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軍
從《十萬個冷笑話》到《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這些以往看似冷門的影片,卻在電影市場上取得了異乎尋常的成功,這反映出整個產業正在發生巨變:首先是用戶在變,年輕的觀影人群在增長,年長的觀影人群在下沉;其次是內容在變,年輕觀眾帶動了青春片,動漫片等題材影片的市場繁榮。
90后“霸占”電影市場
“抓住大學生,就等于抓住了電影市場的未來”,這是眾多電影從業者的共識。“懂社交的大數據”微信電影票的調查清晰表明:中國主力觀影人群正在向90后,00后等新興力量過渡,
微信電影票在線發放的11558份有效調查問卷顯示:中國男性觀眾19歲-30歲的占比為74.8%,同年齡段的女性觀眾為77.54%,據此,90后成為目前中國電影主力觀影人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年輕人正在主宰電影市場。
從2005年開始的這10年間,中國電影票房年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現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長則與電影票房的增長高度吻合,是增量部分的主要來源,微信電影票在線調查顯示:大中專以上學歷觀眾加起來占總量的92.98%,幾乎一統天下,這些人有著固定去影院觀影的習慣,受訪者選擇“每周去”選項的為35.99%,“每月一次”的接近50%,這兩類人加起來超過85%。
“大概每30年,電影的觀眾都會有一次巨大的變化,好萊塢也是。”微信電影票將這一現象稱為“觀眾影變”,認為受社會變化和觀眾年齡增長后觀影頻次下降等各種因素影響,每30年觀眾的口味、選擇都會變化。
青春片營銷瞄準大學校園
年輕人是互聯網的主力軍。針對觀影人群年輕化和學歷層次,電影市場也呈現出積極迎合的態勢,很多青春片紛紛涌向大學校園進行營銷宣傳,最終獲得票房成功。微信電影票所屬的微影時代公司CEO林寧表示,公司針對現狀,會更傾向于投資吸引年輕人的題材。
90后觀眾對青春校園題材的鐘愛,讓《小時代》系列,《致青春》《匆匆那年》等青春片都取得了票房佳績,綜合統計,僅2013-2014短短兩年時間,青春校園題材電影累計票房就突破了40億元,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最賣座的類型影片之一,其中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不容忽視。
微信電影票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的90后受眾觀影都會通撾使用學生證來享受多數影院的半價權利,參加團購或是售票網站的優惠活動也是使用率較高的方式,在觀影頻次上,一般90后每個月都會去影院看一兩場電影,更多影片則是平時在寢室里通過互聯網觀看。
微信電影票陪90后玩花樣
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誕生的微信電影票,憑借大數據優勢,對90后這一代“網絡原住民”有著深刻理解。推廣影片時,微信電影票會根據不同類型的影片、不同的觀影群體制定不同的策略,采取不同的方式,推送不同的內容,最大化地達到吸引目標用戶的目的,
2015年上半年,微信電影票同電影《十萬個冷笑話》片方的合作還處于討論階段時,微信電影票就將自身定位于“首席玩耍伙伴”,而非單純的票務平臺。利用朋友圈,微信電影票發起了年輕人熱衷的手機彈幕游戲,獲得數十萬次轉發,把單純的購票紅包轉換成全員互動,貼近青年一代的心理需求。在8月份《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的推廣中,微信電影票再次運用“二次元”的玩法,聯合視頻網站ACFUN組織了兩次彈幕點映場,為粉絲創建了線下互動的平臺。
為了讓《十萬個冷笑話》的觀眾“玩”好,微信電影票在北上廣三地舉行“打賞專場”,讓觀眾先看片再掃二維碼打賞,電影值多少錢完全由觀眾自己決定,讓現場的觀眾增加了新鮮體驗。
針對《速度與激情7》這樣的好萊塢大片,獲得官方唯—推廣授權之后,微信電影票在E映前夕進行了朋友圈廣告投放,實現精準覆蓋,加上影片自身的關注度以及話題性,《速度與激情7》的話題立即引爆朋友圈。其后,微信電影票作為《何以笙蕭默》的獨家票務營銷平臺,“綁定”黃曉明,讓其以“首席營銷伙伴”的身份參與營銷,不僅充分利用了微信平臺海量用戶的影響力,還創造性地搭建了“朋友圈營銷+明星公眾號+票務平臺”的“聯動營銷新模式”。
90后,00后大軍和互聯網大潮襲來乃大勢所趨,無論是制片方還是發行方,唯有不斷創新跟上潮流才能生存,微信電影票人士談到經驗時,多次強調定位和個性化策略的重要性,這也正是《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成功法寶。
上映之初顯得默默無聞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一腳踢掉《功夫熊貓2》,登上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票房第一的寶座,成功的定位功不可沒,如果按照最初低幼化定位,該片最多只有1億元左右空間,但微信電影票利用大數據工具,明確了影片的營銷定位,即針_劉全年齡段,主打“英雄回歸+合家歡”兩大關鍵點,并以此為基準,建立起了“深度拆機”的核心策略,以“拆機”展現誠意,把《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片中的精湛特效等優秀基因——在網絡上展現,最終通過大規模的看片會和大規模的提前點映,為本片營造了強大的口碑,目前已獲得超8億元的票房奇跡。
今天,無論是微信電影票還是中國電影,都身處一個高速勒道上,新鮮血液的流入能夠加速市場的轉變和成熟,催生出更加奪目的中國電影新時代。