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維國
摘要: 研究性教學的教育理念在黑龍江省地方高校不具有普遍性,但漢語言文學專業在黑龍江省地方高校的文科專業卻幾乎都有開設。黑龍江省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性教學類型包括第一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教學方式有案例式教學和基于問題的教學等;教學手段包括課題牽引、以研促教,引進多媒體教學手段等。黑龍江省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性教學的成果收獲包括形成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科研——教學”一體的專業特色、推進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改革、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培養了大批研究型教師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性教學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特色及在黑龍江省地方高校的開設狀況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特色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研究漢語語言文學規律的專業,該專業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編輯出版、播音主持、新聞廣告、戲劇影視等學科的理論基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培養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系統掌握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能夠在中小學校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或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秘、宣傳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課程豐富多樣,具體有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等。作為一門文科基礎型專業,其在多數高校都有開設,學習該門專業的學生數量也較多。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在黑龍江省地方高校的開設狀況
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文科基礎專業,在黑龍江省地方高校幾乎都有開設,國立大學比如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齊齊哈爾大學、牡丹江師范學院、哈爾濱學院、黑龍江科技大學、綏化師范學院等。民辦的大學比如東方學院、劍橋學院等。這些院校在師資力量、科研實力、教學設施等方面,又以黑龍江大學和哈爾濱師范大學最強。這主要與兩所院校開設該專業時間最長有關,當然學校的總體綜合實力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也有很大幫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黑龍江省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實力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升,這主要表現在:首先,專業的開設上,由原來的少數學校發展到現在的各大高校幾乎都有;其次,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由原來的只有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等基礎主干課發展到現在的主干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模式;再次,從學科的科研發展上,有些學校在該專業的基礎上還擁有了相關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點。最后,學習該專業的學生數量也呈逐年上升趨勢。雖然,在目前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帶來的不利影響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但是該專業的專業知識的廣博包容性使得該專業的本科招生并未受到太大影響,漢語言文學專業還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二、黑龍江省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性教學的基本情況
(一)研究性教學的類型
研究性教學的類型主要有第一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第一課堂教學指的是專業教學計劃之內的教學過程,而第二課堂教學是正規教學計劃之外的教學過程。第一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是主體,第二教學課堂更強調應用性,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為密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研究性教學以第一課堂教學為主,但也要充分考慮第二課堂的教學,即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研究性的作業方式讓學生通過實際調查,更深入地理解第一課堂所學知識。
(二)研究性教學的方式
1.案例式教學。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的方法,就是由教師或學生提供案例作為教學對象。教師和學生一起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評價,學習、借鑒案例提供的策略,吸收案例討論中有價值的觀點、方法,內化為自己所學知識,增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專題式教學。就是教師或學生提出有代表性的問題,在課堂上以專題的形式進行教學。基于提出的具體問題,師生間可以充分地互動,相互探討。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最后,針對提出的具體問題,教師總結歸納,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
(三)研究性教學的手段
1.課題牽引,以研促教。現在,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授課教師,手里都有立項的課題,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把課題相關的內容帶入課堂教學之中,把自己的一些研究性的觀點或方法傳授給學生,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一方面說明學生的注意力被教師吸引,提升了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師對研究的課題認識得更為深入,可謂一舉兩得。
2.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為研究性教學提供了設施條件上的保證,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它比傳統板書式教學具有明顯的優勢,使課程內容由無趣地灌輸變為圖文并茂的動態傳播,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量,也使課堂氣氛變得既緊張又活躍, 需要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有助培養學生思考分析的能力。
三、黑龍江省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性教學的成果與收獲
(一)形成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科研——教學”一體的專業特色
“研究性教學”不需要固定不變的教學形式,而是要因地制宜地進行教學方式的靈活變通。學生從問題出發,在教師引導下自由探究,既獲取知識,又產生問題意識,形成研究習慣,增強研究與創新能力。這樣一來,就可以把漢語言文學這一傳統的以教師“教”為主的專業,逐步發展成“科研——教學”一體的專業,既保持了該專業原有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加入了應用性、社會性、研究性的要素,這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推進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改革
漢語言文學專業包含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等10來門課程,我們應將課程進行科學的優化,將課程的內容進行必要的精簡,每門課程內容的設計都要綜合考慮最新的知識結構,結合社會發展和新知識結構,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內容;將課程結構合理優化,考慮學科的基礎,科學設計內容體系;將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減少或避免內容的重復。另外,為了提升該專業學生的能力,還要將課程內容設計得具有一定的應用性,結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讀、寫、說能力。
(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研究性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學習運用知識、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原有的知識權威優勢不復存在。這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比傳統教學方法更高的要求。同時,研究性教學也給師生間提供了更多接觸的機會,這有助于拉近師生間的關系,這便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也使得教學在相互配合的良性氛圍內有序地進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四)培養了大批研究型教師
黑龍江省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性教學的最大成果或是收獲,就是培養了大批研究型教師。教學上,教師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多新的想法,會不斷思考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上不再僅僅是簡單地備課授課,而是經常思考應該怎么備課和授課。科研上,教師把自己的研究課題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并讓學生參與其中,這種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有機結合,有助于教師形成更多的問題意識,并會轉化成更多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愛民.我國本科研究型教學十年研究述評[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2]鐘啟泉.“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內涵[J].上海教育科研,2005,(2).
[3]劉智運.論高校研究性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的關系[J].中國大學教學,2006,(2). ■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