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摘要】本文回顧了國內外有關閱讀和元認知策略的相關研究,并對以往的研究進行了簡要總結,提出了目前研究的缺欠,并對今后研究提出了展望。
【關鍵詞】閱讀 元認知策略
一、國外有關閱讀和元認知策略的相關研究
Paris和Myers通過比較熟練和不熟練的閱讀者,發現前者能更多的了解閱讀策略,更經常監控閱讀過程和更好的回憶起的文本信息。結果表明,元認知隨閱讀水平的變化而變化。Kinnunen等人把閱讀理解和理解監控分別區分為不同的水平,進而發現監控水平與理解水平有關,閱讀理解水平與理解監控水平完全相關。Carrell 的研究發現無論是閱讀母語文章還是二語文章,讀者的元認知意識越高,閱讀水平就越高。這一點在閱讀二語文章時尤為突出。Garner等在考察年齡與使用“復看”策略的關系時,發現相對閱讀能力差的學生而言,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既能發現閱讀理解中的問題,也知道如何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加以補救。Block在研究中考察了不同水平以英語為母語的讀者和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讀者對閱讀理解的監控,結果顯示,優秀的二語讀者和優秀的母語讀者一樣都能主動地監控自己的理解過程,而且都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而語言水平較差的讀者對理解的監控明顯低于前者。
以上國外研究均說明,有效的閱讀理解離不開讀者的元認知策略的運用。優秀的讀者總是有較強的元認知策略運用意識,他們總是積極地監控自己的閱讀過程,不斷地進行調整,控制自己的閱讀策略以求有效地達到自己既定的理解目標。
Armbruster & Brown的研究表明,雖然閱讀理解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教師可以通過教授學生元認知策略,幫助他們有效地閱讀,進而理解文本信息。這一研究結論證實了開展閱讀元認知策略培訓的有效性和必要性。Paris和Okay的研究證實了元認知策略培訓對閱讀能力的效用。在這項研究中,受試者被教導反思閱讀過程。培訓后實驗組的學生積極自發的監控其閱讀過程,閱讀水平得到了提高。
國外的大量研究分析了閱讀與元認知的關系,比較了熟練與不熟練的閱讀者間的元認知策略使用差異,驗證了元認知策略訓練對閱讀能力的效用。然而,國外的研究對象多是母語為英語的學生,僅有個別研究涉及二語研究,并且國外的語言環境不同與國內。研究結論未必適用于中國學生。隨著元認知理論的發展,中國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元認知,并對其進行了相應的探索和研究。
二、國內有關英語閱讀和元認知策略的相關研究
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國內教育教學研究者董奇才開始關注元認知。起初,他著重介紹了元認知歷史發展、基本結構和實踐意義。20世紀90年代中期,文秋芳開始接觸元認知理論。她著重探索了英語學習策略。文秋芳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和不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在語言管理觀念和策略的應用熟練程度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劉培華和周榮調查分析了元認知和外語學習間的關系。研究發現相對于不成功的語言學習者,成功的學習者能更頻繁地、靈活的和適當的使用元認知知識幫助他們計劃、評估學習過程,并指導語言學習??梢?,元認知對英語閱讀水平和英語綜合水平有積極影響。楊小虎和張文鵬在控制英語語言水平影響的基礎上,采用元認知問卷調查和英語閱讀測試相結合的方式,對元認知與國內大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關系進行研究。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元認知不僅對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有直接的影響,而且還通過影響英語語言水平對其施加間接影響。劉慧君以金陵女子學院的本科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做了一項有關元認知策略與英語閱讀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本科英語專業學生不同程度的使用了元認知策略。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選擇注意策略,使用最少的是評價策略,評價元認知策略的使用頻率對英語閱讀成績的差異有一定的解釋力。元認知策略使用的頻率與英語閱讀成績間存在顯著正相關。紀康麗通過英語閱讀課程,對大學一年級學生進行了元認知策略培訓。培訓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自主能力,并鼓勵學生自主管理語言學習。
國內有關英語閱讀方面的元認知策略培訓的實證研究相對有限。潘黎萍以140名國內非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元認知知識講授與元認知知識運用相結合的閱讀元認知策略培訓模式,實施了9周的策略培訓。研究結果表明:
1.元認知策略在閱讀課堂中具有可教性;
2.英語閱讀元認知策略訓練能夠提高被試的元認知策略意識和閱讀理解能力;
3.閱讀元認知策略訓練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即策略理論與恰當練習的有機融合。該研究在英語閱讀元認知策略培訓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相對較短的培訓時間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培訓結果。
三、今后研究展望
從以上國內研究回顧,我們不難發現:1)國內有關英語閱讀和元認知策略的研究大多都是相關性研究,有關元認知策略對閱讀理解能力效用的實證研究相對有限。2)國內的研究對象大多是本科院校的英語專業學生。對于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的相關研究較少。3)大多數研究側重對元認知策略的理論分析。在有限的實驗研究中,選取的研究方法僅僅是定量研究。由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更具科學性,希望今后的研究將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彌補以往研究的缺欠。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異[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