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雪梅
(安徽省滁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逍遙散加減治療乳腺增生病47例臨床觀察
全雪梅
(安徽省滁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觀察逍遙散加減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對47例其中門診診斷為乳腺增生病34例,住院治療乳腺纖維腺瘤并存乳腺增生病13例,患者采用逍遙散加減進行治療。結果:臨床痊愈17例,顯效20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7%。結論:逍遙散加減治療乳腺增生癥療效確切。
乳腺腺體增生;中醫藥治療;逍遙散加減
乳腺增生病是一種內分泌功能紊亂所致的乳腺上皮和間質增生和復舊不全引起的一組非炎癥性非腫瘤性疾病。乳腺腺泡、導管和間質呈現不同程度的增生及退行性改變。由于性激素不平衡的長期作用,增生和復舊性變化可同時存在。在疾病的不同時期其組織學改變可能不同,臨床表現亦有差別[1]。近年該病檢出率在育齡期婦女是 15%-22.41%[2],在乳腺疾病普查中占93.72%[3],是最常見的乳房疾病。筆者應用逍遙散加減治療乳腺增生病47例,取得滿意療效。
資料:本組共47例患者,均為女性,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門診診斷為乳腺增生病34例,住院收治的乳腺纖維腺瘤并存乳腺增生病要求手術治療13例,年齡在20~54歲,病程最長4年,最短2個月。均經B超或乳腺紅外線掃描儀檢查診斷確診為乳腺增生,且排除乳腺癌。
治療方法:逍遙散加減:柴胡、當歸、白芍、白術、川楝、夏枯草、延胡索、茯苓、丹參,、甘草。乳房疼痛劇烈者,加丹皮、王不留行;乳房腫塊明顯者加炙山甲、牡蠣;情志抑郁者加香附、郁金;月經不調者加天冬、肉蓯蓉、仙靈脾等。
門診34例患者于月經干凈后服藥,月經期停服。每日1劑,水煎服,2周為1療程,輕癥服2個療程,重癥服4個療程;住院13例合并患者均在術前服用3-4周,手術方法采用瘤體局灶切除,不需重建整形,術后繼續口服中藥湯劑4個療程。
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癥診斷標準》[4]擬定。治愈:乳房疼痛及腫塊消失,停藥后3個月不復發。顯效:乳房疼痛消失,增厚的腫塊軟化,腫塊縮小大于50% ,。有效:偶有局部疼痛或輕度觸痛,腫塊縮小在25~50% 之間。無效:乳房疼痛不減,包塊未見縮小,或反而增大,變硬者,或單純乳痛緩解,而腫塊不縮小。
療效觀察包括患者主觀感覺、體查、遠紅外線檢查三項指標。我們測定的復發率為治療有效停藥半年后,再次復診和電話隨訪有癥狀者。治療結果見表

2組療效統計表
祖國醫學對乳腺增生病有較深入的論述,乳腺增生屬中醫"乳癖"范疇,始見于《中藏經》,但與婦女乳房病的"乳癖"概念并無關系,直至明代以后才將乳房腫塊與乳癖聯系起來,迄至清代,隨著外科學的發展,對乳癖的論述也多獨具篇章,如《瘍科心得集》曰:"有乳中結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發熱,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為消長,此名乳癖";《外科真詮》云:"乳癖乳房結核堅硬,始如錢大,漸大如桃、如卵,皮色如常,遇寒作痛"等論著。對乳癖的病名及臨床表現記載明確。然而上述文獻中提出"乳中結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之描述則不能完全符合乳腺增生病的臨床表現,而似與乳腺纖維瘤相似。故1982年顧伯華主編的《實用中醫外科學》將"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纖維瘤"同歸屬于"乳癖"范疇[5]。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病原因是內分泌功能紊亂,主要是雌激素分泌過多,孕激素、黃體酮分泌相對不足導致,是最常見的婦女慢性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表現為單純乳腺增生癥、乳腺囊性增生癥和乳腺腺病。一般認為囊性乳腺增生癥為病理性增生期,而乳腺腺病則為單純乳腺增生癥和囊性增生癥的中間階段。
筆者針對本病的病因病機采用逍遙散加減治療,逍遙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具有疏肝理氣、通絡散結功能,隨癥加減,療效滿意。本組中門診34例患者經過周期性、規范化服藥,堅持按療程治療,并定期復查,未見明顯復發。住院13例乳腺纖維腺瘤并存乳腺增生病,給予中藥調理治療解決乳腺增生,再給予瘤體局灶切除,使手術切除范圍明顯縮小,保留了可以逆轉的乳腺組織,不需重建乳房整形,保持了良好的乳房外形及乳腺生理功能特征,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個人自信心。術后病理均為乳腺纖維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同時患者在治療期間,要保持愉悅心情,減少含雌激素高的食物及藥品的攝入量,合理飲食及起居。
綜上所述,經典方劑逍遙散在預防和治療乳腺增生病方面,有著良好的優勢和潛力,隨著研究的深入,不斷優化和完善方藥組成,宗古而不泥古,才能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1]Herbivore.Broomstick breast disease:anesthesiology,morphological,clinical picture and emanate.t Am J Ob stet Gynecologic,l 1986,154:161-165.
[2]朱錫琪,李玉珠.乳腺外科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5:99-108.
[3]李遠芳.10655例育齡婦女乳腺疾病的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廣州醫藥,2003,34(6):62-63.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ZY/T 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3.
[5]林毅,唐漢鈞.現代中醫乳房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102.
R737.9
B
1009-6019(2015)09-02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