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兵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嚴密,博物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修辭學使人善辨;凡有學者,皆成性格。“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也有人說:“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歷史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它承載著過去,警示著未來,那么,作為高中生,該如何學好歷史呢?
對這個問題,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綜合以往學生的經(jīng)驗,要學好歷史,必須做到:廣泛閱讀歷史資料,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同時要掌握某些事實,包括時間、地點、史實,可以將其編成順口溜來記憶。不要將歷史看成枯燥乏味的文字,而是一個個幽默的小故事,將事件編排成一部部電視連續(xù)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歷史的興趣。其實,歷史就像一串大小各異的珍珠,它次序井然,只要用心往出拉,你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上課做好筆記,牢記知識點。多讀、多看、多記,同時要在理解的基礎上串聯(lián)各大歷史事件去記憶。有條理地將歷史上的時間、事件、過程、結(jié)果加以整理,做同步習題。在學習課本知識時應開闊視野,了解更多的知識。多看歷史文獻,做到經(jīng)常復習。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多觀看歷史題材的紀錄片,參觀博物館以及歷史人物的故里。
學好歷史,關(guān)鍵是要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要明白每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它的影響和啟示。參悟了的東西才是屬于自己的。
經(jīng)常閱讀歷史性文章,可以看看《百家講壇》或其他有關(guān)歷史的節(jié)目或書本,寫寫評論歷史人物的文章。有條件的可以去一些歷史名城,這樣不僅可以了解歷史,還可以體會歷史文化風情。
在記憶的過程中,可以把歷史知識分成幾個板塊,串聯(lián)起來逐個理解記憶。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歷史這門學科十分重要。然而想要把歷史學好卻并不簡單。歷史的結(jié)構(gòu)和體例十分復雜,歷史悠久深遠。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師生一起進行梳理探究活動。歷史上的改革活動方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經(jīng)驗教訓比比皆是。學生要潛心學習,深入探究,感悟歷史的真諦,探討生命的意義,追尋行動的價值。
要學好歷史,需要有悟性。要提高成績,學生需記憶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需理清思路,更需積累歷史知識。做到心中有數(shù),多思考,多聯(lián)系,多交流,多領(lǐng)悟,使歷史發(fā)揮應有的色彩。真正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