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近來,在網絡報刊等媒體上,“duang”不時撲面而來,成為大家熱捧的新詞。例如:
(1)“只需一天,牙齒就真的白了。”看了這樣的廣告之后小伙伴是不是“duang”地一下精神了?3月9日,上海工商局披露,因構成虛假廣告,佳潔士牙膏被處罰603萬元,這也是我國目前針對虛假違法廣告的最大罰單。(新華網2015年3月9日)
(2)我們很高興地看到,過去一兩年,互聯網一旦和產業結合,duang,就變成了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東西。李彥宏話音未落,現場已響起了一片掌聲。(《經濟參考報》2015年3月12日)
(3)于是,有臺灣同胞替我們暢想:“如果春節可以搶紅包,那么大陸‘五一大假時也可以搶度假券,中秋節可以搶月餅券,等等。”天上掉餡餅的事,年年都有啊,聽聽,小伙伴們都要醉了。duangduangduang還是醒醒吧,誰不知道“紅包大戰”賺了個盆滿缽滿的是馬家兩大網絡巨頭。(《齊魯晚報》2015年3月22日)
“duang”最早出現在網絡惡搞版《我的洗發水》中,該視頻將影星成龍代言的洗發水廣告(該廣告已被工商局打假)與歌手龐麥郎的歌曲《我的滑板鞋》巧妙合成。片中以“duang”來渲染洗發水的神效,引起網友的熱議和追捧。此后,“duang”在口語和網絡報刊等媒體迅速走紅,并且出現了兩個甚至三個音節并用的現象,如上例(3)。
與其他流行熱詞不同,“duang”在漢語中是個特殊的象聲詞,有音無字無義。漢語在記錄描摹自然界聲音的象聲詞時,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三種。一是“借字摹音”,即直接從現有漢字中借用和象聲詞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標記該詞,如“丁當、丁零、刷刷、乎乎”等。二是另造形聲字,即以和象聲詞音同音近的字為聲旁,添加相應的表義形旁來構成新的形聲字來標記該詞,如“呱嗒、咯吱、嘩啦”等。三是使用標音符號,如果現行漢字系統中沒有和象聲詞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就采用標音(有漢語拼音或國際音標兩種)的方式來記錄該詞,如pià(巴掌扇到皮肉上的聲音)、báng(物體突然破裂的聲音)、dén(按著鼓點走路時的聲音)等詞,在漢語中沒有和它們讀音相對應的字,書面語中直接用漢語拼音的形式來標記這些詞?!癲uang”顯然屬于第三種情況。盡管網上也有人根據“duang”的來源為其造出一個上面是“成”下面是“龍”的特殊字,但該字書寫繁難,戲謔味重,至今還未獲得大眾認可。
“duang”在漢語中之所以沒有對應的漢字形式,與普通話的聲韻拼合規律有直接關系。語言作為一個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有著嚴格的搭配規律。普通話語音系統中有22個聲母、39個韻母和4個聲調,如果每個音素可以自由組合的話,普通話語音系統中至少應有“22×39×4=3432”個音節形式,但事實上普通話語音系統中能夠出現的音節形式僅有1200多種,不考慮聲調因素的話,普通話中能夠出現的音節數目有400多個。也就是說,很多音節形式因為不符合聲韻調組合規律的要求,在普通話語音系統中是不存在的。
普通話語音系統中聲韻的拼合主要受聲母發音部位和韻母“四呼”的共同制約。一般來說,同一呼的韻母跟聲母拼合的情況基本相同。比如普通話中舌面后音g、k、h只能和開口呼(韻母不是i、u、ü,或不以i、u、ü打頭的韻母)、合口呼(韻母是u或以u打頭的韻母)韻母相拼,而不能和齊齒呼(韻母是i或以i打頭的韻母)、撮口呼(韻母是ü或以ü打頭的韻母)韻母相拼。因此,在普通話中可以出現gai、ku、huo等音節,但絕不能出現gi、kia、hü等音節形式。此外,在和能夠相拼的某一呼韻母組合時,聲母對其中的韻母仍有所選擇,不是這一呼中所有的韻母都可以和該聲母相拼。如舌面后音g雖然能和開口呼韻母相拼,卻不能和開口呼中“o”韻母相拼,即普通話中不會出現“go”這一音節形式?;氐健癲uang”來看,該詞的聲母“d”為舌尖中音,按照普通話聲韻拼合規則,“d”雖然可以和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三呼韻母相拼,但在和合口呼韻母相拼時,“d”不能和“ua、uai、uang、ueng”這幾個韻母相拼。也就是說在普通話語音系統中“d”和“uang”的組合是不存在的。正因為不存在,所以自然在漢字系統中找不到和“duang”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標注該詞。
“duang”作為漢語普通話中有音無字的特殊象聲詞,何以在短期內迅速走紅?
一方面和人們對公眾人物言行的關注有很大關系。成龍是影視娛樂圈中舉足輕重的明星,他的言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雖然那個虛假廣告的拍攝已是幾年前的事了,但因為他的影響力,時至今日,很多人對該廣告片的畫面和臺詞都記憶猶新。在特定的音樂聲中明星一本正經地做著宣傳,突然“duang”的一聲,肥皂泡破滅,人們對藝人造假的行為報以會心一笑。大眾對廣告的熟識度,是惡搞片和“duang”在受眾中得以迅速擴散的主要原因。成龍影視巨星的身份,客觀上促成了“duang”的流行。
另一方面,“duang”的流行和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有關。網絡媒體的主要使用者是年輕人,他們張揚個性,追求時尚,喜歡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癲uang”特殊的聲韻組合,給人帶來了不一樣的聽覺沖擊,滿足了年輕人求新、求異的心理訴求。
語言需要大量富有理據性的詞語,可是也并不排斥一些新穎別致、饒有情趣的詞語。“duang”作為一個新詞,在漢語詞族中是曇花一現還是長久立足?人們最終會不會造出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漢字來標記該詞?對此,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