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會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藥黃芪在抗胃潰瘍治療中的藥效。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潰瘍患者,分析患者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效果,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3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黃芪建中湯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三聯治療法進行治療。結果在分析討論的60例患者中,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均為30例,通過研究發現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7%,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0%,在治療1年后,對所有的患者進行治療后隨訪,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為22%,對照組的復發率為32%,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及復發率均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采用黃芪建中湯進行抗胃潰瘍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同時降低了疾病的復發率,可以在臨床治療中廣泛推廣。
【關鍵詞】黃芪;胃潰瘍;譜效關系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202-01
在臨床上胃潰瘍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統中的疾病,在臨床上的主要特征為反復性發作,同時患者的上腹部會有比較規律性的疼痛感,胃潰瘍的臨床發病率是比較高的,由于反復性發作,所以病程比較長。對胃潰瘍的治療,傳統的方法是采用三聯方法進行治療,但是在這個治療過程中使用了比較多的抗生素,這對于人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從中醫中藥的角度來將,胃潰瘍主要的臨床病癥為氣滯淤血、陰虛及郁熱這幾種類型,如果對于有胃潰瘍的治療不及時,則很有可能引起各類并發癥。在近幾年對于中藥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研究人員的重視,通過之前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黃芪能夠有效的控制胃潰瘍,并且可以有效的減少潰瘍造成的損傷面積。在本文中主要討論采用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現將本次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潰瘍患者,分析患者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效果,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3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區間為24—58歲,平均年齡43.2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區間為25—59歲,平均年齡為44.1歲。兩組患者均經過了胃鏡檢查及C14呼氣試驗確診為胃潰瘍,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及年齡等基本資料,沒有統計學差異,具有臨床可比性,對本次研究的結果不會產生影響。所有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的1個月沒有接受過抗生素治療等。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的三聯方法進行治療,主要是患者通過口服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奧美拉唑每天2次,每次20mg,阿莫西林每天3次,每次500mg,克拉霉素每天3次,每次1000mg,連續服用兩周。觀察組的患者使用黃芪建中湯進行治療,黃芪建中湯的主要成分為黃芪,其余成分含有黃連、生姜、甘草、制大黃、枳殼、白芍、蒲公英、桂枝、大棗、白芨等,每天服用1劑,連續服用2周,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療效標準:
治愈:胃潰瘍的臨床癥狀消失,經過胃鏡檢查潰瘍消失,局部沒有出血和水腫的跡象;
有效:胃潰瘍臨床癥狀明顯消失,胃鏡檢查潰瘍面積縮小到四分之一;
無效:胃潰瘍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胃鏡檢查潰瘍面沒有愈合。
2 結果
在分析討論的60例患者中,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均為30例,通過研究發現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7%,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0%,在治療1年后,對所有的患者進行治療后隨訪,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為22%,對照組的復發率為32%,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及復發率均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有效率及復發率比較
組別 治療有效例數(n) 有效率(%) 復發例數(n) 復發率(%)
對照組 21 70.00 10 32.00
觀察組 26 87.00 7 22.00
P值 <0.05
由表1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21例患者為治療有效,臨床治療有效了為70%,在經過治療后的1年對患者進行隨訪,有10例患者復發,復發率為32%;觀察組患者進過黃芪建中湯的治療后26例患者為有效治療,治療的有效率為87%,同時經過隨訪后,有7例患者復發,復發率為22%,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及復發率,均具有顯著差異(p<0.05),通過這個結果可以說明對胃潰瘍的患者采用黃芪建中湯進行治療會取得非常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討論
胃潰瘍屬于一種非常常見的胃部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也是非常高的,根據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每年在我國大約有1500萬人患有胃潰瘍,在這1500萬人中,大約有50萬人會發展為更嚴重的胃部疾病,這已經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在西醫的臨床治療中,認為引起胃潰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分泌了過多的胃酸,所以在針對胃潰瘍的治療中,最開始是以抑制胃酸為主要目的。在后來由于發現了Hp是引起胃潰瘍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所以逐漸發展成以三聯療法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這樣的治療方法中使用了多種抗生素,造成了抗生素的頻發使用,甚至是濫用,最終導致胃潰瘍的臨床治療有效率逐漸降低。所以新的治療胃潰瘍的方法在臨床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從中醫中藥的角度來講,胃潰瘍主要的臨床病癥為氣滯淤血、陰虛及郁熱這幾種類型,如果對于有胃潰瘍的治療不及時,則很有可能引起各類并發癥。在本文中使用的黃芪建中湯是根據張仲景研究的小建中湯發展而來的,在這個方子的配伍中具有止痛抑酸、健胃補脾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機體的免疫力,根據本次研究的結果,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7%,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0%,在治療1年后,對所有的患者進行治療后隨訪,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為22%,對照組的復發率為32%,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及復發率均具有明顯差異。這說明采用黃芪建中湯對于治療胃潰瘍是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的,不但降低了患者的復發率,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療和身體免疫力,可以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梁敬坤,黃芪建中湯在治療胃潰瘍中的臨床應用[J].中醫臨床研究.2013.5(24),63--64
[2]覃穎雙,56例胃潰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