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峰, 蔡 英, 王海龍, 郝保水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計算機學院, 北京 100101)
?
·實習與實訓·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
王鐵峰, 蔡 英, 王海龍, 郝保水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計算機學院, 北京 100101)

實踐是培養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實踐基地建設在人才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針對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有關內容,建設了四層次企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每個層次的實踐內容。在此基礎上調整培養計劃,以適應面向企業需求的把需要工作的人培養成工作需要的人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在硬件投入上北京市教委、學校和企業所給予的大力支持。分層的企業實踐的管理體制建設。企業對實踐基地建設的認識。
四層次企業實踐教學體系; 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教學培養計劃改革
實習是培養工科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是促進知識轉化、知識拓展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教學手段[1]。把需要工作的人培養成工作需要的人,實現就業的零適應期,是全國各大應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認真思考的普遍問題[2]。各高校都十分重視校外實習和實踐基地的建設,都認識到基地在現代本科教育中的突出作用。2009年,計算機學院的校外生產實習基地作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代表獲得了北京市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稱號[4]。從2010年開始經過3年多的努力于2013年5月被教育部列為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名單中[3]。到2014年9月止,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水平比2009年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下面對軟硬件建設逐一研討。
2010年之前稱為生產實習,它的教學體系設計了三個階段,時間1周。分為參觀、硬件電裝、軟件測試。生產實習的參觀使學生獲得了本專業國內、外科技發展現狀的最新信息,激發他們從實踐中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為今后的學習和將來從事的技術工作找方向。硬件電裝是參與實際產品的生產,使學生學習和了解電路板從原材料到成品批量生產的全過程以及生產組織管理等知識,培養了他們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培養了把書本理論知識加以驗證、深化、鞏固和充實的能力,培養了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繼專業課的學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軟件測試通過生產實習的軟件測試教學,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了感性認識,學到從書本學不到的專業知識,并能獲得行業頒發的黑盒測試證書[4-5]。
1周生產實習的優點是緊湊,企業負擔小,管理上輕車熟路,雙方投入的精力、時間、成本等都比較可控, 學生也能學到新知識。但作為計算機行業,它的工程背景非常突出,團隊合作至關重要,特別需要一個項目的完整開發過程才能真正達到用人企業的人才需求 ,這不是1周生產實習所能作到的。
軟硬件開發都需要周期,一個一般項目需要1~3月的時間,合算下來15周以內,一個學期的時間是完全滿足了。接下來就是改革,改革永遠需要犧牲,為更好培養學生讓他們獲益而犧牲教師的個人利益是改革的關鍵一步。
很多工科院校人才培養計劃多年不變,很難緊跟社會技術快速發展的步伐,造成課堂知識落后于市場需求,學的用不上,用的沒學到[6~8]。
原有教學培養計劃只有1周的生產實習時間,放在第六學期,為了讓學生參與項目的全過程,或部分過程,就必須擠出6~15周時間,因而壓縮學時、調整課程安排成為了改革的首要任務。改革過程是痛苦的、激烈的、甚至是殘忍的。經過聘請校內外專家,特別是生產實習基地第十五研究所專家反復論證、多次討論,全體教師從學生利益著想,犧牲個人學時和課程,最終決定擠出一個學期時間即第7學期作為企業實踐學期,與第8學期的畢業設計銜接,可以讓學生有1年的實踐機會,從而完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完成卓越工程師計劃的教育質量。
新培養計劃方案考慮到三類學生:① 要考研的學生,占25%左右;② 有能力參與整個項目開發的占30%左右;③ 其余大多數是有不及格科目和能力一般的同學。
第7學期的教學計劃分為選項,① 選擇上課:含一門Web程序設計課,一門選修課,一門生產實習;主要為考研的同學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在校學習,同時也能接觸社會到實習基地進行一周的生產實習。② 選擇6周的企業實踐:6周企業實踐,頂替當前學期的6個學分(前面上課形式);可以參與一個短項目的全過程或項目的主要過程或項目周期的階段功能開發等,它適合有1或2門不及格課程的學生或開發能力有限的學生而設計的企業實踐;對于有不及格課程的學生,6周企業實踐后還有一段時間可以補以前不及格的課程。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如果6周企業實踐效果好,實習單位會繼續留下實習。③ 選擇15周的企業實踐:15周企業實踐,頂替當前學期的15個學分(前面上課形式),其中9個學分是獎勵,6個學分是當前學期學分(前面上課形式);參加15周的學生必須沒有掛科,具有一定開發能力,要參與產品開發全過程。并規定進行程序開發。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的企業實踐基地依托單位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五研究所,該單位的特點是涵蓋計算機技術領域廣泛,是國家重大信息系統總體設計和工程建設的牽頭單位,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系統集成商之一,并代表國家行使計算機和安全產品質量監督檢測[13],還有國內先進的印制板生產線,甚至連高級別專用機柜都生產,總而言之,計算機鄰域門類齊全。對于我校計算機學院來講十五所確實是最佳選擇。
由于企業實踐基地單位門類齊全對于生產實習、6周企業實踐、15周企業實踐、畢業設計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提供了巨大幫助。
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中共設計了四層次的教學體系:第一層次生產實習,第二層次6周企業實踐、第三層次15周企業實踐,第四層次是畢業設計。隨著層次的提高學生參與實踐內容深度在提高,融入企業程度越高,實踐能力越能滿足企業需求。四個層次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多數參加生產實習,次多數參加6周企業實踐,少數3年內成績達到要求的學生參加15周企業實踐,更少數同學完成畢業設計。最后優秀者留在企業工作。
第一層次生產實習教學內容設計已介紹[5]。
6周實踐是第二層次的企業實踐,教學內容可以設計成階段完成的任務。在PCBA中心安排工藝工程師應該具備的知識內容,元件整形設計、產品檢驗內容、焊接技術等。在嵌入式系統設計中心設計了嵌入式系統硬件的檢測內容,如烤機、系統運行、測試方案等。在其他軍工科室進行6周的實際軟件測試,包括編寫邊界測試、安裝性測試、兼容性測試的相關測試用例,編寫測試需求規格說明,會使用測試工具QT等。
以項目驅動形式設計教學內容[11]。15周足夠一般項目的開發周期,學生可以從頭到尾參與完成一個任務,學到項目開發中項目組涉及到的技術、管理、團隊和融洽等各方面的知識,達到更高一級的企業實踐目標,讓學生完全融在實戰環境中,開創了新的實踐教學體系。例如15周的軟件開發,可以經歷一個項目的完整周期,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代碼實現→軟件測試→上線。
畢業設計,教學內容仍然是參與項目開發,但重點放在人才的雙向選擇上,即單位考察學生的全面性,學生考察企業是不是適合自己。
該基地自2009年掛牌以來進行了大量經費投入,不斷充實實踐體系與環節建設,北京市和學校共計投入442萬元。電子科技集團第十五研究所投入了800萬元(企業為自己生產的投入,但這些投入是實習用到的設備),為具有創新特色的企業創新實踐的四層次架構的落實與實施,奠定堅實的軟硬件環境基礎。具體投入如表1所示。

表1 經費投入列表
開展6周和15周企業實踐需要一個嚴格的管理過程與機制[9],雙方經過研究共形成8個管理制度文件,見表2。
有了嚴格的過程管理就能保證6周和15周企業實踐的質量[10]。企業實踐結束后,要組織答辯,由3名以上教師組成答辯小組,類似于一個小的畢業設計答辯。
近4年來不完全統計,由于在15所進行生產實習和企業實踐,15所把優秀的學生招聘入所,就地解決了部分人才問題,單從計算機學院就招到30人入所就職。所以十五所認識到生產實習和企業實踐雖然投入了人力物力,但得到了人才,自認為是受益方。學生在基地學到了實用知識獲得了經驗,是最滿足的一方。而學校得到了一個培養人才的優秀校外實踐基地,雙方達到真正的良性合作模式[13-15]。

表2 管理文件列表
基地建設的好壞關鍵在企業,目前國內許多本科院校都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但基本是流于形式,在實踐操作中容易陷入“校熱企冷”的困境[2,12]。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基地建設主要是從企業用人的角度深度理解學校搭建人才培養平臺的作用,讓企業有利可圖才能建設高水平的校外實踐基地。目前6周和15周的企業實踐都是帶薪實習,到達了企業自愿學生滿意雙贏局面。只有這樣校企合作才能長久。
[1] 周龍昌,陳小鵬,王琳琳,等.精心設計實習內容 提高認識實習教學質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4):113-115.
[2] 蘭 虎,楊麗麗,陶祖偉.校企合作創建課程實訓新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8):192-19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關于公布地方所屬高校“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的通知,教育司函[2013]48號,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gggs/201305/151897.html.
[4] 王鐵峰,蔡 英,王友蘭,等.“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0):137-140.
[5] Wang Tie-Feng, Cai Ying,Shen Mei-e,Wang Hai-Long. Designing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s for Outside-school Practice Base of Beijing Municipal Level [J].Advanced Engineering Form,2012, (6-7):122-127.
[6] 林 健.校企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7] 蔡天作,蔡冬根.校企合作培養高校能人才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5):137-1396.[8] 湯健鑫,童云飛.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4):62-66.
[9] 李建楠,劉玉峰,李春暉.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中的困境及對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9):152-154.
[10] 柴 娟,鄭 艷,陳 峰.校外實習基地評價指標和評估模型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7(4):349-353.
[11] 吳功宜.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0,21:26-29.
[12] 解文元.試論高校實習基地的特征及問題[J].高等理科教育,2011(4):85-88.
[13]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網站http://www.cetc.com.cn/NewsInfo.aspx?NId=135
[14] 汪春蕾,趙 敏,楊洪一,等.微生物學實習改革的實踐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3):187-189。
[15] 羅小青,何尚平,王鐘莊,等.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的建立和運行措施及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9):122-127.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Level Outside-school Undergraduate Practice Base
WANGTie-Feng,CAIYing,WANGHai-long,HAOBao-Shui
(School of Computer,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Practice is essential teaching to train university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building practice bas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talent training.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four stages corporat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design practical content of each stag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evel practice education base. Furthermore, we reform teaching programs, and form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l to suit industrial-oriented needs to train people who need to work into the persons whom market needs. Beijing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 provide enough support on the hardware investment.
four stages corporat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utside-school practice base; teaching program reform
2014-08-22
北京市2014年—本科生培養—實驗室建設—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專項(PXM2014_014224_000055);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14年度高教研究課題資助(2013GJYB10)
王鐵峰(1960-),男,北京人,學士,副教授,實驗教學中心主任,主要從事云計算實驗室建設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
Tel.:010-64884705;E-mail:wangtiefeng@bistu.edu.cn
TP 335
A
1006-7167(2015)08-0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