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呂惠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杭州 310002)
泌尿外科感染與手術切口感染護理
陳潔 呂惠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杭州 310002)
目的:探討泌尿外科感染及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護理。方法:選擇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2014年收治的125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分析患者感染部位、感染發生率、病原菌分布、藥敏試驗等臨床資料,并根據調查分析結果介入綜合護理措施。結果:125例泌尿外科手術治療患者中發生術后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為9.6%(12/125),12例手術切口感染者共分離病原菌株218株,病原菌株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占比分別為18.17%和15.26%。未感染者病原菌株分離率明顯低于感染者病原菌株分離率,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泌尿外科手術切口感染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感染類型,分析手術切口感染的病原菌株對于臨床選擇合理抗菌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泌尿外科感染;手術切口感染;護理
泌尿外科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因而成為院內感染的高發科室,泌尿外科術后切口感染與眾多因素相關,如術前皮膚清潔、手術切口類型、手術無菌條件等,通過分析手術切口感染的因素,并對切口感染的病原菌株進行分離,可為臨床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提供有益參考,為此本文將我院泌尿外科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分析了手術切口感染比例、病原菌類型等臨床資料,現將調查結果匯報如下。
1.1 患者資料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共收治125例患者,男82例,女43例,年齡在27-74歲之間,平均年齡(48.6±2.7)歲,125例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原發病中腎炎31例,尿道結石34例,腎結石13例,腎積水22例,腎腫瘤17例,其他8例,患者住院期間發生院內感染共計21例,其中尿道感染5例,血液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3例,手術切口感染12例;手術切口感染的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齡(52.4±2.8)歲,手術時間均超過2h以上,參考衛生部制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12例患者均可被診斷為手術切口感染。
1.2 檢測及護理方法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的要求,進行菌株的采集、分離和鑒別,采菌株分離采用常規方法,分離菌株鑒別采用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分別采用采用抗生素GNS-137、GPS-107藥敏卡,藥敏實驗采用MIC法判斷[1]。為有效預防泌尿外科手術切口感染,應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措施包括:術前對病房、手術室、器械用品等進行消毒,降低感染源風險,手術過程中護理操作要輕柔,尤其是帶有創傷性的侵入性操作時,盡量減少備皮準備,不可避免要備皮者則減少傳統備皮,術前對患者進行全方面檢查,存在隱性感染的早給予治療,為有效預防術后切口感染,術前預防性給予抗生素[2]。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醫學軟件SPSS16.0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切口感染及病原菌株分離情況統計125例患者中發生術后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為9.6%(12/125),按照感染與否將125例患者分為感染組與非感染組,感染組共分離病原菌株218株,非感染組共分離病原菌株32株,未感染者病原菌株分離率明顯低于感染者病原菌株分離率,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病原菌株及藥敏實驗結果12例手術切口感染者共分離病原菌株218株,病原菌株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占比分別為17.88%、10.94%和15.26%。,見表1。藥敏實驗結果顯示,革蘭氏陽性菌對環丙沙星和阿奇霉素均敏感,革蘭氏陰性菌對頭孢唑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敏感,見表2-3。

表1 病原菌種類的構成比[n,(%)]

表2 主要革蘭氏陽性菌敏感率(%)

表3 主要革蘭氏陰性菌敏感率(%)
泌尿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因素較多,接受手術治療患者機體免疫力明顯降低,加上手術創傷、長期臥床等因素影響,術后切口感染者增多,為此,通過分析泌尿外科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對手術切口感染病原菌株的分布調查及藥敏實驗,并根據相應的影響因素及病原菌株分布,介入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和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對于降低感染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實驗結果顯示,手術切口感染率為9.6%,病原菌株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革蘭氏陽性菌對環丙沙星和阿奇霉素均敏感,革蘭氏陰性菌對頭孢唑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敏感,調查結果為臨床選擇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抗菌藥,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余玲華.泌尿外科感染與手術切口感染相關性分析及護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78-79.
[2]劉中生.泌尿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病原學特點及預防[J].中國實用醫藥,2013,8(6):164-165.
R248.1
B
1009-6019(2015)11-0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