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岳
博鰲,這個中國南海東部海岸的漁村小鎮,因亞洲論壇永久會址選擇于此而聲名鵲起。在博鰲的變遷中,王敏是個繞不開的人物。
“北漂”的另類生活
3月27日,正是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召開的第二天,記者漫步博鰲小鎮,聽當地居民講得最多的是鎮上的咖啡館。從“晚風純”到“老房子”咖啡館再到“南洋館”,博鰲小鎮的鄉土文化成了小鎮的最大亮點。而這些景點,都與一個名叫王敏的70后有關。
王敏是土生土長的瓊海人,1997年大學畢業后,學舞蹈的他留京成了“北漂”……2001年2月27日,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發起的博鰲亞洲論壇正式創立,位于萬泉河入海口的海南瓊海市博鰲鎮被定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博鰲小鎮的命運發生了巨變,它與博鰲亞洲論壇緊密相連,更與中國乃至亞洲的迅速發展同步。
2007年,王敏回到老家博鰲安靜地休息。這時正值瓊海市決定將博鰲修建成特色風情小鎮,他這位瓊海籍的“文藝青年”被列為特邀代表。要策劃就要尋找靈感,于是,他騎著自行車兜兜轉轉到他小時候生活過的鄉間,逛了一大圈,他猛然發現,被鄉親隨意丟棄在一旁的石舀子、石槽是好寶貝,自己的家鄉居然藏了這么多的寶貝。他告訴鄉親,他們住的青磚房以及房里那些精美的木雕,要好好保留。當他建議村民將這些“寶貝”保留起來時,卻遭到了人們的不解和嘲笑。喂豬槽、破舊的陶缸、老椅子、老縫紉機、老照片、粗陶盤,這些都能當收藏品?
有些淳樸厚道的老鄉聽說王敏要這些過時的“寶貝”是用來建設博鰲,聽說他要做屬于瓊海的鄉土文化,錢也不要,直接就送給了他。后來,王敏在博鰲鎮海邊找到了一處破爛不堪的老房子,將這些寶貝一件件往“老房子”里搬。為了呈現“老房子”最本真的狀態,王敏投資100萬元又找來當地的老工匠,用最原始方法把老房子修繕了兩次。
為了展示鄉土文化色彩,為了讓海邊“老房子”咖啡館在2009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前開張,王敏四個月里瘦了20斤。經過他的設計和打造,那些極土的物件在他的“老房子”里散發出現代人鐘情的“懷舊情調”,他設計的“老房子”咖啡館在當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受到了與會嘉賓的高度贊賞。
變身小鎮總設計師
“老房子”咖啡館的成功推出,旋即在瓊海引起“咖啡”和“最鄉土”旋風。海南盛產咖啡,王敏決定將咖啡文化發揚光大。在隨后的數月時間里,王敏開始“厚積薄發”了。先是在萬泉河公園籌建“老嘉積咖啡”。當時這里在環境整治中僅留了一道老墻,王敏僅用了短短40天,便魔術般建起了一個本土建筑特色的咖啡館。現在,每到夜晚,這里就成為城里小資和游客們的最愛……
位于博鰲鎮十八坡的“老南洋咖啡館”緊接著也開業了。“老南洋咖啡館”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椰林中,紅房綠瓦,金色的閣樓讓人賞心悅目。走進咖啡館,人們便被濃郁的東南亞風情所驚艷,空曠高遠的彩繪玻璃屋頂,描金立柱,古樸家具,紫色紗幔配上綠窗,配色大膽、搭配精巧。這間咖啡館的菜單最令人津津樂道:大量的老照片配以文字,利用飲食文化,將瓊海人百余年來下南洋謀生的滋味傳遞出來……
老房子、海的故事、酒吧公園漸漸令博鰲有了不一樣的風情。但要支撐起一個風情小鎮,顯然太過單薄。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擴大鄉土文化建設力度,將小鎮打造成特色鄉土文化園。
2012年11月15日,一場大規模的風情小鎮改造在博鰲掀開。王敏團隊也參與了投標。省內外不少一流的公司參與投標,令王敏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設計理念竟然打敗了眾多大公司,使他成為了博鰲風情化改造工程的總策劃、總設計師。
后來王敏才知道,博鰲鎮政府找過不少設計公司,出來的設計卻“千篇一律”。把鄉鎮、農村推倒,大拆大建,建羅馬柱,搞石膏雕像。這些設計,無論從設計費還是建設費用,都非常高,有的要用2個億,卻沒有博鰲的味道。而王敏的設計讓人耳目一新。他把鄉土文化作為主軸,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就地建設,不砍樹不拆房,結合瓊海民居的“青磚文化”,輔以山水花鳥、梅蘭竹菊等彩繪和石雕,讓博鰲鄉土文化一覽無遺。他的設計贏得了眾人的贊許:很瓊海!很博鰲。
有了多年的收集和整理,王敏并不擔心會“不瓊海”“不博鰲”。讓環境更加生活化,一直就是王敏的堅持。最讓他擔心的,是涉及100多戶的改造,大到每家每戶體現的風情是否要一致,小到花草、擺設,都要反復推敲。他追求呈現的是千姿百態的生活文化,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建筑文化,他不要最漂亮的房子,而是有活力、有靈魂的建筑。
秋去春來,博鰲天堂小鎮最終破繭而出,田園化改造基本完成,青磚、飛檐,雕梁、畫柱,無不凸顯著小鎮傳統的民居文化、漁農文化。
“在博鰲,你可以很愜意地住著,如果你喜歡獨處。只要你選對了時間,選對了地方,無盡的海景與海岸線都仿佛只是為你而設,而你,只需要靜靜地坐下來,享受她。就如這一刻。博鰲的海灘,木椅、草棚、退了顏色的漁船,還有潮起潮落的大海,坐下來,如果手里還有清茶一杯,爽意的海風吹拂之下,眼中心中便都是風景。”
這是摘自天涯博客上一位旅行客筆記中的一段。其實,博鰲不僅給這位旅客,也給很多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而今博鰲小鎮已成為多元文化溫暖的落腳點,來自美國的伊麗莎白不但因為喜歡博鰲的氛圍決定留在博鰲,還在小鎮的望海街1號開起了頗有博鰲特色的家庭旅館。她的小旅館每年能夠吸引上千位老外來博鰲度假采風。伊麗莎白向每一位客人隆重推介博鰲,還會帶他們行走博鰲……
“最鄉土”搗鼓出一個又一個風情小鎮
隨著諸多成功案例的完成,王敏的心中漸漸生出了新的目標——要尋找一種最適合瓊海鄉村改造的模式,他的目光不止于博鰲小鎮,還要將小鎮“風情”蔓延到整個瓊海市甚至更大范圍。
2012年底,瓊海市委提出了“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的發展戰略,探索新的城鎮化發展之路與幸福的發展方式。其后,以萬泉河為主線,將瓊海兩岸12個鄉鎮,打造成爭相綻放的12朵金花,通過景區帶動、風情小鎮帶動、國家農業公園帶動、農業示范基地帶動、中心村帶動、莊園帶動等六種城鎮化模式,實現城鄉一體化。瓊海市“打造田園城市”的發展規劃——“在不改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對村莊進行改造”的思路與王敏的想法不謀而合。
有了新的追求,王敏立即招兵買馬。在王敏的團隊里,聚集了一群“光怪陸離”的人。他們有的是設計師,有的是音樂家,有的是演員……這些“光怪陸離”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加入到了瓊海市鄉村改造事業中。
同樣土生土長的商人蔣翔,憑著少年時代存留的對博鰲漁村的記憶,用海邊的石頭、木頭、漁燈為人們呈現了一個“海的故事”,這個酒吧如今已經成為了很多游客必去的一個景點;從北方“漂”來的主持人肖寧則在鎮上整出了一個既融入東西方文化、又融合陸地和海洋文化的“博鰲9號”酒吧,成為很多來到博鰲“避世”的城市游子心靈棲息地……
“博鰲9號”酒吧設計師王樹盛是個山東人。他的設計公司在深圳,作品遍及全國各地。當初他來設計“博鰲9號”時,在看了極具本土文化特色的“博鰲生活館”及“海的故事”后,在設計中融入了東西方文化、陸地與海洋文化等多種元素。在博鰲建高爾夫球場的幾位美國設計師經常晚上光顧“博鰲9號”,他們坐在古舊的船木椅上,被洗衣機甩干桶改造的吊燈和幾個自行車輪轂組成的照明設備簇擁著……
在為這片熱土奉獻自己無限創意的同時,王敏團隊也分享了這片土地給予他們的發展機遇,收獲著實現自己夢想的喜悅。王敏說,他希望讓更多持有各種夢想的人加入鄉村改造的事業中,而不是全憑他一個人的想法和力量。
2013年底,博鰲鎮被住建部評為全國首批八個美麗宜居示范小鎮,是海南省唯一入選的鄉鎮。博鰲的華麗轉身,成為了瓊海探路城鎮化建設的一個范本。
瓊海市區嘉積鎮北邊的龍壽洋,是瓊海面積最大的連片土地,瓊海市參照博鰲的做法,在龍壽洋規劃建設了一個萬畝田野公園。如今,龍壽洋田野公園已建成長10公里的人行棧道、自行車道,以及休閑小站、農家樂等一批旅游接待設施,瓜果飄香的田園成為城里人休閑的景區。
通過旅游道路和基礎公共設施建設,各個旅游風情小鎮將連成一片,形成“城在村中、村在城中”的特色田園城市。目前,博鰲及周邊潭門鎮和中原鎮正在按照旅游風情小鎮的目標改造建設,萬泉河邊的嘉積、萬泉、石壁、龍江、陽江、會山六個鎮,將建成另一個田園休閑片區。
目前,博鰲、潭門、中原、萬泉、塔洋、大路等風情小鎮相繼建設。瓊海并沒有像不少市縣那樣,打造“歐陸”、“地中海”、“西班牙”等異域風情小鎮,而是在原有12個鎮的所在地,結合鎮本身的資源稟賦和歷史淵源,改造建設了具有南洋、漁港、黎苗、古邑、農耕等各具特色、原汁原味的風情小鎮。
行走瓊海,煙雨春色,暗香浮動。瓊海市民說,以建設世界級國際會議中心和田園城市為目標,瓊海市的城鎮化發展道路,獨具風情和韻味,而這些建設,都與鄉土文化的倡導者、特立獨行的王敏分不開。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