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蕾
職業技術高中對于學生的培養是全面而又有重點的,在保證學生適應時代及社會主義要求的情況下,著重注意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學生在走出校門后,能夠服務于生產一線,并且學生的素質較高,是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職業技術高中在培養人才時,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時代的命脈,培養出競爭力高的人才。
一、職業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
職業高中在培養學生時主要是針對專業性的技術領域,如機電、電工、汽修、計算機、美術、服裝、商貿、電影制作、動漫等,但職業高中的課程并不限于此,職業高中也要學習普通高中的基本課程例如數學、英語、語文、化學、物理、政治、歷史等。職高學生所具備的素質是多方面的:在服務祖國與社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奮斗方面,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他們不但具有基本的文化素養,創新、實踐能力也較高;他們掌握的知識全面,不但有基礎文化知識,更加有專業性知識和職業技能;他們掌握著一門專業技術,所以創業能力較好。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離不開這種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培養好職業高中里的學生就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職業高中的人才十分有競爭力,因為他們所學的專業與將來要從事的工作十分對口,職高在學習某一項專業課程時,往往更注重學生的實踐。信息技術是一種專業技術,多用于對網絡、計算機、通信方面的研究,而信息技術教育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它包含技術教育,也包含對于信息技術的開發、研究,信息技術教育不是單獨的一門學科,正是由于它獨特的包容力,所以它涵蓋了信息技術課程和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這兩個部分。信息技術教育著重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將信息技術作為教育的一種手段是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轉變教師觀念
教育要能夠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能夠發展思想、品格,使學生適應社會現在和未來的發展。在這其中,教師這一角色十分重要,教師要能系統性、目的性地引導學生的學習。正因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此重要,所以就會走入一個誤區:認為自己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中不以學生聽懂為目的,而以自己講夠作為衡量的標準。這是錯誤的,教師要時刻牢記,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在教課中要時時以這一點作為講課的標準。信息技術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六種領域:設計、分析、開發、應用、管理、評價。在這六個信息技術的范疇中,教學設計是首要的,也是貢獻最大的,所以對于它的分析研究是必要的。教師要做的首先就是轉變觀念,轉變以往老舊的觀念,即認為教學活動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缺乏主動性,我們要突破傳統觀念,努力開拓創新,樹立新的教學模式即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廣大教師在講課、授課是,始終貫徹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并落實到教學中,讓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課堂,尊重、相信學生主體,把學生引入到對教學活動的討論中來,學生將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真正主體。
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首先要注意將自己的教學過程任務化。教學過程任務化就是用某種主題推動教學的進程,把信息技術課程做橫向擴展,使之能延伸到其他學科、領域中。在任務設計中教師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任務做對比,同時要順應學生的發展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主題,同時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與渴望。將教學設計成一個動態過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的授課較為死板,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一種軟件就可以了,這大大降低了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實踐性,學生接受的知識死板,在實踐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這要求教師培養學生對軟件工具性的了解,提高學生運用這一軟件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中會有不斷創新的能力,也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通過教師的任務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將大大增強。
教師任務化教學的重點對于任務的設置,教師能否設計好任務,是整個教學過程順利實施的關鍵,教師可以遵循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由易到難的設計任務,讓學生逐步提高,如可以使學生先對軟件有初步了解,著重培養學生的興趣。
信息技術是一個具有實踐性的開放平臺,我們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實現相同的目標。教學目標落實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上來,可以對每一位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整合不同的教學、實踐任務。這種個別優化的教學策略在信息技術環境之下對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實踐性是很有幫助的。
2.提高學生興趣
在信息技術課中,對學生自主性、實踐性學習策略的研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發展。而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職高階段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階段,學生產生了想要探究、認識、了解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教師準確把握這一點,能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習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學生如果對于知識沒有渴望是很難努力學習的。由此可見,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握學生的學習時機。
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運用課堂提問這一手段,如在講“設置日期/時間”這部分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能通過計算機去年的今天是星期幾么?”,“你知道怎樣把計算機上錯誤的時間修改過來么”同學們就會產生興趣,他們開始嘗試各種解決方案,思想就會活躍起來,對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對于成功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鼓勵,對于失敗的學生要認真講解讓他們不要氣餒。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興趣,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于所學知識進行了實踐。
3.培養學生自主化學習
學生主動學習,對于學習效率的提高是事半功倍的。例如:在學習Excel時,書中會講到一些內容,教師在上課前可以為學生留預習任務,如制作一份簡單的表格,可以是你這個月的開銷,也可以是你某一天的作息時間,把書本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教師可以抽出2~3份優秀文檔,進行表揚。這樣的教學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現,這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力、實踐能力。在課下教師可以布置些較難的任務,如對于學習經貿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完成一份會記表格。這既結合了信息技術又結合了學生專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知識掌握的更牢固,興趣增強,對于知識的延展能力,使用能力也會增強。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又是一門飛速發展的學科。在教師教學中要時刻把握時代發展的主線,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提高他們實踐水平的基礎上讓學生真正愛上這門課程,讓信息技術走下課堂,走進生活。
參考文獻
[1]安娜.高中信息技術課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
[2]畢琳琳.在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9.
[3]黃萬玉.初中信息技術探究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肇源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