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永勝,宋超
(1.蚌埠醫學院體育藝術部,安徽蚌埠233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94580部隊理論訓練系,安徽蚌埠233030)
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健身現狀及對策研究
祁永勝1,宋超2
(1.蚌埠醫學院體育藝術部,安徽蚌埠233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94580部隊理論訓練系,安徽蚌埠23303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以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健身狀況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醫生群體的年齡、性別、學歷、體檢、認知、健身參與度等情況進行分析,全面了解蚌埠市醫生群體的健身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議.
蚌埠市;醫生群體;健身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體育和醫學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在醫學康復,預防保健等方面,通過體育手段來促進人的健康,已經深深的影響著醫學的發展.“醫體結合”已經成為現代體育和醫學發展的重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類對健康和運動的需求,進而推動人類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1].在現實生活中,醫生群體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很少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并隨著年齡增大,慢性病呈現高發趨勢.因此,研究如何促進醫生群體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更好的提高身心健康,更好的從事本職工作,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1 研究對象
選取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為研究對象,調查地點為5個市轄區,選擇蚌埠醫學院附院、蚌埠一院、二院、三院等10所醫院,每個醫院抽取20人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從圖書館、中國期刊網中查閱檢索有關“醫生群體健身現狀”、“公務員群體健身狀況”、“教師群體健身現狀”等方面的期刊文獻,并查看了社會學、課程評價等方面的書籍,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豐厚的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設計了蚌埠市醫生群體調查問卷.共計發放200份問卷,回收193份,回收率為96.50%,其中有效問卷187份,有效率為93.50%.
1.2.3 專家訪談法
為了解蚌埠市醫生群體的基本信息、健身項目等情況.本人對蚌埠醫學院、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蚌埠市第一人民醫院、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的教授和專家進行訪談.并根據研究需要,對蚌埠醫學院、安徽財經大學、蚌埠學院體育方面的專家和教授進行訪談,獲得第一手的資料,為本文的研究打下基礎.
1.2.4 數理統計法
根據研究需要,把調查所得原始數據錄入Excel,用軟件進行頻數、百分比、排序等常規分析.
2.1 蚌埠市醫生群體基本情況分析
(1)醫生群體年齡性別情況分析.表1中,醫生群體的年齡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醫生群體的特殊職業特征,作為醫生群體來說,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經驗積累,在實際工作能力也有很大差異.因此醫生群體的年齡分布呈現明顯的職業特征,從整體上看,隨著醫生年齡的增大,身體機能狀況會逐漸下降;另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醫生由于工作年限較長,經濟條件較好,家庭負擔相對較輕,個人業余時間也逐漸增多,因此健身意識需求較強,而年輕人由于受到職稱、家庭、經驗積累等壓力,參與體育鍛煉人數較少.在性別中,醫生群體本身男性醫生多于女性,所以在調查中,男性群體人數多于女性.

表1 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年齡性別情況統計表
(2)醫生群體學歷情況分析.表2中,大專學歷較少,大多為一些年齡大的醫生,而大學本科學歷和碩士研究生學歷最多,這與醫院的發展需求有關,目前蚌埠市醫生群體的學歷要求還是以此類為主.博士研究生較少,蚌埠作為發展中小城市,其在人才引進和優惠待遇方面還有所差距,因此博士研究生的比例相對較低.總體看來,蚌埠市醫生群體的學歷分布情況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情況,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這一層面上.因此,蚌埠市醫生群體可以看做是高學歷群體,他們受到過良好的學校教育,有多年的體育教育經歷,對這一群體的體育健身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學歷知識分子的運動情況.

表2 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學歷層次情況統計表
2.2 蚌埠市醫生群體年度體檢情況分析

表3 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2013年度體檢情況統計表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其具有病情復雜、易反復發作、病程長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轉變及壓力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增加的趨勢,慢性病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2].通過表3可以看出,男性醫生群體和女性醫生群體健康的比例為24.06%.而慢性病群體的比值較高,其中慢性病的排名為脂肪肝(116)、血脂異常(72)、高血壓(61)、咽炎(113)、膽囊息肉(22)、肝囊腫(15),在調查中也發現不少醫生同時患上兩種以上慢性病,健康狀況堪憂.通過對蚌埠市醫生群體的體檢結果分析發現慢性病發病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通過對調查的醫生群體進行生活、工作、飲食、鍛煉等方面的問卷調查得知醫生群體的工作壓力大,經常存在緊張、焦慮、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隨著醫學的發展,越來越重視體育對于人類健康的積極作用,通過體育鍛煉,就可以預防、減緩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作為醫生群體,如何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項急需而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2.3 蚌埠市醫生群體對健身的認知情況分析

表4 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對全民健身計劃認識統計表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是我國一直多年以來推行的一項基本政策,是一項以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與健康水平為目標的全民參與的體育健身計劃,號召人們以極大的熱情去參與體育、鍛煉身心、享受體育樂趣,真正擁有、體現、發揮自己的體育權力和健康權力.全民健身面向廣大人民,普遍關注個體的身體健康,鼓勵個體的發展,為廣大人民體育權力、健康權力的實現提供了切實的保證和途徑[3].表4中,蚌埠市醫生群體對于我國的全民健身計劃了解的還不夠,僅有20.32%的醫生對全民健身非常了解,大多只是了解或者不太了解.一方面說明我國在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的宣傳不夠,全民健身還沒真正宣傳到位,還未讓每一位國人受益,另一方面醫生群體全民健身了解不足,沒有真正體會全民健身對于個體,對于社會的有益之處,因此對于這方面的知識有待加強.調查中還發現,其男性醫生群體和女性醫生群體在全民健身計劃的認識上并無明顯差異.
2.4 蚌埠市醫生群體健身參與度分析
2.4.1 醫生群體健身時長分析
從表5中可以看出,男性醫生群體在健身時長上的投入比女性醫生群體多.原因是女性群體要忙于照顧家庭和工作,在健身時長上比男性要低.此外通過調查發現,女性在健身項目的選擇上也存在一定的誤區,部分女性調查者認為很多的體育項目不適合女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女性醫生群體參與體育鍛煉.
醫生群體以醫院為中心的工作日程安排,常規的節假日對于醫生群體而言并非絕對,醫院一旦人手緊張、輪換值班的安排或者緊急處置都會以時間作為犧牲的代價,無法保障準點上下班以及公共假日的休息,難以使身心因長期緊張的工作帶來負面壓力得到徹底緩解與釋放,何況非規律性的、非生物鐘的調整效果要差多,按照常規的時間安排醫生群體運動似乎有一定難度.總而言之,醫生群體自己支配的自由時間稀少、分散、不固定,這也就給他們參與體育鍛煉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因為體育鍛煉是需要長期有規律性的活動,如何讓這兩者實踐有機銜接到一起是很困難的,在健身時長、地點、項目的選擇上都要做出積極調整.
2.4.2 醫生群體健身次數分析
從表6可以看出,蚌埠市醫生群體大多能每周參與1次-2次,其所占比例為60.96%,另外每周達到3次及以上的為30.48%,從體育人口的標準來看,蚌埠市醫生群體的鍛煉頻度形勢不容樂觀.實地調查中發現絕大部份醫院由于建筑面積所限,室內與室外的體育活動場地空間非常狹小,尤為嚴重的醫院絕大空地似乎都被停車的車位占據,再向醫院擁擠不堪公共空間去尋找體育鍛煉的場所也是不現實.選擇非醫院場所進行運動,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非醫院場所的健身極大限制了醫生群體的健身次數.醫生群體工作性質決定了體育鍛煉地點應當符合就近、方便原則,現實情況中工作地點健身設施的不足是嚴重影響醫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因此,醫療場所應當開辟出滿足醫生健身的場所,提升他們健身的積極性.

表5 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健身進行時間統計表

表6 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健身次數統計表
2.5 蚌埠市醫生群體健身基本情況分析
2.5.1 蚌埠市醫生群體活動場所分析
醫院本身并沒有專門為醫生及其他醫務人員提供健身場地和器械的必要,專家訪談調查中透露的信息表明,修建體育鍛煉的場地和購置器械的可能性極低,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王洪巨院長說:“在現今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某某醫生在醫院自己球場上或其它場地上打球或鍛煉,即使是下班以后病人或病人家屬也不會答應和理解,何況醫院修建運動場地與嚴重的病床缺乏的矛盾無法調和.”實地調查中發現絕大部份醫院由于建筑面積所限,室內與室外的體育活動場地空間非常狹小,尤為嚴重的醫院絕大空地似乎都被停車的車位占據,再向醫院擁擠不堪公共空間去尋找體育鍛煉的場所也是不現實.因此,向社會上尋求合適的健身場所是醫生群體健身的主要途徑.在調查中發現,蚌埠市醫院大多分布在市中心較為繁華地段,這一地段同時也是健身產業的集中區域,因此很多的醫生可以在附近尋找到滿足自己健身需要的場所.此外,醫生群體居住的小區大多設施較為完善,配備一定的健身器材和設施,也是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地點.
2.5.2 蚌埠醫生群體健身項目分析
從表7可以看出,蚌埠市醫生群體無論是男性醫生還是女性醫生,都是以散步作為主要的運動內容,但在其他項目的選擇上,有所差別,男性比較喜愛相對有對抗性的項目,女性喜愛相對靜止性的項目.
男性醫生選擇散步、跑步和球類項目作為運動項目比較廣泛,其位居第一位的就是跑步和散步;球類中以籃球項目作為運動項目的較多,占12.24%,主要是籃球運動對于男性來說,場地器材較多,便于開展;小球類如羽毛球和乒乓球運動項目人員也較多,分別為10.20%和9.52%,小球作為室內運動,對經濟條件要求較高.
女性醫生選擇的運動項目也比較廣泛,其中也以散步做為最主要的健身項目,占到了28.97%,散步相對跑步來說運動量較小,便于進行.瑜伽和健身操在調查對象中開展較為廣泛,因為醫生收入水平較高,下班后女性進入俱樂部選擇瑜伽和操類作為健身項目比較廣泛,同時也說明了女性醫生更加注重個人的氣質、身材等外在的表現.在調查的球類中,也以羽毛球和乒乓球為主要運動項目,其分別占到了10.28%和7.48%,小球類項目由于不受天氣,年齡等限制,對于個人的身體素質的要求相對其他項目來說較少,在便于開展的同時也深受女性醫生的喜愛.大球項目由于對抗性較強,并需要人員組織等,因此女性醫生選擇較少.

表7 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健身項目統計表
3.1 結論
(1)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健康狀況堪憂.男性醫生群體和女性醫生群體中慢性病的比例較高,且年輕化的趨勢明顯.其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最常見.
(2)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參與運動健身的態度較為積極,但健身次數和健身時間較少,健身強度較低,低于國家體育人口標準,對全民健身計劃的了解相對較少.
(3)安徽省蚌埠市醫生群體健身場所、健身形式單一,主要是體育收費場館,但是由于經費等因素,設施大都簡陋,場地狹小等,難以滿足醫生進行健身鍛煉的需求;在健身項目的選擇上,有待進一步的開發和倡導.
3.2 建議
3.2.1 醫生群體健康狀況應該關心
醫生群體的健康狀況不單與醫生群體個人有關,還與社會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息息相關,通過蚌埠市醫生群體的體檢結果可以看出,醫生群體的身體狀況有必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在身體恢復健康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積極接受藥物等治療,另一方面應積極進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早睡早起,不吸煙、喝酒等等,同時健身活動對于醫生來說,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針對醫生的健康狀況,作為醫生個人不單要投入到運動中去,作為醫院、管理部門也應該聘請一些體育保健方面的專家,針對醫生群體的疾病,通過制定科學化、個性化的運動處方,來促進醫生群體的健康水平.
3.2.2 醫生群體健身意識應該強化
體育健身意識的強弱對體育健身行為起促進或阻礙作用,因此培養良好的體育健身意識是促進養成體育健身習慣的重要條件.[4]醫生群體在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一方面應提高利用業余時間從事體育鍛煉的可能性,不斷加強各種體育知識和技術的學習,增強鍛煉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各種體育組織、醫院工會組織的體育活動,樹立體育終身化的鍛煉意識,把從事體育運動當作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提高個人身體素質的同時,也是為推動醫生群體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做貢獻,借以推動我國的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
3.2.3 醫生群體健身活動應該引導
政府和醫院應采取一些引導性的措施,來推動醫生群體健身活動的終身化和實現全民健身,一方面在人才的引進上,可以在醫院引進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為全民健身的導向性力量,社會體育指導員既能對社區體育進行指導、管理和維護工作,又能為全民健身理念起到一個宣傳作用[5].體育健身是一項科學化、專業化的學科,其醫生群體在技術的學習、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必須有專業的人員進行指導和教學.因此,將社會體育指導員引進到醫院指導醫生群體進行科學的健身活動,對于醫生群體從事體育活動具有很好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通過聘請有關的體育方面、健康方面的專家深入到醫生群體活動的第一線,走進醫院,向醫生群體進行專業化的體育指導.
3.2.4 醫生群體健身投入應該加大
各醫院的領導應提高認識,加大對于體育健身的投入,并積極投入到體育健身的活動中去,在其投入上,既包括對于職工參與體育的資金支持,也包括對于體育設施和場地的改善,維護.資金的投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醫生群體的福利待遇,讓醫生群體有更多的從事健身活動的資金支持,同時舉辦各種體育比賽,對于比賽成績突出的醫生進行資金獎勵.對于場地設施的建設,主要是改善醫生群體的活動場所,并對于醫生群體的活動場所和體育器材進行改善和維護,使醫生在參與體育健身時有更多的活動內容和活動空間.
[1]鄧建偉,林騰,孫從永,劉軍,陳丹.“醫體結合”在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中的應用[J].體育科研,2013(5):91-94.
[2]張松群.社區居民慢性病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119-120.
[2]劉春燕,白少雙.試論《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對人文精神的詮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21-22.[4]畢偉華,高頌平.影響社區老年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05(3):79-81.
[5]鄭偉.鄂州市全民健身現狀與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Research on the Doctors GroupFitness in Bengbu of Anhui Province
QI Yong-sheng1,SONG Chao2
(1.Department of Sports Arts,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233000; 2.Department of Theoretical Training,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94580 Army,Bengbu,233030,China)
In this paper,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expert interview,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taking the doctorsgroup fitness condition in Bengbu ofAnhu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ge,gender,education,physical examination,cognitive,and fitness participation of doctors group,we can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the present fitness situation of doctors group,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Bengbu city;doctors group;fitness
G806
A
1672-2590(2015)06-0129-06
2015-10-08
蚌埠醫學院校級課題(BYKY14115sk)
祁永勝(1979-),男,青海西寧人,蚌埠醫學院體育藝術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