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蓉, 雷敬炎, 楊旭升, 劉 超, 喻 芳, 夏建潮
(武漢大學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 湖北 武漢 430071)
?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
有益的探索 成功的經驗
朱娟蓉, 雷敬炎, 楊旭升, 劉 超, 喻 芳, 夏建潮
(武漢大學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 湖北 武漢 430071)

為了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作用發揮到理想狀態,湖北省各高校在規范實驗教學內容、創新實驗教學體系、優化實驗隊伍結構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和經驗。但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建議制定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發展規劃,加快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同等待遇的長效機制, 從而規范和完善實驗教學體系,促進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探索; 頂層設計; 信息平臺
開展本科院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是《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1],也是“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2]。
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作用:① 促進高等學校和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驗教學觀念[3]。② 建立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體系,建設滿足現代實驗教學需要的高素質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儀器設備先進、資源共享、開放服務的實驗教學環境[4]。③ 建立現代化的高效運行的管理機制,全面提高實驗教學水平,為高等學校實驗教學提供示范經驗,帶動全國高等學校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5]。
自教育部2005年發布了《教育部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號)文件[6]以來,“十一五”期間,全國共評審出50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涵蓋32個學科門類[7],湖北省共評審出3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覆蓋全省14所高校[8]。
為了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作用發揮到理想狀態,湖北省各高校都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思考。
1.1 概 況
“十一五”期間,湖北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是以部(委)屬院校優勢學科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為龍頭,以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為骨干;以武漢地區為輻射中心、以湖北省其它地區為輻射帶的遍布省內33所高校的資源共享網絡。湖北省已經建立了學科門類齊全,學校類型多樣、地區分布合理的多層次實驗教學示范體系,為促進全省高校創新人才和應用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2 校際分布情況
湖北省有部(委)屬高校8所,每所部(委)屬高校都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總計27個,僅武漢大學一所高校就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部(委)屬高校擁有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數量占全省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總數(33個)的81.82%,部(委)屬院校優勢明顯。
1.3 地域分布情況
武漢地區是湖北省高校集中的地方,占到高校總數(部屬高校8所,省屬本科院校32所)的72.5%,武漢地區高校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數量為30個,占到全省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總數的90.9%。
1.4 學科分布情況
湖北省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涉及到21個學科門類,占到全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評審學科數的63.64%,學科覆蓋面較廣,僅在力學、計算機、動物、農林工程、資源勘探、藥學、輕工紡織食品、能源動力類等9個學科門類沒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分布,凸顯了湖北省高校優勢學科在實驗室建設中的引領地位。
2.1 校企結合,提高實驗隊伍水平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需要一批高學歷、高素養的實驗教師隊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湖北省各高校大膽創新,不斷優化實驗技術隊伍結構。例如各高校都相應制定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在崗位聘任、人才培養、職稱晉升等方面的鼓勵政策和措施,鼓勵高水平教師和技術人員從事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改革,穩定實驗教學隊伍,調動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華中師范大學專門設立實驗教學校聘關鍵崗位,其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負責人為校聘一類崗位,享受6萬元/年崗位津貼。
專業實驗教師隊伍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但實際操作創新能力往往是他們的短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湖北省各高校采取“引進、培養、聘請”三結合的方式,加強校企結合,把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作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資源,把企業作為加強和提高教師工程技術素養的重要基地,構建“教師—工程師”雙師型實驗教師隊伍[9]。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對于新進校的青年教師,實施“教師深入企業行動計劃”,全職到東風汽車公司服務1年,同時,聘請東風汽車公司企業高管、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和具有工程教育經驗的名師到學校兼職或做講座,充實和提升實驗隊伍水平。中南民族大學民族美術實驗教學中心特聘國家一級工藝美術師汪為義、湖南土家織錦大師葉英、湖南民間工藝美術師劉代娥、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漢繡工藝大師楊小婷等民間工藝大師為專兼職實驗教學指導老師。
目前,湖北省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專職教師1 871人,兼職教師1 688人,實驗技術人員581人,立項建設期間新增實驗技術人員74人。專職實驗隊伍中碩士以上學歷占68.53%,高級職稱占58.2%,50歲以下占72.89%,隊伍的結構得到較大改善,并正在逐步形成以學科帶頭人或骨干教師帶頭人的教學和科研結合、專職與兼職結合的較穩定的、高水平的實驗教師隊伍(見圖1)。


圖1 湖北省“十一五”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隊伍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分布圖
2.2 加強教材建設
長期以來實驗課程缺少規范化、標準化教學內容,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湖北省各高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建設期間,主動適應創新性人才培養需求,配合人才培養計劃編制高水平實驗教材。據統計,湖北省“十一五”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立項建設期間自編教材和講義超過230種。華中科技大學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編寫出版了電工電子系列實驗教材23本,其中《電子技術基礎(模擬、數字)》(第4版)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國內發行量幾百萬冊;《電子線路設計·實驗·測試》(第2版)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國內發行量幾十萬冊。武漢大學生物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立項建設期間主編出版9部實驗教材,參編2部實驗教材,其中國家“十五” 規劃教材2部。另有1部入選“十二五”規劃教材,實驗教材發行總量達30余萬冊,被112所兄弟院校使用。
2.3 扎根荊楚
湖北省是歷史上楚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傳統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豐富。中南民族大學民族美術實驗教學中心立足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傳承,以現代科技為動力,融合轉化民族技藝,充分發揮民族文化特色,將湖北省獨特的楚文化元素和技藝融入民族美術實驗教學。著力轉換少數民族傳統美術資源,充分汲取南方少數民族民間美術與手工藝資源,以學生的藝術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構建以“利用、融合、轉化、提高”為特色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開設土家織錦、紅安刺繡、黃梅挑花、民族服飾、楚漆藝制作等特色民族、民間美術課程10余門,實驗教學項目300多項,優化實驗項目76項,實驗項目年更新率達5.1%。
3.1 加強頂層設計
湖北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十分注重加強頂層設計, 2003年啟動了全省高校基礎課實驗示范中心建設。2005年開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后,在全國率先制定指導性政策,明確了“統一規劃、分步建設、優化管理、資源共享、逐步提高、創建特色”的建設思路。2005年,湖北省下發了《省教育廳關于開展湖北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鄂教高[2005]14號),同時,將示范中心建設工作納入湖北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五”和“十一五”發展規劃以及《省教育廳關于實施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與質量提高工程的意見》(鄂教高[2007]7號),形成了“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發展格局。
湖北省在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過程中,注重發揮湖北省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的作用,按照學科大類,依托國家級、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指導和規劃示范中心的特色發展。湖北省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學科組圍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實驗隊伍建設與培訓、實驗室安全管理、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等主題開展了各種學術交流、經驗交流和校企交流等活動,為全省示范中心建設提供決策咨詢,促進了教育行政部門、高等學校、企業行業之間的交流,更好地發揮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示范輻射作用。
3.2 重投入,打基礎
圍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目標,統籌調配優質實驗教學資源,不斷改善實驗教學條件與環境。近5年,湖北省安排近2 00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全省高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鼓勵相關高校自籌資金投入示范中心建設,各高校配套經費投入近5億元,用于改善實驗環境,添置或自主研制儀器設備,為實驗教學提供了先進的平臺設施[10]。通過對湖北省“十一五”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進行問卷調查,湖北省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立項建設期內建設及運行經費總數達49 003.29萬元,其中學校投入經費29 870.47萬元,占到60.95%。
截止2011年,湖北高校實驗室總面積209.67萬m2,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107.71萬臺(套),總值105.78億元[11]。湖北省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室面積27.92萬m2,占湖北省高校實驗室面積的 13.32 %;儀器設備97090臺(套),總值13.28億元,占湖北省高校教學儀器設備總值的12.56 %;儀器設備生均值達到11 256元/生。
3.3 加強信息化建設
實現優質實驗教學資源的充分共享與利用,關鍵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設,從而使各種有限的教學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并存繼起。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湖北省投入專項經費建立了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網絡平臺,各高校也分別建立了本校的示范中心網絡平臺,實現了項目申報評審的網絡管理、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實驗室開放預約管理和實驗教學資源的信息化管理[12]。很多高校還購買或自主研發了多種教學模擬軟件,將實驗課程和課件全部上網,學生可以自主在線學習各類實驗項目,也可以在線和教師及技術人員互動交流,真正將實驗課教學拓展到課堂以外,也便于各高校之間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為學生的學習和各高校實驗教學經驗交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了先進的教學軟、硬件平臺和管理系統,配備了豐富的數據庫資源,構建起了現代化的、完備的實驗教學平臺體系以及高度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實驗教學輔助、管理體系。
3.4 改革實驗教學體系,教學成果裴然
湖北省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根據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特色定位,堅持突破傳統實驗教學方式,整合校內各種實驗教學資源,樹立以學生為本,構建符合學科特點的創新實驗教學新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實驗研究、探索的興趣和積極性,建立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體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固體礦產勘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立了基于探、采、選一體化的包含四個模塊、四種類型的實驗教學體系。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化工清潔生產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形成了集資源有效開發、化工清潔生產、環境保護與監察三位于一體的“三實一創”實踐教學體系。武漢音樂學院音樂表演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整合出融課內課外、臺上臺下、校內校外、國內國外的開放性實踐實驗教學模式,開展與課程體系配套的綜合考評體系建設。華中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實驗教學中心將“基礎性實驗-提高性實踐-創新性科研-實戰型拓展”四個階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該中心《以淡水漁業產業為導向的水產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的成果獲得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艱苦的努力和創新,必然結出豐滿的碩果。湖北省3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立項建設期間內承擔實驗課程1 530門,實驗項目7 721項,其中新增實驗課程292門,占全部課程的19%;新增實驗項目1 412項,占全部實驗項目的18%;新增創新性實驗項目1 252項,占新增實驗項目的80%以上。每學年承擔本科生實驗118 087人,總人時數達到1 108.97萬。每學年接收教學計劃外學生23 320人,占總人數的19.75%,人時數達121.81萬。承擔實驗教學研究項目1 066項,其中省級以上324項;獲得教學成果獎300項,其中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60余項。教師發表實驗教學研究論文1 794篇,其中實驗技術人員發表論文538篇。實驗教師承擔科研項目8 208項,獲得科研成果獎328項,支撐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2 461個,指導學生發表科研論文3 282篇,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 513項、專利266項。
4.1 成績說明過去,問題影響未來
湖北省在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過程中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必將影響未來。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六重六輕”,即“重申報,輕建設”、“重結果,輕過程”、“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硬件,輕軟件”、“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具體表現為:許多學校在申報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時竭盡全力,甚至是舉全校之力來開展申報工作,當批準立項建設時,建設過程卻不盡人意;實驗技術隊伍本身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業務水平不能適應學科發展迅猛, 實驗技術人員的崗位設置、績效考評、福利待遇以及職稱評定等政策還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 實驗教學存在著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多、探索性創新性實驗少, 教師主導多、學生自主互動少等現象沒從根本上改變。
4.2 攻艱克難,再創輝煌
針對上述“六重六輕”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 制定發展規劃,規范建設標準。古人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13]。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就應該有一個國家標準規范其內涵和外延。我們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政策的激勵使已建成的示范中心不斷進取。另一方面也要創造條件使示范中心真正能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因此,建議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從創新人才培養的國策高度去統籌規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出臺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指導性意見。建立評估制度,激勵示范中心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推進內涵發展,并明確規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示范引領作用、輻射作用的目標、內容及要求。
(2) 加大經費投入,確保優質資源開放共享。每年各級財政投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經費仍然不足是不爭的事實。由于觀念認識區別、地理位置差別、學校政策差異,以及實驗教學經費核算、工作量認定等方面的管理規范還需完善等原因,存在著各高校在校內實現開放共享易、校外開放共享難,在計算機網絡實現共享易、實際操作難等現象,無法充分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在加大對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經費投入的同時加強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引進商業化公司參與,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做到優質資源的共享。
(3) 確保實驗技術隊伍穩定。建議教育行政部制訂相關政策,進一步引導高校重視和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鼓勵高學歷人才安心實驗教學和實驗技術工作,促進理論教師和實驗教師的互通互融,改善實驗技術人員待遇。在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教學名師評選中適當增加實驗教學團隊和教師的評選比例,在國家級精品課程評選中單列實驗教學精品課程項目,鼓勵更多教師重視、參與、承擔實驗實踐教學活動。
(4) 規范和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促使了實驗教學體系的完善和發展,但是,全國統一的學科或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尚未形成,高校各自為戰,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精細化[14]、教學環境人性化[15]、教學管理科學化,還有待于加強。因此,教育部可組織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及全國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各專業的實驗教學體系大綱給與修訂和完善,并建立實驗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16]、專職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工作業績評價體系等,從而規范和完善實驗教學體系。
[1] 國務院. 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Z]. 國發[2004]5號.
[2] 教育部,財政部.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Z]. 教高[2007]1號.
[3] 湯永杰, 趙明憲. 搭建實踐教學平臺 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J]. 中國高等教育,2005(Z2):42-43.
[4] 賈更新,劉曉菊,劉愛玲. 開放式電工電子實驗室建設實踐[J].實驗室科學,2008(1):135-137.
[5] 朱珊娜,李書琴,安福定,等.省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與發展[J].時代教育,2013(23):194-195.
[6]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Z]. 教高[2005]8號.
[7] 王興邦. 認真總結,提升理念,凝練成果,突出特色,迎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驗收[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4):1-5.
[8] 湖北省教育廳. 省教育廳關于做好“十一五”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驗收工作的通知[Z]. 鄂教高〔2012〕17號.
[9] 郭雙華. 訪問工程師制度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S1):52-53.
[10] 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教育廳關于報送“十一五”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驗收工作報告的函[Z]. 鄂教高函[2013]7號.
[11] 湖北省教育廳. 湖北省高校實驗室信息統計數據(2010-2011學年)[EB] .中國教育統計網--高等學校實驗室信息統計,2011-11-15.
[12] 王 嫻,劉 暢,牛 驍. 實驗教學及資源信息化管理平臺的研究與實現[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3):201-204.
[13] 俞發亮.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芻議作文教學的備課[J].中學語文教學,2012(8):22-24.
[14] 付 萍, 黃 秀. 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精細化的實踐與思考[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9(8):20-21.
[15] 潘榮華. 以人性化管理營造和諧教育教學環境[J].中國教育學刊,2012(S2):56-58.
[16] 郭 劍, 陳燕靈, 鮑洪剛.關于校級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思考 [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4):126-128.
The Helpful Exploration an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ZHUJuan-rong,LEIJing-yan,YANGXu-sheng,LIUChao,YUFang,XIAJian-chao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China)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role of national-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have achieved delightful performance and experiences. After a series of active explorations and reforms o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normaliz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s, innov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m's structure,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exploration; top-level design; information platform
2014-10-15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
朱娟蓉(1979-),女,湖北武漢人,碩士,主要從事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Tel.:027-68772415;E-mail:juanrongzhu@whu.edu.cn
夏建潮(1954-),男,湖北武漢人,處長,主要從事高校實驗室及設備管理。
G 642.0
A
1006-7167(2015)08-01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