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年初,陜西省三原縣北城中學發生一起悲劇,該校一名高二男生王某疑因考試成績排名下降,從4樓教室窗戶跳下,后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事發后校方在王某的課桌上發現了一張紙,上面寫著:“這一世過得太匆忙,生命的意義得不到答案,無暇追求的我躺在這路上,如果可以有個信仰,人生就不會這么悲哀?!?/p>
中學生因為學習成績等不理想,不堪壓力而輕生的事件,明顯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頻發的類似事件,無疑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中學生、花季少年,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具體分析起來,一些家長的期望表達方式、學校的管理方式等,無疑是存在問題的。比如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理迫切,對孩子要求與期望過高。比如學校管理上按考試成績排名次、一味加壓力的教育方式,無視學生心理疏導的教育失偏等。
但除此之外,顯然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和警惕:王某認為生命沒有意義,而自己沒有信仰,這是一個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蛘哒f,王某甚至當下更多的中學生,都對生命沒有過正確的思考,只是將“考第一名”“考試成績排名靠前”等虛化目標錯當成信仰,而一旦這種信仰沒有實現,整個人也就失去了支撐。對中學生自身追求、理想以及信仰缺失與缺位的現象,要引起高度重視。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莫忽略了教孩子懂得“生命的意義”“為什么而讀書”“為什么而活著”等這些最簡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