,即使是病毒性腹瀉,也需要抗菌藥物控制繼發感染。
2 對策
一是仔豬購進后喂養要循序漸進,剛購進的仔豬,放人欄舍內先讓其自由活動,熟悉新環境,欄舍內經常保持有清潔的飲水供應,待其尋找食物時,可先投喂適量的青綠多汁飼料,以后再喂給少量的全價料,并逐漸轉入正常的育肥階段飼養。二是養殖戶應根據不同消毒要求選擇相應的消毒藥物,如帶豬消毒可選用有機氯、雙鏈季胺鹽,空欄及環境消毒可選用復方戊二醛等。在正常情況下,養殖戶應堅持每周對豬舍和環境進行消毒l次,疫病流行時,應堅持每天消毒,及時清掃豬舍。保持豬舍及用具的清潔衛生。三是養殖戶應做到:養殖戶之間應盡可能不串門:養豬區域禁止外來人員出入,特別要杜絕走鄉串戶的豬販、鄉村獸醫出入于養豬區域;盡可能不到市場上買豬肉,以防止通過豬肉產品帶毒(菌)造成疫情傳播。另外,對病死豬應進行無害化處理(如焚燒或深埋),嚴防病原擴散。五是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免疫接種是預防生豬疫病的有效方法,養殖戶應在獸醫人員指導下,根據生豬生長的不同階段,嚴格按照防疫程序對生豬進行免疫接種,以保證免疫效果。七是切實加強飼養管理養豬是越來越趨于規?;?、專業化,科學養豬要求科學性、實用性。對仔豬、母豬、育肥豬要按照各自的生長發育特點分別管理。九是加強品種改良優良的生豬品種可以縮短生長期,降低飼養成本,提高豬肉品質,增加養殖效益。要注重引進優質長白、大約克、杜洛克等優良豬種改良本地豬種,及時淘汰生產能力低、產仔少、質量差、易患病的母豬;引進優良的長大二元母豬,避免近親交配和過度、重復使用公豬;推廣人工授精技術,提高公豬利用率,增加母豬受孕機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