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煒
2014年11月上旬的一個上午,我為大三的一個班上專業英語課。他們是高職學生,往往英語基礎薄弱,基礎不好就讓他們學習專業英語,實在是不容易。而我是教環境工程專業的,跨專業為化工專業學生上專業英語,很有挑戰性。
課上,我安排以小組為單位做英語游戲。一名女同學不僅不參與,還在不停地玩手機,我提醒過兩次之后她還是如此,我就不客氣在課堂表現評價表上給她打叉。因為課堂表現占課程總評分比例20%,她慌了,下課后即要我給她刪去那個叉,她說打叉會影響她學習成績,拿不到獎學金。
她不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帶著憤懣的情緒纏住我,非達到自己目的不可,非常固執。我堅決不讓步,不肯放棄原則,她很無奈。
我說,你想拿獎學金,為什么不參與到游戲當中,坐后排的同學學習也有困難,都能積極參與。給你打叉的目的是警示,也是愛護。希望你認識到,學校有規定,違反課堂紀律是要被處罰的,這也是社會規則的一部分,你要汲取教訓;如果不打叉,就對那些認真學習的同學不公平。
我覺得堅持原則是教師應有的職業操守,也是應該堅守的教風。我在中學的時候,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我一直記著,即“嚴字當頭,愛在其中”。對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學生來說,適當的教訓是必要的。不能因為師愛而對其放松要求,放任自流。
她還是纏住我堅決不肯走,但已從憤懣慢慢轉向哀求,都要急哭了。已經是午飯時間,有幾位男女同學等著她。
為了打破僵局,避免學生走極端,我急中生智,對她提出要求。我說,我現在肯定不會刪去叉,要看你接下來的課堂表現,后面幾節課只要你認真聽、積極發言、參加討論,我可以考慮你的不當要求。我想,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在“要求”前加了“不當”二字,表明我對她的要求是正當的,她對我的要求是不正當的,否則就變成無原則的討價還價。我接著說,你快去吃飯,你的同學餓著肚子在等你呢,再不去食堂就沒吃的了。
面對犯錯學生,老師還是要適當“原諒”。我在德國讀研究生的導師曾經對我說過,做老師要善用原諒:“有時候我們愿意原諒一個人并不是真的愿意原諒他,而是不愿意放棄他。”不放棄他,就要做他的思想工作,讓他認識錯誤的原因和危害,汲取教訓,回到健康的發展軌道上。
這位學生足足纏住我20分鐘。聽了我一席話,她覺得有一絲希望了,便悻悻然離去。
我是一個新入職的高校教師,從自己的成長體會來看,對學生應該教育從嚴,處理從寬。
我的理解是:第一,要讓學生明白,做錯事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付出代價才能成為教訓,把代價說得重一點,能發揮警示作用;第二,要給予犯錯的學生一條出路,給他一個改錯的機會,因為學生才剛成年,思想不夠成熟,一些行為缺乏理性的指導;第三,不能與學生硬頂,不能讓學生絕望,特別是那些有負面性格的學生,一旦感到沒有出路,情緒或精神就易出問題,甚至會做出極端行為,害人害己。
如果這位學生能按我的要求去做,我會跟她談一次話,告誡她,當走上工作,一旦違法違紀,就有可能要付出沉重的甚至一輩子的代價。即使她不悔改,也要找機會跟她聊聊,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告誡她,“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講認真就是要嚴字當頭,做事不能應付,做人不能對付”。(習近平黨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4年10月8日)。
11月13日華東政法大學一名大四學生“潑水門”事件就是一個典型(學生因老師一句“如果連課都不上,怎么能考上研究生”的批評,一怒之下將一杯滾燙的熱水潑到老師的臉上)。這一事件,一方面表明,學生缺乏理性和自控力。過去一個時期,社會特別推崇夸獎的教育方法,但如果一味夸獎容易導致孩子經不起批評的嚴重后果。另一方面表明,面對90后學生,老師要特別謹慎,掌控好批評方法。對那些執著于自己美好愿景而又比較自我的學生,稍有批評不慎,會刺激其“脆弱的心靈”(我發現一些比較自我的學生,經不起挫折,內心往往比較脆弱),“脆弱的心靈”就是負面性格,而且是這一代年青人極具典型的負面性格,在這一“刺激環境”影響下學生就容易走極端,害人害己,教訓深刻!這樣的例子還不少。
隨后兩周的幾堂課,這名學生都能按我的要求去做,我找她聊了一次,語重心長解讀了上述習總書記講話的幾個觀點,她也能理解、接受,課堂上表現良好。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師生成了好朋友,她參加實習之后,進步很快,而且稱呼我為姐姐了。剛參加工作,就能夠如此引導一個學生的成長,讓我特別有成就感。
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為本,要讓學生守規則,對不守規則的學生要從嚴管理,不能放任。但處理犯錯學生時也要講方法,給出路,讓學生在磕磕碰碰中汲取教訓,改正錯誤,珍惜機會,最終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廣東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化工學院)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