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新
摘 要: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金融問題是最大的瓶頸,針對銀行貸款及民間資本現實情況,國家進行一系列金融改革,目的是將民間游離資本納入到合法的金融體系之中,通過法律法規的合理制定找出金融資本供求雙方的關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也為民間雄厚的資本找到了獲利的合法途徑。
關鍵詞:金融改革;經濟發展;中小企業
我國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在金融管制、法制不健全以及經濟結構不合理等環境下成長, 大量金融資本游離于國家制定的金融體系之外,高利貸自然就成了很多企業維系資金鏈的重要手段,根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超過80%的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所以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問題在貸款時基本無法享受基準利率等待遇,中小企業也只能通過其他渠道取得融資資金,這也進一步增大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
1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中小企業由于資金供應不足會阻礙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中小企業想更快更好的成長必須通過融資來滿足本企業的資金需求。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融資難是每個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主要表現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融資風險高等方面。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的特點,資金實力弱,抵抗金融風險能力低相對大企業弱很多。近幾年國內外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全球經濟發展不景氣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勞動力成本快速增高、土地、廠房、商鋪價格快速上漲、能源及原材料價格漲跌不穩定等不利因素,使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變得非常小,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不斷增大。 自2008年次債危機以來,全球經濟進入低谷期,截止到2014年,歐美及我國周邊國家經濟雖然有所復蘇,但整體國際市場需求依然萎靡。發達國家基于自身經濟發展的目的,不斷利用技術壁壘加以保護本國企業。2014年日本作為我國的主要經濟貿易國,人民幣升值問題嚴重,這也不斷縮減外貿型企業的利潤空間。
中小企業占據我國經濟的半壁江山,為我國的經濟騰飛做出了突出貢獻。國家在金融政策針對中小企業方面,需要一定的考量和指定的過程,2012年以前針對中小企業“并沒有寬松的條件。銀行針對中小企業貸款要求很高的門檻,并有足額的貸款抵押,這對于資金實力薄弱的中小企業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中小企業由于發展或者季節性貸款的困難,很大程度阻礙了中小企業的順利發展。我國的擔保也發展相對滯后,一直沒有形成完整的信用擔保方面的法律,泉州本地的信用擔保公司資本實力小,內部管控流程不完善,加之中小企業自身的經營風險,很容易造成本地金融風險。
2 中小企業融資方式
2.1 債權融資。就是指向國內各銀行貸款,像民間資本拆借資金,利用信用擔保融資等。
2.2 股權融資。利用中小企業股份股權的轉讓、添增等形式向社會、組織或者個人融資。
2.3 內部融資。指留存盈余融資、資產管理融資、票據貼現融資、資產典當融資、商業信用融資。
2.4 獲得風投。只利用小微企業項目或者經營優勢獲得風險投資公司的風險資金的注入。
2.5 貿易融資。可分為進口貿易融資、補償貿易融資。
2.6 專業化協作融資包括農業產業化項目協作融資、零部件供應與組裝企業協作融資。
2.7 民間非法的高利貸借款融資。
2.8 政策融資包括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2.9 盡快建立符合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創業板市場,努力營造上市環境,選擇有條件的新成長的中小型高科技企業進入創業板證券市場進行融資。同時,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發揮股份制融資功能,采取改制、兼并、聯合等多種形式,吸收民間資本私人資本和外資進行參股。對于具有一定控股實力的中小企業,可以向外資轉讓股權,在產權清晰、責權明確的條件下,借助于多元投資主體上市在股票市場進行融資,逐漸使中小企業經濟規模壯大,向大型企業、企業集團、集團公司、跨國公司發展。
3 中小企業應對金融改革
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 必須從自身綜合能力建設入手,建立自己強有力的信用等級,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完善企業財務管理能力。在融資方面,通過正規渠道補充資金血液,加快適應金融試驗區的步伐。
3.1 建立合理的擔保制度是金融風險的屏障
我國自1993年法定承認擔保機構以來,為企業融資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國擔保制度發展起步晚,經驗不足,在擔保行業發展的20年來,擔保公司魚龍混雜,特別是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擔保公司“跑路”情況屢見不鮮,這也因為合理的融資擔保體制能分散多層融資風險。政府要及時制定合理的擔保制度,并注重監管,民間自主也應自發遵守擔保制度規定,同時做好監督。“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我國擔保機構發展的總體思路,意思是以市場開拓為中心點,進一步擴大擔保機構服務覆蓋層面,增大擔保規模,謀求新的發展思路;國家鼓勵堅持為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堅持通過業務上和機制體制上創新,為進一步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作出更大的貢獻。
3.2 法律法規方面
我國近年來出臺的《民間金融法》或《民間金融管理條例》《放貸人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確保了民間借貸有合理的生存環境及條件。首先應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明確民間借貸的合法地位,制定相關民間借貸的市場準入、退出、組織機構、經營行為、風險防范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各項法律法規,為小微企業融資等金融服務提供法律保障。
總之,在國家大政策方針的指引下,中小企業同樣也加深了企業內部自身實力,降低了小微企業在金融活動中的風險,為小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表率。銀行方面轉變了以往的信貸模式,開始關注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根據小微企業的不同情況,量身定做出專項融資資金,為實時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找出答案。
參考文獻:
[1]施向軍.中國小微企業生存現狀面面觀[J].中國檢驗檢疫,2012年第8期.
[2]朱留寶.淺析中國民間資本及其管理[J].北方經濟,2012年第4期.
作者簡介:陳樂欣,男,經濟師,研究方向:銀行信貸、理財,經濟統計及投融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