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鄭州大學 建筑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
·文經管類實驗室·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建設探索
張 婷
(鄭州大學 建筑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通過分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人才培養、以及產、學、研一體化進程中實驗室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建設與教學結合的探索;從打造一專多能型人才,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主旨,全面提高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質量;將“CDIO模式”引入環境藝術設計實驗室建設等五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最后結合建筑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辦學經驗,指出實驗室建設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發展的重要依托;加強藝術實驗室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實驗室建設;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實驗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腳步逐漸加快,城市規劃、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顯示,畢業半年后薪資最高的50個本科專業里,建筑相關專業高居榜首,從而引發了這類專業的填報熱潮,尤其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由于其在工科的基礎上增加了藝術的特點,就業面廣,受到了廣大考生的青睞,如何培養出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師,就成了各個高校教學的重中之重[1]。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相關的配套實驗室建設水平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設計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強藝術實驗室的全面建設,是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
1.1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需要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涉及美術、雕塑、裝飾、建筑、園林、人體工程學、材料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要求專業理論廣,專業技能多樣,“創造性”是其最根本的特點[2],設計目標指向“為人民服務”,這些方面也是人才培養的切入點,針對這些特征在教學中要強調傳統教學與社會性實踐的并重,強調其專業實用性和社會服務性相結合[3],這就要求與時俱進的專業實驗室建設保駕護航,它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1.2 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需要
培養“設計師”,是各高校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設計師的最根本品質是要富有創造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意識的來源常常是藝術與設計實踐,實驗室在高校教育中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陣地,它不僅將學與用相貫通,更重要的是能夠為環境藝術課程學習各個相關專業的交接與融合搭建一個互通的平臺[4],根據對國內外多所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考察,實驗室已經不再是教學的選擇性條件,而是必需項,實驗室建設已經成為人才培養的有力保障。
1.3 產、學、研共同發展的需要
實驗室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基地,也是教師的科研基地,在這個基地上實現了教師將課程理論知識系統化、序列化的傳授過程,指導學生在實驗室通過相關的過程將學習理論成品化,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與親身實踐接收知識體系并形成為相應作品;教師在進行教研和科研工作時,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實驗室的完善配套;黨的十八大關于教育問題著意提出“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這就要求將教學與生產結合起來,實驗室就是校園生產的初期平臺[5],就目前來看各個用人單位也非常重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實驗室建設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產、學、研齊頭并進的客觀需要。
2.1 轉變觀念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具有時代性、新穎性、預見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更新,相應的實驗室基礎性設施、設備、和實驗手段都需要隨著教學知識的變遷而更新,在有些院校許多實驗室在建成以后就定了型,數十年如一日,嚴重阻礙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與時俱進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相關實驗室人員應當轉變觀念,化被動為主動,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聯系并引起重視,使實驗室的建設如同計算機的程序更新一樣形成一種自覺機制,強而有力的新型實驗室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6]。比如學生在圖形實驗室,可以熟練掌握CAD,3D,SKETCH UP,PHOTO等多種計算機圖形處理手段,在模型實驗室除了能夠掌握模型制作的技術技法、機器設備的使用等還能夠將自己的設計成品化等等,只有先進的實驗室才能打造學生先進的知識與技術,使學生在實習、擇業過程中占據優勢,并且通過相應的實驗教學,也使得學生成為一專多能型人才,學生畢業后不僅能成為環境藝術設計師,還可能成為模型設計制作師,專業的制圖師等。
2.2 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主
“實驗室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是現代大學的心臟”[7],從整個高校教育來看,無論國內國外強調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是共同的目標,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成果也是衡量高校教學質量水平的重要條件,而一流的學科建設需要一流的實驗室作為支撐,才能培養出一流的創新人才[8]。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質,更是要求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環境藝術設計界有這樣一種說法:沒有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設計師,就不能稱之為設計師,只是單純的制圖員。因為學生的每一次設計都是一個全新的創作和創造過程,在創作過程中除了依靠系統的理論知識和相應的技術手法以外,在實驗室的實踐分析過程是其重要的創新來源,因此加強實驗室的建設要把學生作為主體因素來考慮,讓學生的實踐活動加入到實驗室的建設中來,引導學生主動改造實驗室設備和開發實驗項目,結合學習活動積極提出實驗室建設的相關意見和建議[9],從而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2.3 加強管理
畢業設計是環境藝術專業學生的重要課程,它不僅是學生是否能夠取得畢業證、學位證的關鍵,也是學生大學階段專業總結性設計的全面體現,但是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存在一些問題,如選題與實踐脫節、缺乏創新、畢業設計過程中實驗室不允許使用等,針對這些問題各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首先根據實驗室現存承擔能力來為學生進行合適的畢業設計題目選取[10],在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加強實驗室的人員配備和制度管理,讓學生實現設計與實驗相結合,并鼓勵學生組成研究團隊,團結協作,大膽創新,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這不僅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更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促進實驗室建設與完善的有效途徑[11]。
2.4 加強實驗室管理隊伍建設
要全面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必須構建一支人員結構相對穩定,業務熟練且有責任心的管理隊伍,才能使教學得以保障:①重視人才吸納,強調按需到崗,實驗室的相關人員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懂得與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在實驗課程中給予學生專業性的指導;②完善培訓制度,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交流活動,向先進院校學習,注重實驗室隊伍掌握技術手段的時效性,了解新技術新設備的發展動向和趨勢等,提高實驗室隊伍的整體素質,保證學生實驗課程知識、技術、設備的常新性;③完善管理制度,實行激勵機制,必須制定一系列相應的規章制度,嚴格按照要求對實驗室進行科學管理,安全制度是重中之重[12],在此過程中還應該注重鼓勵實驗室隊伍的自主創新能力,鼓勵相關人員積極發表與實際工作相關的教學、科研論文,努力提高實驗技術和管理水平,對設備進行合理化改進[13],為環境藝術專業的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2.5 以點帶面,開展實驗室建設與教學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整體課程看作是一個面,那么不同的實驗課程就是其中若干個教學點,這些點散布在整個本科階段這個面中的各個部分,而多個實驗課程就形成了許多條線,這些線互相交織構成了一個強大的網絡存在于整個教學面中,并與其他課程形成無法分割的關系,如果我們針對教學中的某一實驗課程點發生了改變,那么整個課程網絡就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因此我們要重視實驗課程這一“點”的作用,加強實驗室相關建設,讓這個點做的更加完美,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學面。
2.6 引入“CDIO模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癈DIO”是現代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十分符合我們國家的這一教育改革與發展目標的要求,它指的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四個層次 ,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 ,讓學生以主動的、 實踐的、 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14]。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特色和課程特點恰恰非常需要這種模式的引入,建立實驗室的開放式管理,將學生的構思切實引入到設計實踐中來,以實驗室為樞紐將所需課程有機整合,達到國家提出的“優化知識結構”,“學會動手動腦”的目標要求,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同學們之間的有機協作,增強團隊精神[15]。
3.1 多個實驗室的聯袂打造共享體系
建筑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設有模型、建筑物理、攝影、構造、計算機圖形和美術實驗室,形成了涵蓋教學多個方面的綜合性實驗室體系,學校和學院十分重視實驗室發展,每年均有專項撥款用于實驗室建設,并由專業實驗隊伍進行管理。依托這些實驗教師可以進行科研研究,獲得科研成果,促進了實驗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實現了一條龍式的實踐活動,首先可以在美術實驗室進行思路的開拓與構思,然后進入圖形實驗室完成相應的計算機繪制,并在繪制過程中與模型實驗室的模型制作相結合共同完成設計理念的實現,之后進入建筑物理實驗室和結構實驗室來測定設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最后對于定型的完整設計進入攝影實驗室對建筑模型,構思設定草圖等進行專業性的拍照,之后再回到計算機圖形實驗室對所有成果進行系統的整合、排版、藝術加工,最終生成一系列成品圖紙。
3.2 打破院系分隔,協作教學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有一些課程是跨越了院系的學科界限的,如材料學,工程力學,測量學,環境工程學等均是由土木學院、工程力學系、水利與環境學院等兄弟院系來開設,其相應的實驗課程也分別在這些院系的相關實驗室中進行,實現了互通有無的團結協作精神,為學生的學習建立了完善的實驗室解構,形成了良好的教、學、做一體化系統,極大地有利于力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3.3 實驗室與企業的強強聯手
建筑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與鄭州大學綜合設計院、河南省徐輝建筑事務所、綠地置業等多個設計單位和企業保持良好的合作與人才輸送關系,在合作過程中實驗室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許多在校合作項目的技術問題都在實驗室中得到解決,這些單位也為實驗室的建設積極提出建議,捐贈與項目相關的設備等,實現了實驗室與企業的聯合建設。
3.4 依托科技創意產業園區
2012年學校開始將科技創業園計劃納入學校發展藍圖,從2014開始全面建設,根據學校精神,各院系將各自學院的專業發展與相應實驗室納入科技創業園區的開發進程,建筑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將依托學??萍紕撘猱a業園區的發展,實現新的發展與創新,在教學、科研和人才輸出中發揮更大作用。
綜上所述,實驗室是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的重要陣地,實驗室的管理與建設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模式與培養的質量,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所在,結合建筑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的實驗室建設工作顯示,只有調動一切資源,努力探索創新型實驗室的發展之路,并實現多方互動配合才能充分發揮出實驗室在教學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1] 邱 裕.高校環境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 中國人才, 2013(6):265-266.
[2] 杜 異.環境 藝術 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系統的基本理念[J]. 裝飾, 2005(11):12-13.
[3] 傅 祎. 脈絡 立場 視野與實驗[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2013.
[4] 諶貴輝,諶海云.以加強實驗室建設為推手 完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7):165-167,197.
[5] 錢小明.新時期高校實驗隊伍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1):203-20.
[6] 郭 濤,謝 琨.高校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9): 222-224,254.
[7] 馮 端.實驗室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從卡文迪什實驗室看實驗室的作用 [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8(10):1-3,5.
[8] 凌 輝,張 媛.一流學科建設需要一流實驗室作為支撐[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4(3):217-219.
[9] 秦春節,謝林君,鄭勁松.引導學生改造實驗室設備和開發試驗項目的實踐 [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4(3):232-234,238.
[10] 韓東太,宋正昶,陳 寧,等.實驗室面向畢業設計開放[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1):155-157,176.
[11] 張 斌,溫 靜,溫雅麗,等.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 拓寬大學生創新空間[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6):198-200.
[12] 高祿梅,楊 帥,李 茹.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思考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2(12):13-15.
[13] 錢小明.新時期高校實驗隊伍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1):203-205.
[14] 王 偉,孟祥貴,王光明,等.CIDO模式下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12):216-218.
[15] 王 峰,魚 靜. 高校開放實驗室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1(3):331-333,379.
The Exploration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ZHANGT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 China)
By analyzing personnel trai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nd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the paper carried out the exploration about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laboratory constrasti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of experting in one thiing and good at many is considered as purpose, and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eaching i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d The “CDIO mode” is introduced into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with five aspects. A detailed analysis is given by combining with experiences of school of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art design major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it points out that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s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professional teaching. We find the arts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major; experiment teaching
2014-10-28
河南省教育廳2014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2014-QN-125);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大招標課題([2015]-JKGHZDZB-01)
張 婷(1980-), 女,河南鄭州 人,碩士, 講師,研究方向:藝術學,藝術設計,藝術教育。
Tel.:13613842625;E-mail:357550605@QQ.COM
G 642.0
A
1006-7167(2015)08-02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