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玉, 戴蔚荃, 沈頌章, 林錦明, 王小燕
(第二軍醫大學 藥學院,上海 200433)
?
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勝任素質模型探究
林美玉, 戴蔚荃, 沈頌章, 林錦明, 王小燕
(第二軍醫大學 藥學院,上海 200433)

將勝任素質理論引入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隊伍管理工作,探索基于勝任素質模型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為醫學院校選拔和培養優秀的實驗技術人員提供參考依據。在實際調研、專家訪談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素質模型的內涵特征和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的崗位要求與標準,構建了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該素質模型包括政治素質、品德素質、知識素質、技能素質、身心素質五個維度,并從基于該模型的實驗技術人員的招聘選拔、培訓創新、績效考核、職業發展等方面探討了其在實驗技術人員管理系統中的應用及效果。
醫學院校; 實驗技術人員; 勝任素質; 模型
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是進行醫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而醫學院校實驗技術人員是為完成教學科研服務而配備的從事實驗室工作的專門技術人員,他們擔負著教學、科研、臨床、實驗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是教學、科研隊伍中一支重要生力軍[1]。目前高等醫學院校人力資源機構大部分沿用傳統的人員管理模式,在招聘、選拔、考核時,更多關注學歷、專業、科研成果等,而對于人的核心素質(動機、價值觀等)關注較少。因此,本文運用勝任素質研究理論,探討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勝任本職崗位所需的素質,使用科學的方法構建一個醫學院校實驗技術人員的素質模型,為實驗技術人員的招聘、選拔、培訓、考核、評價奠定基礎,為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能力素質建設提供科學規范的管理依據。
近年來,隨著高等醫學院校教育改革的快速發展,創新實驗室和大型儀器平臺的建立,對實驗技術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其工作內容也注入了新的內涵,但實驗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與現實發展需求相比,則日顯不足[2]。
(1) 實驗技術人員定位不合理。由于各種原因,實驗技術人員一直不被重視,實驗技術崗位也沒有一套科學、完整的準入標準,績效評價和培訓體系落后導致實驗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創新活力。
(2) 高水平、高素質實驗技術人員短缺。一些學校實驗技術人員專業基礎薄弱,實驗技術隊伍整體水平參差不齊,缺乏完善的補充更新機制,嚴重制約實驗室的健康發展。
(3) 管理制度不完善,人才隊伍不穩定。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很多帶有服務性質,不同崗位實驗技術人員之間工作量往往不均衡,但許多院校對所有實驗技術人員采取相同的考評機制[3],其實不能準確反映每個人的真實工作績效,嚴重挫傷了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影響實驗技術隊伍的整體穩定[4]。
2.1 素質的定義與素質模型的內涵
“素質”一詞來源于“Competency”,又稱勝任力、勝任特征、能力、資質、才能等,它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David C. 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并將其定義為:績優者所具備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特質[5-7]。素質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勝任某項工作的起點,是決定并區別績效差異的個人特征。通常我們從勝任素質的適用范圍,將其分為核心素質和專業素質。其中核心素質是針對組織中所有員工的基礎且重要的要求,它適用于組織中所有的員工,而專業素質是依據員工所在的崗位,或是部門類別有所不同,它是為完成某類部門職責或是崗位職責,員工應具有的綜合素質[8]。
所謂素質模型,是指為完成某項工作,達成某一績效目標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質要素的組合,包括不同的動機表現、個性與品質要求、自我形象與社會角色特征以及知識與技能水平。20世紀70年代David C. McClelland發表的《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開辟了素質模型理論研究先河。他提出的冰山模型理論將員工的素質分為“冰山以上的部分”包括行為、知識、技能,這些是顯而易見的部分,經過學校或職業性培訓便可獲得較容易地提高;“冰山以下的部分”即價值觀、自我形象、個性品質、內驅力社會動機,這些是潛在的,難以測量評估[5]。
2.2 國內外教育領域相關研究成果
自素質模型理論提出以來,素質模型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國內外針對教育崗位的勝任素質均有研究。國外在此項研究上比較成熟,如 Danielson等[9]提出了教師勝任模型的四個維度,即計劃與準備、環境監控能力、教學能力以及職業責任感。Bisschoff等[10]運用結構化問卷對教師的勝任素質進行研究,提出教育勝任力和協作勝任力的二維模型。國內主要有任嶸嶸、史學軍等[11]以河北省高校教學型教師的勝任素質為研究對象,最終得到的高校教師勝任素質模型。姚蓉[12]通過實證研究得出高校教師勝任素質模型的維度。許安國等[13]對研究性大學教師勝任素質模型進行了構建研究。
2.3 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研究的意義
實驗技術人員所從事的工作除技術服務外,兼具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多重屬性,但他們的角色定位與教師隊伍、管理干部隊伍相比具有不確定性,通常他們都被歸為輔系列對待和管理,培養工作較薄弱,缺少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14]。人力資源機構在招聘、選拔、考核時,沿用傳統的人員管理模式,只重視學歷、專業、科研成果等,而對于人的核心素質(動機、價值觀等)關注較少,由于定位和管理模式的不合理,嚴重影響他們對自身工作的認同感,影響個人發展潛力,缺乏組織競爭力,從而影響工作績效[15]。
本文運用勝任素質研究理論,探討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勝任本職崗位所需的素質,使用科學的方法構建一個醫學院校實驗技術人員的素質模型。目前,國內關于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的研究文獻多為專業技術方面,而基于勝任素質模型的研究尚未見到[16]。通過本文研究,希望為此類研究提供參考和依據,對高校現行的實驗技術人員管理方式的創新,以及實驗技術人員的招聘、選拔、培訓、考核及評價激勵等具有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
(1) 素質模型的構建思路。本研究依據目前我國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的職能定位,結合其工作現狀,通過分析與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相關的職位特點、基本職能、工作范疇、工作效用及管理制度等內容,從通用勝任素質詞典中篩選出符合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崗位的勝任素質要素[17]。通過專家咨詢、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化學實驗技術人員的勝任素質進行實證研究,構建醫學院校化學相關專業的實驗技術人員綜合素質模型。
(2) 素質模型維度的確定。素質模型,究其成分而言,主要包括素質要素、素質維度、素質指標等。構建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的主要任務在于確定素質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關系。根據實驗技術人員的基本考核,可以知道實驗技術人員素質要求基本是德、績、勤、能。同時,根據之前問卷設計的內容我們基本確定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素質要素主要有政治素質、品德素質、知識素質、技能素質、身心素質五個維度。
(3) 素質指標的設計。對于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的素質指標的設計,主要是根據政治素質、品德素質、知識素質、技能素質、身心素質五個維度來進一步劃分的。制定素質指標量表,更換、補充二級指標體系中的內容及其它方面。醫學院校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共包含13個素質指標,分別為:政治思想、職位政治素質、道德修養、職位品德、一般知識、業務知識、業務能力、創新能力、人際技能、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情緒調控、適應性。
(4) 素質模型的整體結構。醫學院校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根據研究的結果在結構上將其概括為5個層面13項內容的素質模型(見表1)。

表1 醫學院校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構成
4.1 基于素質模型的實驗技術人員管理系統
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應結合實驗技術人員管理實踐,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應該作為一種管理工具應用于實驗技術人員管理系統之中。素質模型的運用系統見圖1。

圖1 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的運用系統
從圖(1)可以看出,素質模型的應用其最基本的就是構建基于素質模型的實驗技術人員管理系統,根據素質模型中實驗技術人員管理中的應用范疇,建構基于素質模型的實驗技術人員招聘選拔系統、培訓創新系統、績效考核系統和職業發展管理系統等。
(1) 招聘選拔系統。傳統的招聘選拔考查范圍通常很狹窄,如僅僅看重知識學歷、技術能力、工作經驗等顯形素質,而忽視其他隱性素質要求,往往這些更是產生高績效所需要的。基于素質模型進行的實驗技術人員甄選,挑選的不僅僅是能做這些工作的人,更能達到人員與職位在知識、技能、人格特質和動機等內在素質的匹配。在人員選聘活動中,首先基于素質模型來設計選聘標準和任用流程,通過適當的手段,如面談、試題考核、案例分析等來確定候選人是否具備崗位期望的素質特征,科學地進行人員篩選,可以使個人素質最大限度地適合于工作與角色的要求。
(2) 培訓創新系統。培訓作為組織部門的一項不可或缺的基本職能,其目的是根據組織戰略發展的需要,幫助實驗技術人員彌補不足。基于素質模型的培訓流程,首先是進行培訓需求分析,即對在職實驗技術人員進行素質測評,發現被測評者與崗位素質要求存在的差距,找出培訓的具體需求和實施培訓的關鍵內容;其次根據具體崗位特征,結合現有人員的素質狀況,制定最合適的培訓計劃,設計有針對性的個人培訓課程和項目;最后,通過培訓后的效果評估為實驗技術人員素質的改進提供指導和反饋,最終達到個人素質的不斷提升。
(3) 績效考核系統。績效考核是根據素質模型提供的考核指標進行的,與傳統的評價分析方法相比,素
質模型凝聚了優秀實驗技術人員的核心素質與能力,因而其評價結果更具科學性和準確性。基于素質模型的績效考核在績效標準的設計上既要設定任務績效目標,又要設定素質發展目標。其次,素質特征應用于績效考核可以更好地指導績效考核,組織部門在績效評估時,應從目標的完成、任務績效的提高和素質的發展三方面來進行。
(4) 職業發展系統。素質模型可幫助實驗技術人員進一步明確職業發展目標,從而更有效地開展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為實驗技術人員指明發展道路,從而促進其對自己職業生涯和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責任性。
4.2 應用成效
(1) 提升個人能力。從提升實驗技術人員個人能力出發,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注重加強實驗技術人員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教育,定期談心交流,使之兢兢業業、任勞任怨;②新上崗人員必須參加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③青年教師實行導師制,以老帶新,制定詳細的青年師資培養計劃;④安排實驗技術人員參加英語口語培訓班、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應用能力的學習,不斷提高其實驗教學水平和科研攻關能力;⑤課前進行試講和集體備課,教學過程進行督導檢查;⑥在保證教學工作量完成的基礎上,支持實驗技術人員參與實驗教材、規章制度的編寫工作,提升綜合能力。
(2) 增強組織競爭力。首先以素質模型為標準,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每年對實驗技術人員進行年終績效考評,確定績效工資檔次,這種直接與個人利益掛鉤的工作評價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按照素質模型要求,實驗技術人員應該掌握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制度、儀器和試劑的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等,這可以使他們管理實驗室更加科學化、標準化及規范化。
(3) 發揮管理部門的主導作用。實驗技術隊伍在學校建設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離不開組織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學校從實際出發,強調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引進了一批本科、碩士乃至博士研究生充實到實驗技術隊伍中,他們在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實驗室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以素質模型為標準進行的實驗技術隊伍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成效,例如建構以素質模型為基礎的考錄制度、青年師資培訓目標、績效考核制度等,但還存在不足,例如外出學習,借鑒同行的機會不多,在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學術講座開展較少,對國內外的先進水平了解甚少。只要領導部門重視,政策合理,措施得力,就一定能建設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實驗技術隊伍[18]。
構建醫學院校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對實驗技術人員、學校和管理機構都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目前來看,實驗技術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還需要一個改變制度觀念、培訓機制、創造條件和扶持保障的過程。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員素質提高,醫學院校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的構成要素和內涵也將發生改變。因此,實驗技術人員素質模型需要不斷完善以更好地適用于醫學院校的實驗技術人員的管理。
[1] 高素云,夏扎丹木,原 慧. 淺談新時期高校發展對實驗技術人員的要求[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4,33(2):243-246.
[2] 齊志廣. 高校實驗技術隊伍面臨的主要問題與解決對策[J]. 實驗室科學, 2009(4):7-10.
[3] 魏 偉. 高校實驗技術人員考核機制對策[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1,30(12):157-161.
[4] 雷世鑫. 新建醫學院校實踐教學需要高素質的實驗技術人員[J]. 中國校醫, 2012,26(11):821-822.
[5]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28(1):1-14.
[6] 王小平,張 凌,王亞平,等. 醫學計量人員勝任特征模型的研究[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5): 231-234.
[7] 勵立慶. 省部共建視野下高校學生素質模型的構建及其在學生工作中的應用[J]. 現代教育科學, 2013(3):86-89.
[8] 顓孫一仁.簡述人力素質模型的構建步驟與應用[J]. 商情, 2013,35:157.
[9] Danielson C. Enhanc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96.
[10] Bisschoff T, Grobler B. The Management of Teacher Competence[J]. Journal of In-Service Education, 1998, 24(2): 191-211.
[11] 任嶸嶸,史學軍,齊西偉. 河北省高校教學型教師勝任素質模型[J]. 中國教師, 2007(S1):154-171.
[12] 姚 蓉. 高校教師勝任素質模型構建初探[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8(30):186-189.
[13] 許安國,葉 龍,郭 名. 研究型大學教師勝任素質模型構建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 2012(12): 65-68.
[14] 李福星. 加強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綜合素質培養的探討[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0, 29(11):153-155.
[15] 鐘敏建,張文俊,陳 新. 設立技術崗位激勵實驗技術人員[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2,31(8):155-157.
[16] 徐 勇. 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研究的內容分析及其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9, 28(11):213-215.
[17] 彭劍鋒,荊小娟. 員工素質模型設計[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18] 張 旭. 高校實驗教學隊伍激勵需求與職業滿意度的調查研究[J]. 實驗室科學, 2011,14(1):197-199.
Research on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Chemistry Experiment Technicians in Medical Colleges
LINMei-yu,DAIWei-quan,SHENSong-zhang,LINJin-ming,WANGXiao-yan
(College of Pharmac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competency theory into the management of chemistry experiment technician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explores to establish the moder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competency model,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experiment technicians for medic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and expert interview,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ency model and the quality status of chemistry experiment technicians in medical colleges, this paper structures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chemistry experiment technicians in medical college. The competency model is composed of political quality, moral quality, knowledge and skills quality,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the use of the competency model on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experimental technical personnel in aspects of staff’s recruitment and selection, train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career development.
medical colleges; experimental technical personnel; competency; model
2014-10-15
全國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學術研究計劃項目(2012)
林美玉(1982-),女,山東青島人,碩士,實驗師,主要從事化學實驗教學與研究。
Tel.: 13482610842; E-mail: linmeiyu18@126.com
王小燕(1961-),女,山東曲阜人,教授,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從事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工作。
Tel.: 021-81871340; E-mail: syjxzx325@126.com
G 642.0
A
1006-7167(2015)08-02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