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作文教學不是單純的文本教學與指導,教師要引領學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觀察,在生活中學會感悟。作文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培養他們在生活中觀察的能力。作文素材也要結合他們的生活,在生活中觀察、思考,在“真”上下工夫。
一、通過真實情感,催生寫作興趣
日常教學中,三年級學生感覺無話可寫,也不喜歡寫作,還有害怕的心理,寫作時不懂如何寫,只是抄抄摘摘,或者胡亂拼湊。對于剛開始寫文章的小學生來說,出現了內容不合情理、語言邏輯性不強,老師在進行講評時無計可施,捉襟見肘。時間久了,學生對寫作沒有了興趣,導致寫作訓練事倍功半,收效不大。教學生寫作過程中,我看到部分學生的習作完成得不錯,這些學生有了生活方面的積累,命題的內容大多是學生經歷過的,有些題目正好和他身邊發生的事相符,所以寫作時感覺有話可說,能夠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實踐教學中,多讓學生寫一些隨感而發的事,不用對字數做要求,學生更感覺有話可說,如果無話可以不說或者少說,只要認真去寫,就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每節語文課的課前五分鐘,按座次安排兩名同學說說自己昨天的所見所聞,講講自己身邊的事情。剛開始,學生純粹是應付,認為這是一種形式,有些學生感到陌生和羞澀,但是隨著一天天真實情感的流露,他們也愿意說說自己的心境,長期練習下來,學生對自己所見的、所想的及所感受的進行了交流,有了積累,做到了一個“真”字,所以,習作教學成了師生積極的、互動的課堂,學生寫自己所想,說自己所說,更喜歡書面表達了,增強了寫作的自信。
二、“真”從生活中來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文章好比一條小溪,泉源豐盛小溪不會枯竭,溪水也就活潑地流個不停。”學生的生活看似簡單尋常,但也絕不是一潭死水。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與發現,根據學生的特點,我先引導他們從喜歡的人寫起,先觀察再寫,寫他們的長相,寫他們的言行,寫自己與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正如魏書生老師所說:“真正美的生活,真正好的寫作素材,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業,不是轟轟烈烈的拼殺,而是普普通通的行業中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從自己周圍的生活中發現真與美,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用我手寫我心。
總之,要鼓勵學生寫真話,抒真情,就不能忘了提醒學生有一雙發現的眼睛,讓學生保持思想情感的健康性,要培養他們良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里的“真”不但是寫文章的工夫,也是做人的工夫。
參考文獻:
胡春洞.寫作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